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原文化研究》2018年第3期 | 曹錦炎:「大哉孔子」鏡銘文疏證

《中原文化研究》2018年第3期 | 曹錦炎:「大哉孔子」鏡銘文疏證

原標題:《中原文化研究》2018年第3期 | 曹錦炎:「大哉孔子」鏡銘文疏證


「大哉孔子」鏡銘文疏證


曹錦炎


摘 要:山東省臨清市品鏡齋主人收藏有一面東漢初期的四神博局紋銅鏡,傳出浙江紹興。外區圈帶銘文以「大哉孔子」起首,共42字(現存40字):「大哉,孔子志也。美哉,廚為食也。樂哉,居無事[也]。[詩]哉,興入異也。賢哉,掾掌吏也。喜哉,貧人得也。善哉,保七字(子)也。」「大哉孔子」鏡銘內容在出土或傳世的漢鏡中罕見,亦未見著錄,雖短短42字,文采也樸素無華,但對我們深入了解東漢時期在以儒家文化為主導的社會背景下人們的思想、追求及其處世哲學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素材。


關鍵詞:漢代銅鏡;銘文;儒家文化;處世哲學

作者簡介:曹錦炎,男,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譽所長,主要從事文化遺產保護、商周考古、中國古文字研究。


山東省臨清市品鏡齋主人收藏有一面東漢初期的四神博局紋銅鏡,傳出浙江紹興。銅鏡直徑為16.7厘米,緣厚0.5厘米,中區方格內十二乳與十二地支銘文相間排列,外區圈帶銘文以「大哉孔子」起首(起首處有標記),環繞一周見圖1照片。銅鏡銘文書體為隸書,有些字略存篆意,線條細勁,不失清秀之姿。



「大哉孔子」鏡銘內容在出土或傳世的漢鏡中罕見,亦未見著錄,迄今尚屬孤品,無論從銘文角度還是書法角度,皆彌足珍貴。承藏家厚意,惠贈銅鏡照片和拓本,並囑余釋讀,因作小文,以求正於藏家及同好。


下面先寫出釋文,再作討論。


外圈銘文共七句,每句六字,本當為42字,現存40字(漏鑄一字,殘損一字):


大哉,孔子志也。


美哉,廚為食也。


樂哉,居無事[也]。


[詩]哉,興入異也。

賢哉,掾掌吏也。


喜哉,貧人得也。


善哉,保七字(子)也。


每句末皆以語氣詞「也」結束。其中第三句末字與第四句首字之間漏鑄一字,而此處恰好又殘損一字。若殘損之字為「也」,則第四句原漏之首字依文義可補為「詩」,釋文暫按此處理。


一、大哉,孔子志也


「大哉孔子」,猶言偉大的孔子,語見《論語·子罕》:「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是對孔子的讚美,誇獎他學識淵博以至無法說他有任何專長了,但語中未涉及孔子之「志」。


《說文·心部》:「志,意也。」引申為志願、志向。《史記·陳涉世家》:「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關於孔子之志,《論語》中有孔子和弟子互相談志向的記載,見《公冶長》:「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①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孔子回答的志向,是希望年老的人得到照顧,使之安樂,和自己同輩的朋友得到信任,年少的人得到關心。其實,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修己以安人」(見《論語·憲問》)。孔子論人,有三個境界:聖人第一,仁人第二,君子第三,「修己以安人」是「仁人」的境界②,亦即孔子之「志」。


鏡銘以「大哉,孔子之志」來讚美孔子,與「達巷黨人」所言有所不同。


二、美哉,廚為食也


美,味道可口。《說文·羊部》:「美,甘也。」《孟子·盡心下》:「膾炙與羊棗孰美。」廚,本指廚房,《說文·广部》:「廚,庖屋也。」引申為主持烹飪的人,即廚師。《漢書·王嘉傳》:「(董)賢母病,長安廚給祠具,道中過者皆飲食。」食,食物的通稱,此指膳食。《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陸德明釋文:「食,謂菜食也。」食物經過廚師的烹飪後,味道可口,所以鏡銘稱之「美哉,廚為食」。《周禮·秋官·掌客》「食四十」鄭玄註:「食者,其庶羞美可食者也。」亦可參看。

三、樂哉,居無事也


樂,安樂。《史記·樂書》:「嘽緩慢易繁文簡節之音作,而民康樂。」居,本指居住,《易·繫辭下》:「上古穴居而野處。」引申為所居住的地方。「無事」,指沒有戰爭、災異等大事,《禮記·王制》:「天子無事,與諸侯相見,曰朝。」


《詩·魏風·碩鼠》:「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所居之地(國)平安無事,即為「樂土」,安居樂業,乃是普通百姓的理想和願望。《論語·述而》:「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是君子安於貧的表現,與鏡銘表述普通百姓的追求有思想境界上的差距。


四、詩哉,興入異也


首字缺損,從上下文義分析,當是「詩」字。《論語·陽貨》:「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可為佐證。《尚書·堯典》:「詩言志,歌永言。」


