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定了!天宮二號在軌飛行至明年7月,之後受控離軌

定了!天宮二號在軌飛行至明年7月,之後受控離軌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 實習記者 於紫月

記者在9月26日於北京舉辦的載人航天工程應用成果情況介紹會上獲悉,經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運營管理委員會研究決定,天宮二號將在軌飛行至2019年7月,之後受控離軌。

截至2018年9月25日,天宮二號已在軌正常運行738天。目前,天宮二號運行在平均軌道高度400公里左右的近圓軌道,狀態設置正確,各項功能正常。5年精心研製,2年在軌運行,天宮二號打造了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開展了一系列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介紹,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已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空間應用成果。特別是天宮二號支持空間應用的能力比前期有了大幅的躍升,上面搭載的14項約600公斤重的應用載荷,在規模和水平上有了長足的進步。工程實施以來,空間應用領域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兩次,獲得專利400餘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1000多篇。

在空間基礎物理學方面,天宮二號空間冷原子鐘、伽瑪暴偏振探測儀等儀器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地球科學觀測方面,多角度光學偏振遙感技術、寬刈幅三維雷達成像技術、多波段紫外臨邊成像技術等開拓了獲取重要的陸地、海洋、大氣信息的新途徑;空間科學實驗方面,空間生命、材料、微重力流體物理實驗發現了一批新的科學現象。如我國首次完成了高等植物「從種子到種子」的空間長周期培養,開展了半導體光電子材料、金屬合金及亞穩材料、新型功能單晶、納米及複合材料等18種樣品的空間製備實驗等。

通過天宮二號,我國首次系統開展了航天員在軌中期駐留載人宜居環境設計工作,在有限的組合體空間內,集成了內部裝飾、艙內活動空間規劃、視覺環境與照明、廢棄物處理、物品管理、無線視頻通話等宜居技術。

又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26日透露,我國正在建設的空間站艙內、艙外均可支持開展空間應用,而且應用載荷可在軌更換。僅從首次入軌攜帶規模看,相比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提升10倍以上。

林西強表示,為此我國在原空間應用系統基礎上,又增設航天醫學實驗、航天技術試驗等多個應用領域,調動國內外一切力量並行展開研究工作。工程總體還成立了載人空間站工程任務規劃專家委員會,全面負責相關空間應用項目的遴選把關。

林西強介紹了我國空間站階段開展空間應用的目標: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一批具有國際重要影響的科研成果;在航天技術和航天醫學研究方面,產出一批佔領航天科技制高點的理論成果,使中國人在太空飛得更遠、飛得更久;在科普文化教育方面,持續激發青少年探索未知世界的熱情,積極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在服務國計民生方面,更大規模地支持與空間相關的產業經濟發展,支撐國家重大戰略與發展規劃;在國際合作方面,以積極開放的姿態與世界各國開展交流與合作,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據悉,我國空間站計劃於2022年前後完成建設。目前,空間站任務主要系統關鍵技術攻關已完成,空間站核心艙初樣階段研製接近尾聲,計劃年底前完成轉正樣階段評審工作;實驗艙I和實驗艙II正在進行初樣階段結構熱控艙總裝工作;航天員系統乘員產品、艙外航天服正在開展初樣研製工作,航天員出艙活動水下驗證等地面試驗正按計划進行。

根據飛行任務規劃,空間站工程分為關鍵技術驗證、建造和運營3個階段實施。林西強說:「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安排了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試驗核心艙發射等6次飛行任務;空間站建造階段安排了實驗艙I和實驗艙II發射等7次飛行任務。」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左常睿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哈斯基級潛艇:俄未來核威懾力量的海下狼群
以色列或成登月第四國;新技術可生成人體彩色三維圖像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