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父母早已不是「英雄」,好想回到過去,試著讓故事繼續

父母早已不是「英雄」,好想回到過去,試著讓故事繼續






圖片:《重返 20 歲》



該如何與已不再是「英雄」的父母相處?




問題描述:剛才我正在網上看一些資料,母親來到書房躺在沙發上,說她需要在這裡睡一會兒。當時正在專心閱讀的我很不想讓別人打擾,就問母親為什麼不到卧室去睡?母親說書房開著空調,到卧室去再開一個費電。(不要覺得驚訝,在我生活的小城,父輩的消費觀念仍舊以節省為主)。




但是母親是不是想趁此機會多看看一學期沒見的兒子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希望母親能尊重我個人學習的空間,尤其重要的是我剛才讀的一些東西(比如我剛才就在看一個高中生性行為分析的東西)是不適合給思想較為保守他們看的,不然會招來很多嘮叨與不解。




母親在我的勸說下執意不走,這時我口氣中含著怒氣的請母親不要來打擾我。母親愣了愣,然後說:「我老了你就嫌棄我了啊!以後你就當我死了吧!」說著就怒氣沖沖的走了。我想大家也清楚,母親這樣想確實是想錯了。但是在他們的意識中,一個家庭就應該一起分享空間,不能理解為什麼昔日她羽翼下的兒子如此去強調一種」私人空間「這樣莫名其妙的東西。




……




也許這是成長吧,但我真的想回到小時候,不論時間、效率這種種因素,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在一起。真的回不去了嗎?


知友:程浩

(2800+ 贊同,收錄於知乎周刊)




今年五月,我跟隨老媽的工作,來到這座城市,住在姥姥姥爺家裡。年輕人和老年人的習慣不同,彼此很難適應對方的生活。這點從電視節目的選擇上就可以體現出來。



每天吃了晚飯,兩個老人拿著遙控器,畫面無非是在抗戰劇與諜戰劇之間打轉,稍微文藝一點兒,就是聽聽中央三台的玖月奇蹟。




這樣的飯後生活,讓我和老媽都很是鬱悶。有一天老媽實在憋急了,指著電視里唱了整個夏天的玖月奇蹟說,咱不能聽點兒高雅的么?比如鳳凰傳奇……




老媽的願望當然沒有實現。從那以後,我們吃完晚飯就會躲進自己的卧室。我靠著左牆角玩電腦,老媽靠著右牆角玩手機。




因為晚上無事可做,老媽就會全神貫注地拿著手機玩鬥地主。可是她的運氣太差,即使玩得自己腰酸背疼,眼冒金星,還是免不了被對手虐成負分。若是今天的額度輸盡,她就會倒杯酒,一邊喝著,一邊望著午夜十二點的來臨。




就算無聊到要去喝悶酒的地步,老媽也沒要求過要佔用我的筆記本電腦。因為在她眼中,讀書寫字也是一件正經事,是不該被打擾的。但我多少有點心疼她。心想,要是在自己家裡,三台電腦兩台電視,想玩便玩想看便看。不至於像現在一樣,一個人躲在卧室可憐巴巴地玩手機。




後來我對老媽說,要不咱倆找個韓劇看看吧?我好長時間沒看過韓劇了。老媽抬起頭,眼睛一亮,高興地說好啊好啊,挑個男主帥點兒的劇。




於是我放下正在讀的小說,放下正在寫的文章,放下正在泡的姑娘,跟老媽兩人一起守著 14 寸的筆記本,看膠片能繞地球兩圈的韓劇。兩個人笑得像是吃了哈哈屁。



其實我不愛看韓劇,但是這並不重要。因為我的目的根本就不是看什麼劇,而是讓老媽高興。只要她高興了,我的目的就達到了。我不在乎自己看的是韓劇、美劇還是京劇。




這件事情,讓我開始反思一個問題: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我愛我的父母,我以後一定好好孝順他們」,「我愛我的妻子,我將來一定讓她幸福」,或者是「我愛我的孩子,他將來就會明白我的苦心」。




這不是我們對他們的愛,而是我們想像中的愛。

這種想像中的愛,讓我們以為自己很愛對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對方。可是結果呢?對方卻一點都沒有感受到,反而對你滿是抱怨。換句話說,你的愛其實放了空槍。




這就好像有人說她想要一顆蘋果,而你卻送給她一車香蕉。她雖然收下香蕉,但是每天悶悶不樂。你質問她:「為什麼我給了你一車香蕉,你還不高興?」她說:「我想要的是一顆蘋果,而你卻只給了我一車香蕉。」




有時候,我們必須要明白,你付出的愛,究竟想要收穫怎樣的效果?是讓對方感受到你的愛,還是讓你感受到自己在愛對方?是付出愛的行為重要,還是付出愛的方式重要?




