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心理學解釋
大家好,這裡是「第一心理「課堂,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善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個說法流傳已久,最早源於佛經,那麼,這個宗教理論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社會心理學家通過多年的跟蹤調查認為,因果報應是真實存在的客觀真理。
不僅如此,隨著現代科學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如今也已經證明了這個觀點。大數據統計發現,少年罪犯的身體比起同年齡的守法少年更強壯,但是,當他們步入中年之後,健康狀況就會急速下降,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人類的惡
下面先從行為心理學角度進行分析,社會心理學家將人類的惡分為了兩種,第一種是行為上的惡劣,第二種是精神上的惡劣。
先來說一下行為上的惡劣。所謂行為上的惡劣,也就是傷害人,殺人,作姦犯科,暴力行兇等惡劣的行為。有沒有發現,那些作惡多端的人,身體素質往往會變得越來越差,會衰老的很快,會容易病魔纏身。而那些為人善良的人,不僅身體素質好,而且顯得很年輕。所以,想要身體好,少生病,就要多行善積德。
第二種則是精神上的惡劣。這種惡劣,也就是心理上的惡,比如,愛嫉妒,愛抱怨,愛痛恨,喜歡怨天尤人,悲天憫人,心胸狹隘,過分悲觀厭世等等。
這樣過於消極的情緒或是過於負面的思想,會讓自己的免疫力下降,尤其是嫉妒心和怨恨心,容易讓人的體內產生很多的毒素,導致自己身體的機能被破壞,從而容易患病。
為什麼一些人為人善良,身體卻很差?其實原因很多,主要是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包括了抱怨,嫉妒,時間久了,體內的毒素也積壓的多了,不生病才怪!所以說,我們想要健康,想要有好報,不僅行為上要善,心理上也要善。
如果我們能夠做到行為、心理上的善,我們體內就會有更多正能量的細胞,我們的免疫力就會變得更強大,身體自然也會變得更健康,更容易長命百歲。
人性本善
臨床心理學家通過研究嬰兒發現,剛出生幾個月的嬰兒對於情緒、道德的判斷就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並且,嬰兒天生就具有道德感和善意,這也說明了人性本善。
為什麼小孩子都充滿活力,精神旺盛?因為他們比較單純,沒有那些負面的想法,相比之下,成人則活得太複雜,不良的思想太多,自然容易活得累,導致身體衰弱。
總而言之,我們既要做行為上善的人,也要做一個心理上善的人,這樣我們的免疫力自然就會變得更強大,身體也更健康,更容易長命百歲。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神奇小小
※心理學家:千萬不要娶一個離婚後帶孩子的女人,無論你有多愛她
※心理學家:如果你身邊的女人具有這四點特徵,說明她的人品極差
TAG: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