興,譬喻,以他事引起此事叫「起興」,又省稱為「興」。「興」是詩歌「六義」即六種表現手法之一,《周禮·春官·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異,他,不一樣,《呂氏春秋·上農》:「農賈不敢為異事。」高誘註:「異,猶他也。」


「興」在詩歌中表現手法乃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用為譬喻。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蓋興者,因物感觸,言在於此而意寄於彼。」前後不一樣,所以鏡銘稱之為「詩哉,興入異」。


五、賢哉,掾掌吏也


賢,才能、德行均好。《說文·貝部》:「賢,多才也。」《六書故·動物四》:「賢,德行道藝逾人者謂之賢。」《荀子·儒效》:「身不肖而誣賢,是猶傴身而好升高也。」


掾,歷代屬官的通稱。《集韻·線韻》:「掾,官名。」《玉篇·手部》:「掾,公府掾史也,又曰太尉屬。」漢以後中央及各州縣皆置掾史,分曹治事,後世或稱「掾佐」「掾曹」。蕭何曾任沛縣掾,見《漢書·蕭何傳》:「(何)以文毋害,為沛主吏掾。」掌,掌管。《周禮·天官·冢宰》:「乃立天官冢宰,使帥其屬而掌邦治。」鏡銘「掌」字用法同。

吏,本為古代官員的通稱,漢以後特指官府中的小官和差役。《周禮·天官·大宰》:「七曰吏,以治得民。」鄭玄註:「吏,小吏,在鄉邑者。」《史記·滑稽列傳》:「(西門豹)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嫗投之河中。」


據《後漢書·百官志一》「掾史屬二十四人」劉昭注引《漢書音義》:「正曰掾,副曰屬。」是「掾」為「掾史」的正職即主管。掾要掌管好下屬胥吏而治好政事,選賢是關鍵。《論語·子路》:「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此三條是針對下屬官員而言,「舉賢才」是其中之一。又,唐陳子昂《重任賢科》指出:「天下之政,非賢不理;天下之業,非賢不成。」對理解鏡銘「掾」與「賢」的關係,很有幫助,皆可以參考。


六、喜哉,貧人得也


喜,歡喜、喜悅。《說文·喜部》:「喜,樂也。」《詩·小雅·菁菁者莪》:「既見君子,我心則喜。」貧,缺少財物,貧困。《說文·貝部》:「貧,財分少也。」貧人,窮人、貧民。《管子·問》:「問邑之貧人,債而食者幾何家?」得,得到、獲得。《說文·彳部》:「得,行有所得也。」《詩·周南·關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本為貧窮之人而有所獲得,即得到財物或爵祿(亦即富或貴),當然內心充滿喜悅。然而,儒家認為得之必須有道,《論語·里仁》:「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是其謂。


七、善哉,保七字也


善,美、好。《說文·誩部》:「善,吉也。」引申為善行,《論語·為政》:「舉善而不能,則勸。」保,養、育。《說文·人部》:「保,養也。」《國語·周語上》:「事神保民。」韋昭註:「保,養也。」


字,讀為「子」,銅器銘文和古書中都有這樣的例子。如梁其鼎銘「百子千孫」,梁其簋銘寫作「百字千孫」;王子適匜銘器主名「王字適」,即「王子適」③。又《尚書·益稷》「予弗子」,《列子·說符》作「子產弗字」。所以「七字」亦即「七子」。


「善哉,保七子也」的典故出自《詩》。《詩·曹風·鳲鳩》云:「鳲鳩在桑,其子七兮。」毛亨傳:「鳲鳩,秸鞠也。鳲鳩之養七子,朝從上下,莫從下上,平均如一。」鳲鳩是一種鳥的名字,詩之本意是說鳲鳩在養育七隻小鳥(「七子」)時早早晚晚都是一視同仁。三國時曹操之子曹植在《上責躬詩表》文中引此典故稱為:「七子均養者,鳲鳩之仁也。」古人以此詩用為人君以仁德待下的典實,見《詩·曹風·鳲鳩》鄭玄註:「興者,喻人君之德當均一於下也。」鳲鳩保養七子一視同仁,是以仁德待下,所以鏡銘稱其是「善」的體現。


「善」是美德,也是儒家所提倡、追求的品德。《論語·季氏》載:「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孔子說見到善行唯恐趕不上而努力去追求,見到惡行如同觸及沸水而堅決遠離,可以參看。

總之,「大哉孔子」鏡銘文雖短短42字,文采也樸素無華,但對我們深入了解東漢時期在以儒家文化為主導的社會背景下人們的思想、追求及其處世哲學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素材,值得珍視。


注釋


①古本《論語》無「輕」字,為衍文。②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26頁。③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周金文集成》(修訂增補本),梁其鼎,編號2768~2770;梁其簋,編號4147~4151;王子適匜,編號10190。中華書局2007年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原文化研究 的精彩文章:

訪談 | 日本秦漢史史學會前會長池田雄一: 從出土簡牘出發挑戰「都市國家論」
學術 | 劉士林:墨子與韓非子

TAG:中原文化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