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書時還留一套底,真正把經典書籍消滅的,是項羽的一把火
原標題:秦始皇焚書時還留一套底,真正把經典書籍消滅的,是項羽的一把火
關於秦始皇焚書坑儒,是後代學者、尤其是儒家學者猛烈批判秦始皇的一個典型事件。我讀《哈佛中國史》系列叢書中的秦與漢,發現外國漢學家看中國歷史的角度,與中國本土學者看歷史的角度,有顯著的區別,可能是只緣身在此山中。綜合國內外不同學者的看法,在秦始皇焚書坑儒這件事上,和大家解讀以下幾點:
一、焚書和坑儒,是兩件不同的事。
「焚書坑儒」這個詞語,最早出自漢代。
漢·孔安國《〈尚書〉序》:「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
西漢劉向《〈戰國策〉序》:「任刑罰以為治,信小術以為道。遂燔燒詩書,坑殺儒士。」
再往前追蹤一點,《史記·卷121·儒林列傳》的說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
經常被「坑儒」觀點引作證據的是《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秦始皇長子扶蘇的話:「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1、焚書是一種統一政策,為了政治思想的統一。
按照《史記》的記載,焚書發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前213年。這時,距離秦始皇初並天下,已經過去8年。大家應該記得,在秦始皇統一六國那年(公元前221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統一貨幣、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字。這是形式和制度上的統一,而自春秋戰國以來盛行的諸子百家思想,秦統一8年過去了,仍然各行其道。
事件的導火線,是博士齊人淳于越,他說:「臣聞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輔枝。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 淳于越的話,代表的是主張恢復周朝分封制的守舊派觀點。
丞相李斯反駁說:「五帝不相復,三代不相襲,各以治,非其相反,時變異也。」
從這個觀點,可以看出丞相李斯和秦孝公時支持變法的商鞅,其思想是一脈相承的,都認為應該隨著時代的不同,而使用與之適應的治世方法,沒有必要遵循古法。周朝正是因為使用分封制,設立諸侯國,才導致戰爭起伏不定,天下爭分,為了平定天下和長治久安,還是需要一統,法令出一。
李斯乘機進諫說:「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並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並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李斯認為:政治統一必然需要思想統一。秦始皇採納李斯的意見,這才有了公元前213年的焚書。
2、坑儒,是因為秦始皇發怒,感到自己被忽悠了
根據《史記》的記載,原文是「焚詩書,坑術士」,並沒有提到「坑儒」。從整件事情的前因後果,可以推斷,秦始皇坑殺的人里,應該主要有術士,以及當時說了秦始皇壞話(或者沒說,卻被拉下水)而受牽連的儒生。
如果你仔細讀《史記》,就會發現秦始皇在尋仙問葯這件事上,是非常認真的!他的原話: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橫掃天下、稱霸四方的秦始皇對方士的話,幾乎是言聽計從,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財力,全力支持方士尋仙問葯。
坑儒的直接原因,是方士侯生、盧生,因為找不到長生不老葯,就偷偷逃跑(有的版本說是攜帶錢財逃跑),同時還毀謗秦始皇天性剛戾自用,專任獄吏,事情無論大小,都由他一人決斷,貪於權勢等等。這種事,肯定有一群人跟著傳話,咬舌根。秦始皇聽說後,勃然大怒,一方面是感覺自己被欺騙了,二是追求長生不老的多年願望落空。罪魁禍首的人已經逃跑,這種失望和暴怒,就轉移到當時傳話,咬舌根的人身上。
秦始皇下令追查,當時不是有「連坐制」嗎?那些人自己挨打了,也招供了很多人,結果有幾百人被牽扯進來,最後以「妖言以亂黔首」的罪名被處死。秦始皇採用坑殺,估計是殺雞嚇猴,警示其他人,以此鞏固自己的地位。
綜上所述,焚書和坑儒,是兩件不同的事,最好能分開去看。秦始皇是一個帝王,他不是一個聖人。後來的朝代,比如距離我們最近的清朝,因為「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一詩詞,也引發類似的事件。文字獄,不少朝代都發生過,死於非命的文人,少的幾十人,多的幾百人。這些都是封建階級統治的局限,秦始皇不是唯一一個,不過他的影響力最大,所以被罵得最慘。
二、真正把古代經典書籍消滅的,是項羽的一把火。
秦始皇焚書的目標,是實現全國上下思想的統一,所以,他並不是把所有的書都燒了。具體記載如下:
(1)除《秦紀》、醫藥、卜筮、農家經典,諸子和其他歷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銷毀。令下三十日後不交的,處以黥刑並罰苦役四年;
(2)談論《詩》、《書》者處死,以古非今者滅族,官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
(3)有願習法令者,以吏為師。
按照這個原則,李斯下令沒收了《詩經》《尚書》以及私人撰述的哲學著作,將之藏於皇家圖書館,只供國家指定的學者進行學習研究。實用類的書籍,比如醫藥、卜筮、農業、種植等書不在禁止之列。
也就是說,秦始皇焚書時,各種經典書籍,都在皇家圖書館存有一套底,供專門的人研究。而中華書籍面臨最大的災難,卻是7年後項羽的一把火。公元前206年,當項羽軍隊攻入咸陽、劫掠秦宮時,把秦朝的皇家藏書付之一炬,夷為平地。
如果項羽像劉邦一樣,就不會發生焚燒皇宮的事件,而中國歷代以來的經典書籍,也能保留下來。歷史沒有如果。幸好,漢代時,不少學者根據記憶,重新寫下書籍,一些舊屋倒塌時,也現出秦時藏匿的書籍,部分原版書籍重見天日。
今天的歷史故事就分享到這裡,原創碼字不容易,喜歡就點個贊,給個支持吧。如果你有什麼不同見解,歡迎各抒己見,和平交流。
PS:本文由易先生評歷史原創,從一個全新的視野,解讀人文歷史。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沒想到大秦帝國的運數,《易經》可推測出來,難道是冥冥中註定?
TAG:易先生評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