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留學生的四十年」之許傑:從留學生到美國博物館館長!

「中國留學生的四十年」之許傑:從留學生到美國博物館館長!

【下載華輿APP,海外生活更有趣】

【編者按:適逢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美國格律文化傳媒集團全媒體平台攜手上海東方網,聯合全球多家機構、留學組織和華文媒體,跨越十餘個國家和地區,隆重推出「中國留學生的四十年」大型專題報道,記錄40年留學潮中40位中國留學生的命運與故事、奮鬥與榮光。以海外學人的心路,見證中國崛起;以中國留學生的視角,回望改革開放。今日刊發第二十二期,許傑:從留學生到美國博物館館長】

許傑 採訪照

1983年,大學剛畢業的許傑到上海博物館當館長秘書。那一年,正好趕上上海博物館組織特大中國古代文明展「六千年的中國藝術」,到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進行展覽,這也是他接觸到的第一個外國博物館。

25年後,許傑出任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他也成為第一位擔任美國大型博物館館長的華人。許傑說,這是他與亞洲藝術博物館的緣分。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坐落在舊金山市中心,正門朝西,與市政大廳相對,也面向著太平洋彼岸遙遠的亞洲大陸。門廳的兩隻銅獅彰顯著古代亞洲藝術的高雅與神韻。

如今,許傑在此擔任館長已經十年,在他的帶領下,博物館成為向美國觀眾展示亞洲尤其是中國藝術的窗口。

從館長秘書到青銅器行家

許傑出生在上海一個工人家庭,自幼對歷史很感興趣,他祖父是江蘇一名私塾先生,家裡一直具有喜愛古代歷史的傳統。

年少時的許傑,從來沒想到過會與博物館行業有什麼交集,而這一切的改變源於他1983年自上海大學畢業後到了上海博物館工作,擔任館長秘書。這為許傑日後進入博物館界打開了一扇門。

許傑 早年在上海博物館工作照

上海博物館素有中國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譽,館藏文物近百萬件,尤其是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近水樓台先得月,許傑在這裡找到了樂趣,這些豐富的藏品讓許傑有了從事研究的機會。

俗話說,寒窗苦讀十年,不如名師一點,許傑服務的館長都是中國文博界的泰斗。其中,馬承源館長是中國當代文博界古代青銅器、古文字研究領域的專家,他編寫的《中國青銅器》一書,不僅系統地從青銅器的類別、紋飾、銘文、斷代、鑄造等多方面對中國青銅器的特性做出了總結,還獨辟「青銅器鑒定」一節,對各類作偽手段詳加說明。此書被牛津大學翻譯出版後,影響極廣。

許傑說,他服務最久的是馬承源館長,兩人關係很好,工作之餘總是給許傑指點迷津,正是在他「身上學到了做學問的風格和曲徑」,這也是許傑選擇將青銅器研究作為方向的原因。

許傑在上海博物館工作了七年,從一個對文物知之甚少的外行,成長為青銅器研究的行家裡手,他經常被安排陪同來此參觀的學者,有了更多學習提高的機會。

從世界的角度看中國的歷史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博物館與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中國文物大量走出國門,向世界各國人民傳播中華悠久文明。中國為世界提供了極為豐富的研究資料,自然有不少外國學者到中國學習取經。

許傑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兵馬俑展

許傑得以到美國留學,就源於一個機會。在上海博物館期間,普林斯頓大學著名教授、青銅器專家貝格立到上海博物館交流,館方安排許傑做他的助手,而這也促成兩人的師生緣分。

他主動給許傑寫信,邀請許傑前往美國留學,「你願意到我們普林斯頓大學中國早期考古藝術專業的話,普林斯頓大學可以提供全額獎學金」。

這個邀請得到馬承源院長的支持。自20世紀50年代後的30年中,西方的中國藝術史研究已經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並在西方特別是美國大學中贏得了地位,成為一門受人尊重的學科。

許傑進入普林斯頓大學,攻讀中國古代藝術考古專業,師從貝格立教授。

許傑在回憶這段留學經歷時說,雖然在語言和研究方法上有些許障礙,但得益於在上海博物館的七年,他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習非常順利。

當時,世界考古學經歷了幾次範式變換,但這些新的理念與方法並沒有在中國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在普林斯頓大學,許傑得到了系統的學術訓練,「擴展了我的視野,我以前都是從中國的角度看到中國古代的歷史,現在都是從世界的角度看中國的歷史,而且把世界其他古代的文明和中國的文明對比研究。我最大的轉折點就是在普林斯頓取得的」。

涉足美國博物館界 一步一個腳印

求學期間,許傑已在美國的博物館界開始嶄露頭角,許傑申請到紐約大都會博物研究基金,到亞洲藝術部實習。因為這份工作歷練以及在學校的優異表現,1996年底,許傑申請得到西雅圖藝術博物館中國藝術部主任一職,正式做了一名研究和策展人員。

此後,許傑在美國博物館界越走越遠,7年以後,他又被招募到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擔任亞洲藝術部主席。期間,他又兼管了地中海地區的古代文明業務。

