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終生與荒野作伴,11次命懸一線,他才是最該上熱搜的人

終生與荒野作伴,11次命懸一線,他才是最該上熱搜的人




本文授權轉載自談心社(ID:txs163)







生命之歌


Song of Life




每個面對死亡的人,心心念念的,大概都是家人和愛人。





但有的人心中,除了至親,還盛著更重的牽掛。



「開發固熱能,中國能崛起」

,9月12日,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學教授李德威在病床上用顫抖的手寫下這十個字。




彌留之際,虛弱的身體已經難以支撐握筆寫字。第一遍寫出來字周圍的人認不出來,他只能用儘力氣再寫一次...






在重症監護室寫下這十個字 




這十個字,是

他對這個世界最後的囑託,也道盡了他一生的心血。





帶病堅持在病床上工作 




李德威是誰?




對普通人來說,這個名字太過陌生,甚至

聞所未聞。




但在地質學術界,他絕非籍籍無名。



研究青藏高原接近30年,前後總行程超8萬公里;




挑戰「板塊構造假說」第一人;



30多項國家級科研課題帶頭人;




他提出的地球系統動力學理論,已成為國際地學界的熱點...







他的一生

是與地質有關的一生。




1962年6月1日,李德威在湖北省麻城市出生。

和他的生日暗合,李德威有張娃娃臉。




33歲李德威破格成為地質大學教授,其一生,都致力於地質學相關研究。




1990年,參加「西藏羅布莎鉻鐵礦大比例尺成礦預測」項目的李德威發現,許多現象都與地質構造學說相矛盾。




其後近30年里,他每年都要花3至4個月的時間奔波在青藏高原,只為弄清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




「一起出去考察,最長最難爬的線路都是他在跑」。瘦瘦的李德威被青藏高原專家院士稱為「小山羊」。





圖片來源:長江日報




沒有一件事不艱辛,也沒有一個理論來得輕易。




野外考察的這些年,李德威多次死裡逃生。




同學院副教授劉德民說,有一次他們誤入氂牛群,穿著紅衣服的李德威頃刻間被牛群圍住。




幸虧及時將外套反穿才得以逃脫危險。




「翻山越嶺,淌水渡河」,他的足跡幾乎踏遍了高原的每一寸土地。





圖片來源長江日報





李德威的兒子,北京大學哲學系研究生李喆收到過一份特別的禮物,

父親11次科考遇險的錄音。




他想,父親送他這份禮物的深意,可能是「為了理想和事業,需要勇敢無懼」。




錄音里種種讓人震撼的危險,和理想信念一比,便顯得微不足道了。




2008年汶川地震,前往賑災的李德威被災區景象刺痛。




生命的消失,災區的滿目瘡痍堅定了他研究預測地震的心。




其後幾年,這顆心都沒放下。







2010年,他主講了《讓地震預報成為可能》電視專題片並獲獎;同年,玉樹地震,災後第二天,他再一次奔赴現場……




日復一日的工作讓這個一直行走在科研和實踐路上的人病倒了。




在李德威教授病重之際,他的同事到醫院看望,同事對教授的形容是:「當時他己浮腫得很厲害,艱難地握了手。」




儘管如此,教授一見到同事,還主動說起關於自己項目的人員安排。




他說自己已經沒力氣了,希望學校能繼續把事情辦成。







就連人生最後的那十個字,因為手抖導致護士不大認識,李德威還艱難地寫了第二次。




李德威的夫人說,丈夫的病情十分嚴重,很容易感染,需要隔離,但他就是不聽,仍然不斷地召集學生來論證項目,在病房開小組會議。





圖片來源:長江日報




或許是冥冥之中已經意識到自己時日不多,也或許是想將一切安排妥當。




就算感染,也顧不上了。




李德威的導師楊巍然教授評價說:「他是少有的為了科學夢想而勇於探索的人。」




「思問題所急,想國家所需」

。李德威教授的學生說,老師的QQ簽名一直是這十個字。




找到可大規模開採的地熱能,解決中國未來的能源問題是他畢生的願景。




簡單來說,李德威認為,在很深的地下,存在著許多高於180℃的熱能源,這種無污染的清潔能源,如果能被大規模利用,將很大可能解決未來的能源問題。







有人曾評價李德威是「當代魏格納」。




魏格納是德國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一生致力於研究地質,曾以「大陸漂移學說」震驚學界,被譽為「大陸漂移學說之父」。




李德威卻常把自己比作和自己研究領域完全不同的哥白尼。




因為研究天文學,堅持「日心說」被活活燒死,哥白尼這個人物本身,就帶有一種悲劇英雄的色彩。




李德威也是這樣的人,不信「從來如此,便對」的觀點。




隨便翻開一本地球科學讀物,板塊構造假說,擠壓成山、斷裂成湖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




構造學說解釋了很多地球構造現象,但對於解釋大陸基本問題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1989年,美國提出以青藏高原為基地,建立大陸動力學理論。




當時,正值青年的李德威也冒出了一個想法,要創建中國人自己的大陸動力學理論。




1992年,李德威提出了「層流構造假說」。這個學說的提出,在當時顯得很前衛。




只是主流學術界對此表現得很冷漠,認為這是「天方夜譚」。




他的假說甚至招來某些大學教授的譏笑:

