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原理 詭異!肌肉,你為啥會萎縮?
知識點:有的人,會發現身上的肌肉塊變小了,肢體的圍度變細了,肌肉無論是緊張還是放鬆狀態時都比原來鬆了,而且力量也會變小,同樣的動作完成起來會覺得比原來吃力,甚至不能完成。當出現這些現象時,就表明肌肉萎縮。
前一陣子流行的冰桶挑戰,讓大家認識了一種疾病——漸凍人症。這其實是一種肌肉萎縮的癥狀。
什麼是萎縮呢?它是指已發育正常的實質細胞、組織或器官的體積縮小,肌肉萎縮便是肌肉體積縮小了。這里的肌肉主要是指橫紋肌,人體運動系統的肌肉都屬於橫紋肌,由於絕大部分附著於骨,又稱為骨骼肌。每塊肌肉都是具有一定形態、結構和功能的器官,在軀體神經支配下收縮或舒張,進行隨意運動。
肌肉具有一定的彈性,被拉長後,當拉力解除後就可自動恢復到原來的程度。肌肉內還有感受本身體位和狀態的感受器,不斷將衝動傳向中樞,反射性地保持肌肉的緊張度,來維持體姿,以及保障運動時的協調。但有的人,會發現身上的肌肉塊變小了,肢體的圍度變細了,肌肉無論是緊張還是放鬆狀態時都比原來鬆了,而且力量也會變小,同樣的動作完成起來會覺得比原來吃力,甚至不能完成。當出現這些現象時,就表明肌肉萎縮。而導致肌肉萎縮的原因,我們分為神經源性肌萎縮、肌源性肌萎縮、廢用性肌萎縮和關節源性肌萎縮四種。
神經源性肌萎縮,通俗地講,就是由於神經系統出了問題或者受到損傷,造成受損部位之下的,神經支配的相應區域的肌肉萎縮。像如今大家都已聽說的「漸凍人症」,即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病人由於上、下運動神經元都退化和死亡並停止傳送信息到肌肉,在不能運作的情況下,肌肉會逐漸衰弱、萎縮。還有著名運動員桑蘭,跳馬時發生的意外導致第6、7節頸椎錯位挫傷,並傷到了脊髓,造成胸部以下高位截癱,脖子以下的肌肉由於神經支配的缺失變得萎縮無力,日常行動只能藉助輪椅。
肌源性肌萎縮是由於肌肉本身的病變造成的肌肉萎縮,比如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是一組由遺傳因素所致的原發性骨骼肌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緩慢進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縮、肌無力及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典型的病例常在青春期就會出現嚴重殘疾。
以上兩種類型的肌肉萎縮,通常無法實現治癒,是相當痛苦的。另外兩種,廢用性肌萎縮和關節源性肌萎縮,要常見一些,危害相對小一些,是能夠通過康復訓練徹底治癒的。
我們知道,機器長期不用就會生鏽,廢用性肌萎縮也是這個道理。肌肉要想維持它的形態、結構和功能,也就是力量的大小和體積,就需要經常給予運動刺激。在正常狀態下,我們每天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活動就可維持肌肉的基礎力量。但是在手術和傷病之後,必須有一定停止活動的保護,組織才能生長癒合。但是肌肉不運動肌力就會減弱,所以肌肉就會逐漸萎縮,這就是廢用性肌萎縮了。直白地說,如果肌肉兩三天沒有練習,其力量就會下降,不能保持原來的狀態。更不用說長期卧床的病人,下肢缺乏走路活動這些刺激,雙腿的肌肉就會出現萎縮。另一方面,如果是關節損傷或者是做了手術,那麼除了上面說的廢用性肌萎縮,關節源性肌萎縮還會加快肌肉的萎縮速度,以及加重肌肉萎縮程度。
所以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儘早開始康復功能練習,才能幫助維持和加強肌肉的力量、形態和功能,防止肌肉的過分萎縮,促進關節功能恢復,同時避免在活動中再次受傷。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科學原理一點通官方網站
微信公眾平台(ID:kxylydt)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