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聊城人曾兩赴抗美援朝戰場!並親手處理毛岸英犧牲後的事務
原標題:這位聊城人曾兩赴抗美援朝戰場!並親手處理毛岸英犧牲後的事務
近日,東昌府區侯營鎮侯營村光榮碑揭幕。
記者注意到,侯營村光榮碑鐫刻著10大部分光榮名單,分別是解放戰爭中光榮犧牲的九大烈士、侯營村解放前參加革命的七大功臣,解放前參加革命的地下黨員、解放戰爭支前的擔架隊員、解放前參加工作在教育戰線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民教師、黨政軍群貢獻突出的人員、在外工作取得成就的科技及企業管理人員、道德講堂做出突出貢獻的非本村籍人員、侯營道德講堂優秀義工、侯營道德講堂和村史館及村光榮碑捐款捐物人員。
一個看似不起眼的村光榮碑,俯首細看,
裡面卻隱藏著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這裡面除了航天專家王子才、
紮根青海的醫界專家任震宇,
還有新中國軍事船舶工業的締造者王群、
抗美援朝志願軍司令部機要秘書王政
以及為侯營黨史國史教育出錢出力
非本村籍人士張曉青等等。
王群:新中國軍事船舶工業的第一代人
在侯營村的光榮碑中「解放前參加革命的7大功臣」中赫然列著「王群」的名字。細細了解發現,原來家住侯營村東頭的王群曾是新中國軍事船舶工業的第一代人,可稱得上「新中國軍事船舶工業的締造者之一」。
王群
1931年11月出生在侯營的王群,1947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期參加革命工作。1947年任侯營小學教員;1949九年在冀魯豫四中、平原省幹校學習,1950年8月于軍政幹校畢業,任中央辦公廳機要局科員,1954年評為機要局優秀工作者。自1956年起,先後在國家第二、第三、第六機械工業部幹部局工作,歷任科員、副科長、科長、副處長。在此期間,1961年考入中國電視大學中文系學習,於1965年畢業。1983年後任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老幹部局處長、副局長;船舶總公司機關老幹部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等。1992年離休。1999年1月在北京病逝。
王群的侄子王連傑告訴記者,他與四叔王群的關係最好,他的成長得到了四叔不少照顧。即便1995年自己在北京住院時,王群經常看望他。一些事王群告訴他的最多。
王連傑表示,王群在中央辦公廳機要局工作期間,因紀律要求,幾乎與家人隔斷了來往,王群幾乎不回家,老家的親屬也不準到北京看望。後來到機械工業部工作、文化大革命開始時,才慢慢與家鄉的親屬來往。新中國軍事船舶工業實際上就是包括王群在內的這批人組建的,是「新中國軍事船舶工業的締造者」一點不為過。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老幹部局工作時,為搞好總公司機關及下屬企事業單位的老幹部工作,解決老幹部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曾任中國船舶神劍藝術學會常務理事、秘書長、書法組組長、《中國船舶報》編委會委員,1985年當選為船舶總公司直屬機關黨代會代表,並被選為黨委委員,1998年再次當選為船舶總公司黨代會代表。1984年以來,他在《船舶工業》及《國際商報》上發表了多篇老幹部工作及老齡問題的文章。
據王連傑透露,「四叔是個非常正統的人,即便有人看望他禮節性地帶點東西,他都給人家退回去;親戚朋友從外地寄個他點東西,他都不打開包裝,原封不動地再給寄件人寄回去。」
「1986年,俺閨女到北京同仁醫院看點小眼病時,四叔明明有自己的專車,他也不讓俺坐他的車去,而是讓俺做地鐵去。這個大的國家幹部即便自己上下班也是騎著一個破自行車。」王連傑說,這裡沒有埋怨四叔的意思,而是感到老一輩還是比較守規矩的,也是非常廉潔自律的。
王政:親手處理毛岸英犧牲後的事務
王政
王政,也是村光榮碑上「解放前參加革命的7大功臣」之一,是抗美援朝志願軍司令部機要秘書。1946年參加革命,侯營兒童團長,1949年參軍,1951年12月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機要秘書;1959年轉業在聊城銀行工作。
王政的女兒王秋民說,「俺父親曾兩次上抗美援朝戰場,曾在1951年12月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機要秘書,在彭德懷元帥麾下聽命。這是俺父親在朝鮮戰場上的背包及後來獲得的獎章。」
「老先生生前經常給俺拉朝鮮戰場上的事,當時毛澤東主席的兒子毛岸英與王政是戰友,他們的感情非常深厚。毛岸英犧牲在朝鮮戰場上時,王政也趕到了犧牲現場,並且後來幫助處理了岸英同志的後事。」侯營村村幹部羅海蛟這樣說。聊城晚報記者從王政生前留下的手寫《自傳》材料中也得到了印證。
與此同時,記者發現,光榮碑上「道德講堂做出突出貢獻的非村籍」人員中,張曉青的名字顯得格外醒目,她曾是茌平縣審計局幹部。「張曉青老師帶領全家連續四年來幫助侯營村建立黨史國史展室、道德大講堂,冬令營和夏令營上講黨課、主持各類節目,光個人出資就達幾萬元,贏得了各方的高度評價。」侯營村關工委常務副主任王忠祥說,張曉青老師也因此被評為侯營村榮譽村民。
■來源:聊城頭條(liaochengwanbao)記者 陳金路
TAG:聊城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