許傑在博物館工作期間,仍致力於學術方面的研究,並贏得多個專業獎項:國際藝術獎「島田獎(Shimada Prize for Outstanding Publication On Eastern Asian)(1997)、北美藝術圖書館協會喬治維頓紀念圖書獎(George Wittenborn Memorial Book Award)(2002)、《Choice雜誌》「傑出學術著作」獎(2006)等。這也為他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基礎,2008年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招館長時,獵頭就找到了許傑。

成立於1966年的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擁有豐富的亞洲文物收藏,尤其是中國青銅器、陶瓷和亞洲佛像雕塑。其豐富的館藏源自於一位有著傳奇色彩的收藏家和運動員、曾任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達20年之久的芝加哥實業家艾維瑞·布倫戴奇,他當年慷慨捐贈了近八千件以中國藝術品為主的收藏給舊金山市,由此成立了亞洲藝術博物館。

許傑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藏重器「小臣艅尊」

許傑在多個候選人中勝出,出任館長,上任3個月以後,就面臨了世界最險峻的一次金融危機,像其他許多博物館和非營利機構一樣,亞洲藝術博物館也遭受了很大的經濟打擊。如何解決財務問題,是許傑面臨的最大挑戰。

許傑帶領著員工,成功化解了這次危機,「而且使我們的經濟狀況變得比經濟危機之前更好」。

他還改變了博物館的文化。博物館作為西方啟蒙運動的產物,一般是把文物像是神廟裡的祭品一樣來崇敬,觀眾是帶著敬畏的心態像走進神廟一樣來瞻仰來欣賞古代的文物。許傑則力推文物文化入民間,使來自亞洲地區的文物能夠進入舊金山社區民眾的生活,乃至於進入來自世界各地遊客的日常生活。他還將亞洲博物館的免費日從星期二改為星期天。

許傑的工作獲得外界高度評價,2015年,他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當選該院院士的亞裔博物館館長。美國人文與科學院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院士機構和全美最具聲望的榮譽學會之一。1780年由美國第二任總統亞當斯創立,自成立以來院士囊括了每一時代美國各界的「思想家與行動家」。當選為該院院士一直是美國的最高榮譽之一。

不遺餘力推廣中華文明

這些年來,許傑多次往返中美之間,參與學術會議,組織各種展覽,不遺餘力地在美國推廣中華文明。

許傑 肖像照

在許傑館長的帶領下,亞博在這十年中迎來了三場尤為令人印象深刻的大型中國文物特展,受到非常多觀眾的喜愛,也收穫了業界認可。

2013年,正值遷址十周年,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辦了特展《中國兵馬俑: 秦始皇時代的瑰寶》。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兵馬俑」漂洋過海來到美國西岸,這123件展品來自陝西13個博物館和考古研究單位,展覽的精粹是10件真人等大的巨型兵馬俑。

在推廣這個展覽中,許傑和他的團隊也別出心裁,導演了一部兵馬俑漫遊記。許傑通過官網視頻平台說,有個兵馬俑在赴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的路上掉隊了,發動灣區民眾幫助尋找。他們請了一個演員,打扮成兵馬俑的樣子在灣區漫遊,掀起了一股兵馬俑的熱潮。這個創意還獲得美國博物館協會的市場推廣獎。

經過多年的策劃和談判,2016年,正值亞洲藝術博物館成立50周年時,特展《皇帝品味:台北故宮博物院精品展》成功爭取到台北故宮的多樣鎮館之寶赴美展出,包括玉文化經典「肉形石」。

2017年,亞博與南京博物院合作,舉辦了特展《王陵瑰寶:中國漢代考古新發現》。160餘件近年出土的漢代珍貴文物第一次來到美國,充分體現出漢代貴族對自己身後世界的關註:精製的金縷玉衣,玉壁棺材,「無煙」缸燈,鍍金銀的青銅器皿,以及依然可以演奏的鐘磬樂器。策展方面,亞博還將漢朝與當今中國這兩個時代聯繫起來,通過講述展品背後的故事來產生古今對話,激發更多的思考。

在採訪中,許傑談到最多的就是關聯,他總能將古代文化和當代文化、亞洲文化和世界文化關聯起來,創新著展覽形式,潛移默化影響著每一個到訪亞博館的人。

許傑 座右銘

從1983年至今,許傑已經在博物館行業工作了三十多年,這個行業已經成為他的摯愛,許傑說: 「能夠有機會在藝術博物界從事我的專業,我覺得這一生找了到自己非常合適的工作和追求。」

在他看來,未來需要做的還有很多,亞洲已經在經濟生活上成為美國文化、美國社會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在文化藝術層面,亞洲藝術和文化並沒有進入美國文化主流,這是他的挑戰。(原標題:【中國留學生的四十年】之許傑:從留學生到美國博物館館長)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來源:僑報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輿 的精彩文章:

大芝加哥華聯會舉行換屆選舉,鄭征女士當選主席!
華裔「低門檻」進北大、清華?華僑生聯考新規的新思考

TAG:華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