大陸動力學是美國人才剛提出來的新概念,一個剛出來做研究的年輕人憑什麼出結果。




板塊構造學說,被認真教授了幾十年,假說便成了不少人眼裡的「真理」。




總說創新的人,也可能總是固步自封、囿於成見的那批人。




李德威提出的理論意味著跟主流較勁,也意味著放棄應有的「前程」。




這是條荊棘叢生的路,他知道,還是堅持了下去。




一晃三十年過去,他依然還是那個孤獨的先行者。




近五年,李德威科研團隊重點放在了研究南海、雷瓊裂谷及周邊的乾熱岩熱源及控熱構造上。




今年5月,海南傳來捷報,瓊北地底深處鑽獲高幹熱岩,中國東部第一口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乾熱岩參數井圓滿完鑽,

這是中國乾熱岩地熱能開發的一座里程碑




地熱能是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好地熱能,可以實現高溫發電、供暖製冷、發展生態農業等。




而這次的勘探,應用的正是李德威教授提出的新理論。





李德威教授在鑽井現場 / 科學網




李德威認為,中國青藏高原、華北地區、東部南部沿海大面積存在優質乾熱岩。這一預測如果成立,中國開發乾熱岩地熱能的前景將一片大好。




只是,科研這條註定孤獨的路,並不好走。




常年的勞累壓垮了他,拋下一生最愛的學問,留下了對地熱的無限思考,他離開了。




9月16日,追悼會在湖北武昌殯儀館舉行,數百人送別。




據說,教授的骨灰將分別安葬在湖北麻城和青藏高原。




一個是出生之地,一個是科考多年的「家」。







李教授的訃告下有這樣一條評論:

「我跟學者,科學家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我如果有意外,思考的必然是自己以及我的親人,而他們,思考的是未來。」




這不由讓人想起了為中國鑄「核盾」,參與了中國所有核試驗的

科學家林俊德。





林俊德  / 《焦點訪談》




臨終前,為了不耽誤學生畢業,他帶著呼吸機完成了學生論文的修改。




為了國家機密的交接,直到去世前兩個鐘頭都堅持坐著辦公。




「我不能躺下,躺下就再也起不來了。」





林俊德 / 《焦點訪談》




這片土地上,有太多人曾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默默耕耘:

著不為人知的生活,做著驚天動地的事情。




黃大年,國際知名科學家,放棄在劍橋大學的優越生活,擔任國家多個攻關項目的首席專家,多次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南仁東,國際天文學會射電天文分部主席,在他的帶領下,世界最大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得以建成

……




有人會說,這些離我都太遠了,我不是航天員,我不是科學家,最重要的是,我沒那麼大抱負,也沒那麼多精力。




但總有些力量,來自平凡的你我。




去年,超強颱風「天鴿」來襲時,有人在街邊逮到了一隻野生「發哥」,他身著連帽雨衣外套,下半身是短褲加涼鞋,在街邊徒手清理倒地的樹木。





圖片來源網路




而在廣東清遠,也有人不顧風雨和危險,將倒地的護欄一個一個立起。





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不是每個人都有,也必須有拯救他人、國家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信念,但要相信的是:

我們沒有別人指望的那麼偉大,也沒有自己預設的那麼渺小。




全世界點擊率最高的視頻「Because kindness keeps the world afloat(善意讓世界維持運轉)」里,一個修路工人幫助了無意摔倒的男孩;







男孩接下來幫助了一個老太太;







老太太接著將多出的零錢給了需要的路人;







善意被一個接一個地傳遞下去……




視頻的最後,最初幫助男孩的修路工人也得到了援手。







《命運石之門》有句話:

「時光流轉,人總是在他人的幫助下生活著,所以總有一天你也要幫助別人呀。」




要知道,世界沒有你想的那麼好,也沒有你想的那麼壞。




《鋼鐵俠》《蝙蝠俠》《蜘蛛俠》……這些超級英雄漫畫最初出版的原因,不僅是為了滿足人們對英雄的渴求,更重要的是,創作者希望以這樣的方式號召人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里,為別人做一些事情。




或許很多人熟悉蜘蛛俠皮特·帕克的那句「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可誰還記得他的父親本·帕克的生存信條?




「如果你有能力去幫助別人,你就有幫助別人的責任和義務,這就是你生存的意義,這不是選擇,而是責任。」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英雄,當你在別人有需求時伸出援手,你便會成為他世界裡的光。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我們或許成不了李德威這樣的人,卻可以儘力成為做一點利人之事的普通人。




本文轉自公眾號 談心社(txs163),這是年輕人談心的地方,我們為你一個提供聚集地,為你呈現年輕人的有趣生活方式,我們倡導年輕人應該在追求物質基礎的同時也要重視精神生活。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點擊圖片,報復平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始吧 的精彩文章:

90後清華女學霸休學做「抹茶」,有人投她1000萬,只因她讓中國人都愛上這一抹綠
消費降級下的年輕人沒有出路?他家裡蹲8年,不用手機、0社交,卻賺到錢也買不來的快樂

TAG:開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