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血常規化驗單?
知識點: 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細胞包括紅細胞和白細胞、血小板三類細胞。分清楚這三種細胞在身體內的作用和它們數量提示的癥狀,看懂血常規化驗單就是小事一樁了。
每次去看病,尤其是有發燒癥狀的時候,醫生都會開個單子讓你去做驗血。生著病還要被扎指頭,心裡一定很鬱悶吧,更鬱悶的,你不覺得是那一張張讓你看得雲里霧裡的化驗單嗎?
血液由血細胞和血漿組成,因此關於血液的一般化驗就有了針對血細胞的血常規和針對血漿的血生化。
這麼多項目,看著的確讓人眼暈,如果我們能稍微簡化一下,就沒那麼複雜了。讓我們根據血細胞組成,把血常規分為三個部分。
從生物課本中,我們知道,紅細胞並不直接運輸氧氣,而是由血紅蛋白與氧氣結合後再運輸血紅蛋白,所以,出現在這個位置的向下的箭頭,提示貧血,孕婦及營養不良者的這一項目通常偏低,大出血、慢性出血性疾病同樣引起這兩項指標的降低。另外,這兩項指標的下降並不能指示白血病,但很多情況下,白血病能引起它們的下降;上升,則提示造血功能旺盛,常見於高原居住的人,如西藏地區居民的這一項目普遍較高,也可見於各種造血系統疾病、嚴重燒傷、高血壓等。在這裡稍微延伸:化驗單結果異常並不總代表身體患有疾病,化驗單上的參考範圍僅僅是一個參考,根據一個地區絕大多數人的化驗結果統計而成,非本地區居民,或有較長時間未居住於該地區,甚至從事某些特殊職業、懷孕的情況下,某些項目後面可能會被判定為「不正常」而畫上一個箭頭。
再看看「紅細胞壓積」。它是一個比值,指示紅細胞占血液體積的比例,用百分數表示。它反映紅細胞和血漿之間的體積關係。它的上升提示血液濃縮,通常指示身體處於缺水的狀態;下降則提示血液稀釋。
表格中,紅細胞平均體積和紅細胞分布寬度反應紅細胞的發育情況,升高或縮小均提示造血系統的問題。平均血紅蛋白量與平均血紅蛋白濃度通常指示近期的營養狀況。
我們體內的白細胞,主要是起到免疫的作用,正因為如此,白細胞計數的變化常常意味著免疫系統的變化。它的輕微升高提示身體存在炎症,或者女性處於生理期、妊娠期,甚至情緒的劇烈波動。它的大幅度升高提示嚴重的感染或白血病。白細胞計數的減少可能存在於某些特殊的感染、敗血症中,一些藥物也可引起白細胞計數的降低。腫瘤可以引起白細胞計數的波動,具體不定。人體血液中的白細胞可以分為兩大類,有粒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無粒細胞,包括淋巴細胞、單核細胞。
再來看看有粒細胞。它名字中的「粒」,指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水解酶顆粒,所以,有粒細胞通常承擔清除異物的任務。細菌性感染以及中毒時,中性粒細胞被動員去清除它們,中性粒細胞計數會升高,然而,在感染傷寒等傳染病時,由於中性粒細胞大量死亡,這一項目的計數會減小。嗜酸性粒細胞與嗜鹼性粒細胞常參與對寄生蟲的免疫,以及過敏反應,它們的升高常常表示身體正遭受寄生蟲的感染或者處於過敏狀態中。無粒細胞則分泌各種抗體以及活性物質,所以,病毒感染、傳染病、淋巴瘤等疾病均能引起無粒白細胞的數值波動。
各項白細胞比率反應免疫系統的工作側重點,提示免疫系統正在加強某一方面的免疫反應。值得注意的是,白細胞計數十倍甚至百倍的波動,常提示白血病,這種情況下應給予高度重視。
血小板的個頭兒很小,但它的作用並不小,傷口止血與結痂全靠它了。血小板過多或過少均會引起凝血功能異常,血液中的血小板過少時,就要注意是否患上造血系統疾病,或者脾臟功能亢進,當然,服用一些藥物諸如阿司匹林,也能導致血小板計數降低。血小板的升高常常提示骨髓病變,或脾臟於近期被切除。更細節的情況應通過反應血小板發育情況的「平均血小板體積」、「血小板分布寬度」、「大型血小板比率」來判斷。
這樣一簡化分析,你是不是覺得看懂血常規化驗單真是小菜一碟了?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科學原理一點通官方網站
微信公眾平台(ID:kxylydt)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