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這幾個黃金穴位,秋天常艾灸,秋冬不犯病!

這幾個黃金穴位,秋天常艾灸,秋冬不犯病!

疾病查詢、健康指導、養生經典、有病不求人

艾灸是中醫三大療法之一。古人認為,艾灸可以透諸經而治百病。《扁鵲心書》就有言: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小小艾灸究竟有什麼神奇之處?

1

艾灸好處多

艾灸是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即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過經絡調整人體生理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血液循環,調整內分泌,提高機體免疫力和防病能力,適應範圍十分廣泛。

2

秋季宜艾灸這幾個穴位

秋季天氣轉涼,人體內的陽氣也是內斂下降的趨勢,科學地進行艾灸保健可以達到溫通經絡,祛除寒濕,補益陽氣,調和氣血的目的,抵禦即將到來的冬季寒氣。

身體調理類

1

肺俞穴:調節呼吸系統

肺俞穴是肺氣轉輸、輸注之處。艾灸該穴對改善肺臟功能,消除肺臟功能失常等證候具有一定功效。如咳嗽、哮喘、咳血、肺癆及過敏性鼻炎等症。

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俯卧姿勢,肺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2

豐隆穴:健脾祛濕

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濕。另外,艾灸谷穴艾、足三里、解溪穴等也都有祛濕的功效。

取穴方法: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

3

中脘穴: 調節腸胃

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癥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欲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等。

取穴方法:可採用仰卧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體質改善類

1

足三里:改善機體免疫力

灸足三里,得長壽的養生秘決,一直為古今醫學大家和養生大家所珍視。

中醫認為,人體足三里是一個滋補強壯穴位。艾灸該穴位,可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濕,增強抗病能力。

女性艾灸足三里則面色紅潤,常保年輕;男人艾灸足三里,則筋骨強壯,精力充沛。

取穴方法:可以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2

關元穴:調節內分泌、治痛經

關元穴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常艾灸關元穴,可起到治痛經、補腎虛、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

取穴方法:用仰卧的姿勢,四手指併攏,將併攏的手指橫放在肚臍下方,肚臍下正中線與手指交叉的地方就是關元穴。

恢復放鬆類

1

合谷穴:鎮靜止痛、治感冒

據經絡理論以及實踐證明,艾灸合谷穴,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腫、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緩解。

取穴方法: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當虎口與第一、二掌骨結合部連線的中點;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即是。

2

膻中穴:活血通絡

膻中在人體軀幹的黃金分割點上,是臟腑之氣匯聚的地方。艾灸膻中穴,可以擴張血管,調整心臟功能,還可調節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咳嗽、呃逆等症。

艾灸的作用很多,但由於個人使用方法及艾灸的穴位不同,同時加上每個人體質的區別,在效果上也會存在差異。

取穴方法:仰卧平躺,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就是膻中穴,它位於胸前第四肋間隙與前正中線之交點。

3

艾灸注意事項與禁忌

1

艾灸期間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點:

飯後不宜艾灸,建議2—3個小時後進行,注意保暖;

艾灸時不可以過飽或過飢,要保持心情平靜舒緩;

艾灸過程中可多喝溫開水,便於排毒;

艾灸完,全身毛細孔打開,易受寒涼。故艾灸完半小時內,不宜用冷水洗手洗臉,隔幾小時後再洗澡。

艾灸後,如果出現疲勞乏力精神不濟,屬正常現象。此時身體在進行休整,可多休息。

艾灸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有的人會發燒、牙痛、耳鳴、流鼻血、咽喉發乾發癢,有的女性則會出現月經過多或者過少的現象。其實這是正常的,如果這些現象反覆出現,可以減慢艾灸的頻率,隔日施灸,直到癥狀減輕後,改為保健灸。

皮膚潮紅

因為艾灸的熱力刺激毛細血管,使之擴張,從而促進血液加速流動。這時只要不受涼,不久即會自行消退。

艾灸出水泡

這也是艾灸中很正常的現象,是體內排毒的過程。而且艾灸出水泡也是有規律性的。水泡大都分布在人體虛弱處和下半身的某些穴位上,如破腹產的刀口處、關元穴、足三里。

【使用禁忌】

大醉大怒、大恐大驚、情緒不穩、過勞過飽時禁艾灸;

皮膚過敏者、孕婦、經期不宜艾灸;

嚴重心臟病、局部紅腫熱痛慎灸;

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艾灸時出現頭暈,噁心,驚慌出汗,顏面長白,是為暈灸,應該立即停止艾灸,或適當開窗通風。

關注脈脈養生可查詢下面這些疾病 (疾病搜索)

小兒發燒、小兒腹瀉、夜啼、小兒推拿、小兒常識、腰痛、男科、補腎食療、強腰鍛煉、腰間盤突出、背痛、腿痛、頸椎病、肝病、養肝、解酒、胃病、便秘、小腹突出、婦科、經期保養、乳腺增生、乳腺癌、坐月子、痘痘、白髮、脫髮、豐胸、美容、皮膚病、膽結石、咽炎、痛風、牙痛、打呼嚕、口腔潰瘍、鼻炎、眼病、手腳、感冒、咳嗽、失眠、痔瘡、腦出血、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心血管、癌症、食物屬性、補血、瘦弱、肥胖、瘦腿、瘦腰、濕氣、經絡、中成藥、打嗝

診斷:辯證、背診、面診、痘痘、月經、舌診、青筋、汗診、目診、指甲、肚臍(找病因)

治百病:打坐、拉筋、滾背、刮痧、拍打、拔罐、敲膽經、揉地筋、醋泡蛋、灸腹、姜、點穴、偏方、艾灸、高抬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脈脈養生 的精彩文章:

氣血就是女人的命根子!每天一碗,補氣養血,喝出好氣色
如何自行判斷腦梗塞前兆?非常實用!

TAG:脈脈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