也許在你眼裡,香蕉比蘋果更美味。但是你的想法無關緊要。因為無論是香蕉還是蘋果,最後吃的人都不是你。



如果你問我如何跟父母相處,我只有兩個選擇:






  • 繼續堅持你的方式,盡量避免衝突,相信自己能給兩位老人一份幸福的晚年生活。但是這段過程,不可避免地會給對方造成內心創傷。父母不會真的埋怨你,但這傷害,自然也是無法抹平的。



  • 犧牲一點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更重要的是犧牲一點自己大學生的面子,陪父母「愚昧」一次,「保守」一次,「節省」一次,「政治正確」一次。畢竟,你能陪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到了外面,想怎樣都由著你來。




至於「英雄」二字,恕我直言,當你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他們在你面前就是當之無愧的「英雄」了,永遠都是。拿破崙能橫掃歐洲,阿姆斯特朗能登上月球,但是誰都無法造就你的生命。



知友:莫澤成

(13000+ 贊同)




這個問題很有感觸,便以一個和提問者多少擁有相似經歷的人的身份來叨嘮幾句吧。




先說個小事。




以前在家裡,因為熱水是要用煤氣燒, 價格並不便宜,所以洗碗多是用冷水。偶爾母親受不了水冷,開了熱水洗碗,便會遭到父親的調笑,說母親「奢侈」。當時的自己也覺得用熱水太浪費了,在家一直是用冷水洗碗。




看到這個問題之前,我正在刷碗,所以適才猛然發現自己過去一個人生活的一年裡,都是用的熱水。




我們與父輩之間的差異便是體現在類似的種種小事上,藏於不經意間的種種:

晚上空調開幾度?開多少時間?早飯吃什麼?吃之前是不是應該喝一杯白開水?




這許多的差異彙集起來,就成了生活中的彆扭,變成了你母親口中的「嫌棄」。然而實則是兩種不同認知的衝突,簡單地講,就是「代溝」。




然後再說說題主的問題:該如何與已不再是「英雄」的父母相處?




題主自己最後一段其實便已是答案。




我們在小時候將父母奉為「英雄」,總覺得他們懂得很多很多,我們對世界的所有認知都來自他們:在室內打傘會變矮;不好好吃飯會長不高;等你四年級了,長大了他們就不會檢查你的作業了……那時候的我們所謂「聽話」,父母說什麼便是什麼,自然沒有什麼衝突,自然是如題主所言「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在一起」了。




然而,待我們慢慢長大,獲得信息的渠道便不限於父母,與父母所獲得的信息也不總是交集了。我們慢慢認識到我們過去的認知與世界觀是有失偏頗的:在室內打傘只會變二,不會變矮;他們不檢查了不是因為你長大了,而是因為他們看不懂了。雖然不好好吃飯的確會長不高,但更多的是你的質疑。




他們逐漸走下了你心中的神壇。題主後來來到了大城市念書,更是加劇了你與父母之間的分歧。他們的生活圈子一成不變,而你一直在接觸著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斷地成長。




你眼中的父母早已不是「英雄」,父母眼中的你卻依舊是離家之前的那個「孩子」。




所以解決方式大抵有兩種:第一種是與他們多多溝通,告訴他們這些年你經歷的人和事,告訴他們你的煩憂。讓他們認識到你的長大,讓他們明白為什麼要尊重別人的私人空間,讓他們知道你已經不同當年;第二種則是你自己在家裡變回原來的那個「孩子」。




我傾向於後者。




父母年事已高,接受新鮮事務也頗為不易(我教我媽用淘寶的過程還歷歷在目),更何況自己一個人出來所遇到的大部分事都是不便與父母說的。倒不如在家裡撒撒嬌,捨去些自己的面子,捨去些自己的原則,去順著父母做些事。更何況世上除去家,再無一個可以任你撒嬌賣萌的地方了。




突然想起有次我和父母因為我不願意去吃野味而吵起來的情景了。當時父母覺得家裡的親戚都去了而我不去是不尊重他們,而我因為從小就不喜亂七八糟的吃食堅持不去,與他們大吵了一架,冷戰了很多天。現在想來若是去了,少動幾筷子不就行了。




父母眼中我依舊是那個拿了兩塊錢就能去打個醬油,找零自己留下就能樂一整天的孩子;依舊是那個他們心中的驕傲,值得向街坊鄰居炫耀的孩子。我從不會讓他們丟了面子;我一直知書達理;我一向乖。




若是父母這麼相信著,不妨讓他們一直這麼相信。沒那麼多自己的見解,沒那麼多自己的意見,他們所給你的東西多是好用的,意見多是有用的,做的多是值得的。




我情願不要他們發出「兒子長大了」這樣的感慨,因為這背後多是「自己已經老了」這樣的嘆息。




共勉。






「相處如同陌生,闊別卻又覺得親。」




為何在這個時代,我們從地理到心理上都如此地遠離父母?中秋本是團聚之日,回不了家事小,一直和父母做陌生人才遺憾。歲月太趕,時代太快,不如坐下來好好談談。




??戳

「閱讀原文」

查看專題:「

我懷念小時候,中秋和父母一起過的日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日報 的精彩文章:

魏瓔珞和乾隆親自示範:這樣撩人才叫高級
小事 | 吃過最好吃的東西

TAG:知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