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最扯淡的「鐵帽子王」,能娶6房福晉,因1事聞名全世界

最扯淡的「鐵帽子王」,能娶6房福晉,因1事聞名全世界

原標題:最扯淡的「鐵帽子王」,能娶6房福晉,因1事聞名全世界


「鐵帽子王」不是帶著鐵制頭盔的王,所以受潮生鏽了也不用擔心變成綠色。它指的是這個王位很「鐵」,可以世襲罔替,乃是是清朝封爵制度的特殊產物。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實行分封制的朝代,清朝分封宗室爵位共有功封、恩封、襲封和考封四種形式,分12等爵,即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承恩將軍。


爵位可以世襲,但分為兩類:降等世襲與世襲罔替。


所謂降等世襲,指的是每承襲一次就要降一級,也就是老爸傳給兒子降一級,兒子傳給孫子又降一級,以此類推;但降級若干次(親王降至鎮國公、郡王降至輔國公、貝勒降至不入八分鎮國公、貝子降至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公降至鎮國將軍、輔國公降至輔國將軍)後便不再遞降,可以按此爵位傳世。


相對應的,世襲罔替就是無需任何降級,不管是兒子、孫子、重孫子等等都可以根據原爵位承襲。事實上,鐵帽子一點也不「鐵」,因為帽子可以世襲罔替,但戴帽子的人同樣可以隨時更換,關鍵還要看你與當時的皇帝是不是「老鐵」。


有清一代,共計有12位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其中前8位屬於功封,皆為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室宗親;後4位屬於恩封,因在清朝中後期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這其中,我們較熟悉的有「皇父攝政王」多爾袞(和碩睿親王)、雍正弟弟「拚命十三郎」胤祥(和碩怡親王)、傳聞中慈禧的秘密情人「鬼子六」奕訢(和碩恭親王)、光緒皇帝的爸爸奕譞(和碩醇親王)等等。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情況比較特殊,乃是清朝最後一位被封為「鐵帽子王」的親王,晚清名噪一時的和碩慶親王奕劻。


關於此人,可以用四宗「最」來概括形容:

1、最扯淡


所謂「鐵帽子王」,關鍵就是世襲罔替。在奕劻之前的11位親王中,傳世最多的是多羅克勤郡王岳托,共傳13世,17王;最少的是和碩醇親王奕譞,只傳了1世,就是宣統皇帝溥儀的爸爸載灃。


而這位慶親王的「鐵帽子」著實扯淡,因為他連1世都沒有傳下去——奕劻於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晉封慶親王,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加恩世襲罔替,成為了「鐵帽子王」。可是奕劻去世時,已經是民國六年(1917年),換言之清朝都滅亡了,雖然當時的大總統黎元洪出於政治考量,特別頒令允許奕劻的兒子載振世襲慶親王爵位,可全天下都知道,這已經不算數了。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連滿清都不在了,皇帝也退位了,王爵還有意義嗎?



所以說,慶親王奕劻的「鐵帽子」,完全沒有世襲罔替的發揮空間,可謂是最扯淡的「鐵帽子王」。

2、最跨越


這裡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指奕劻的資歷,二是指奕劻的升職。


首先,托福於如刀歲月,奕劻橫跨清朝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5個朝代,其中任職於後4個朝代,堪稱五朝宗室、四朝元老,這在整個清朝歷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究其原因,一個是奕劻活得比較久,去世時79歲,在當時算是高齡;另一個是清朝後期朝代更迭較為頻繁,如果是生活在康熙朝(61年)或者乾隆朝(60年),恐怕有的人連一朝都熬不過。因此,奕劻在資歷上堪稱「最跨越」。


第二項「最跨越」,則是晚晴政壇上頗為神奇的「慶親王升職記」。奕劻的祖父是乾隆皇帝第十七子永璘,生父是不入八分輔國公綿性,後來又過繼給慶郡王綿慜。奕劻最初被封為輔國將軍,地位不高,而後逐步晉爵貝子、貝勒。因與慈禧太后關係不錯(幫其代寫書信),到同治十一年(1872年)加郡王銜,任御前大臣;光緒十年(1884年)進慶郡王,擔任總理衙門大臣,主持外交事務;光緒二十年進爵親王,光緒二十四年「鐵帽子王」,光緒二十九年擔任首席軍機大臣,總理各部之首的外務部;宣統三年(1911年)出任清朝首任內閣總理大臣。自此,奕劻由一名接近不入流的普通宗室,攀登到了爵位與職務的雙重頂峰。只不過,德不配位,是時人對他的普遍看法。


