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蔣介石丟掉了東北?除了兵力、戰略,這方面絕對輸了

為何蔣介石丟掉了東北?除了兵力、戰略,這方面絕對輸了

文|周明

經過1947年冬季攻勢,到1948年3月時,東北國民黨軍被分割在三處: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指揮2個兵團、8個軍約30萬人防守瀋陽、撫順、本溪、鐵嶺、新民地區;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鄭洞國指揮2個軍約10萬人防守長春;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范漢傑指揮1個兵團、4個軍約15萬人防守錦州、葫蘆島、山海關一線。

而此時的東北解放軍野戰部隊已發展到12個步兵縱隊(相當于軍)、1個炮兵縱隊、1個鐵道兵縱隊,另有17個獨立師,總共53個步兵師約75萬人,再加上東北軍區所屬的地方部隊,總兵力將近百萬。同時解放軍控制的解放區面積已經佔東北總面積的97%,因此,可以說在東北,解放軍在兵力、戰略態勢以及主動權上都佔據了較大優勢。

有鑒於此,早在1948年2月7日,毛澤東就對冬季攻勢之後的東北解放軍作戰方向電示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你們應準備應付敵軍由東北向華北撤退之形勢??對我軍戰略利益來說,是以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為有利。」這也是毛澤東第一次正式提出「以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為有利」的戰略設想,差不多7個月後遼瀋戰役才開始。

2月10日,林彪給中央軍委的建議是先打長春,採取圍城打援策略,消滅來援之敵再全力攻佔長春。對於毛澤東出擊北寧線(北平到瀋陽)以封閉東北國民黨軍的方案,林彪還是很有顧慮,他擔心東北野戰軍(簡稱東野,下同)主力遠道南下進攻錦州,大軍屯兵于堅城之下,而敵方四處援軍俱至,恐將重蹈當年四平攻堅不克的覆轍。

1947 年5 月初,中共中央東北局在哈爾濱舉行高級幹部會議

1948年上半年,關內各戰場上的解放軍都在發動進攻。華北野戰軍第2兵團為鉗制華北國民黨軍,於5月12日至6月25日出擊冀熱察地區,殲國民黨軍約2.4萬餘人;華北野戰軍第1兵團於6月11至7月21日發動晉中戰役,殲國民黨軍約10萬人;華東野戰軍於6月17至7月6日,發動豫東戰役,攻佔開封,殲國民黨軍約9萬人;中原野戰軍於7月2日至21日發動襄樊戰役,攻佔襄陽、樊城,殲國民黨軍約2萬人。

在此形勢下,迫切要求東北野戰軍有所行動。同時東北野戰軍也感到主力被長春一座孤城所牽制,長此以往既不利於東北戰場,也不利於全國戰局,便重新討論了作戰方案,林彪於7月20日決定「東北主力待熱河秋收前後和東北雨季結束後,即是再等一個月到8月中旬時,我軍即以最大主力開始南下作戰」,並將這一方案報告中央軍委。7月22日,林彪再次致電中央軍委,如軍委同意20日電的建議,請設法分兵圍攻山西大同,將傅作義部一兩個軍引向西去,以便東北野戰軍各個殲滅平、津、張、唐、保等地,並表示:「凡五萬人以下的守城部隊,我們均有殲滅他的把握。十萬人的守城部隊,只要不受大的增援威脅,我們亦有殲滅他的相當把握。」這兩封電報所提出的作戰方案,就是置瀋陽、長春兩地於不顧,南下北寧線,已經很接近毛澤東所主張的意見了,表明林彪等東野領導人已經開始把注意力放到南線。

在接到這兩封電報之後,毛澤東於22日回電同意東野南下作戰的建議,指出:「向南作戰具有各種有利條件,我軍愈向敵人後方前進,愈能使敵方孤懸在我側後之據點被迫減弱或撤退,這個真理已被整個南線作戰所證明,亦為你們的作戰所證明。」同時還提醒林彪,距離原定8月中旬出動已經不足1個月,必須加緊進行政治動員和糧食準備等工作,建議東野指揮機關可先期南下,與程子華、羅瑞卿諸人會面為宜。

毛澤東在河北西柏坡

毛澤東7月30日指示林彪、羅榮桓、劉亞樓:「關心你們新的作戰計劃,我們覺得你們應當首先考慮對錦州、唐山作戰,只要有可能就應攻取錦州、唐山,全部或大部殲滅范漢傑集團,然後再向承德、張家口打傅作義,那時東北我軍可能處於很困難境地。」為此,毛澤東還特意在電報最後詢問林彪:「先打范漢傑是否有可能?」林彪顧慮錦州地區常駐的國民黨軍有六七個師,防禦工事已基本完成,而且1947年四平攻堅戰的失利陰影始終沒在林彪心裡散去,所以他對強攻重兵據守的大城市,一直都特別謹慎。即使是在決定主力南下作戰之後,仍是以圍點打援作為主要戰略,而不是直接攻擊錦州。他決定以位置最南面的3個縱隊又2個獨立師,以奔襲手段分別包圍義縣等5個城鎮,待主力到達後再逐一殲滅這5個城鎮之敵,再重新考慮承德和唐山兩處。8月6日,林彪致電中央軍委,決心在殲滅北寧線五城之後,即攻承德。

此時林彪對大軍南下遠離後方作戰仍心有顧慮,在8月6日、8日給中央軍委的兩封電報里,要求華北第3兵團楊成武部先進軍綏遠,調動傅作義部向西,以便使東北野戰軍能於8月底或9月上旬開始行動,但具體行動時間「須視楊成武部行動的遲早才能確定」。同時又報告華北敵情有新的變化,似有撤往華中的可能。8月11日更是表示南下大軍的糧食還沒準備好,而且鐵路橋樑又被洪水衝垮,千言萬語最後就是一句——「目前對出動時間,仍是無法確定。」這可讓毛澤東大為震怒,於8月12日回電林彪,進行了嚴厲批評。電文口氣之嚴厲,可以說是前所未有。接到這封電報,林彪感到了很大壓力,於是在8月13日又給毛澤東發去長電,委婉地說明了是洪水衝垮鐵路和橋樑,才使東野主力不能按時出動。同時最後也表示「只要雨勢不繼續,洪水上漲能逐漸下降,則仍可能做到按時出動」。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是否發過世界性的洪水?諾亞方舟、大禹治水只是神話?
中國畫還是西方畫?為何有人說央美再也出不了齊白石這種畫家了?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