3、最「幸福」


為何說奕劻是最「幸福」的王爺呢?原因在於,他擁有6個大老婆(福晉)。


根據清朝宗室制度規定,親王作為最高爵位,允許在其妻妾中加封5名福晉。我們都知道「齊人之福」的典故,如果說一妻一妾已算是古人的幸福,那麼作為堂堂王爺,連正妻都可以有5個,妾室的數量就更不用說,這樣能不「幸福」嗎?



而我們這位慶親王奕劻更是牛逼,憑藉來自太后、皇帝、攝政王等人的寵信,不但在官場縱橫捭闔屹立不倒,帽子都變成「鐵」的了,還能一舉突破宗法限制,加封6名福晉,成為大清朝最「幸福」的王爺,其深厚功力,恐怕只有三宮六院的皇帝可堪媲美了。


4、最腐敗


要說清朝最著名的腐敗分子,當屬和珅和中堂。他老人家貪污了一輩子,最後卻成了乾隆圈養的「肥羊」,被嘉慶一刀宰了,據傳和中堂被查抄的財富摺合白銀高達9億兩,而當時朝廷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是白銀7000多萬兩,說他是「富可敵國」沒有任何誇張。



大家都知道,當年的和府就是如今的恭王府,是晚清名臣恭親王奕訢的住宅。可在恭王府之前,其實那座宅子是慶王府,住的是乾隆的兒子慶僖親王永璘,也就是奕劻的爺爺。結果恭親王沒有獲得和中堂貪污的傳承,反而被另一位慶親王奕劻給發揚光大了。奕劻的貪污業績或許比不上和珅,但稱他為大清最腐敗的王爺,絕對是名副其實。


身為晚清頭號重臣的奕劻,有著大把大把的權力尋租機會,他胃口極好,來者不拒,因此在升職的同時,也將自己「鍛煉」成為晚清頭號蛀蟲。


1911年5月17日,英國著名媒體《泰晤士報》發表長篇報道《中國第一任總理》,向全世界介紹奕劻。而與此同時,還是《泰晤士報》,以及美國的《紐約時報》,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奕劻的另一面——慶親王(Prince Ching)的王府就是中國官場的「集市」,連門房都設了「收費站」,可謂「細大不捐,門庭若市」,「異常揮霍尚能積蓄巨款」,自此,慶親王奕劻就以貪腐而聞名全球。



正如外國媒體所報道的那樣,奕劻的主要貪腐途徑就是賣官,明碼標價,可以加價,不許降價,例如山東巡撫職位白銀10萬兩,郵傳部尚書標價30萬兩等等。當時著名的紅頂商人盛宣懷看中了郵傳部尚書這個職位,奕劻知道盛宣懷有錢,就把價碼提高到60萬兩,盛宣懷心疼銀子,只好另闢蹊徑托關係說情,最後還是以30萬兩成交。至於袁大頭做得更加到位,他在奕劻還沒進入軍機處任職前就直接送了10萬兩白銀作為見面禮,而後每個月都送一筆銀子給奕劻當零花錢,至於奕劻家中日常開銷婚喪嫁娶也都是袁大頭負責出錢,甚至他還授意手下對奕劻的兒子載振進行名噪一時的「性賄賂」。換來的,則是袁大頭在晚清一步步的飛黃騰達,直到最後要了清朝的老命。


據統計,慶親王奕劻通過賣官以及貪污受賄得到的贓款多達白銀上億兩,僅在滙豐銀行就有超過200萬兩白銀的存款,雖然比不上和珅,但足以確保大清第二貪官的地位。



可笑又可悲的是,晚清朝廷那一場號稱以建立高度廉潔政府為使命的改革,卻將旗手重任放在一位享有國際知名度的大貪官身上,不得不說,這就是封建王朝與生俱來的胎毒,已然滲入到血液當中難以自拔,其窮途末路的命運自然也就難以避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呼嚕讀史 的精彩文章:

如果乾隆發動改革,會面臨哪些阻力?他會成功嗎?

TAG:呼嚕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