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金丹大道修鍊基本法則1

金丹大道修鍊基本法則1

關注一下,更多精彩等著你!

(編者按:此貼是作者從若干文章里摘取組成,不少是很有價值的,也難得這麼細心組合在一起,對初學比較有用)

***********************************************

一、開宗明義

「塵寰儘是聲色之界,名利之鄉,以苦為樂,以假為真,損精耗氣,鑿喪性命,有死而已。悟之而能超出者,至人也;不知而陷於內者,迷人也。故古來成道仙真,幼而家庭孝友,所以全人倫;至四十而行不動心之道,所以保性命。盜百年歲月,倏忽間耳,一生榮辱,轉眼時也。若不知返本還元,歸根復命,一時大限到來,縱有黃金堆 積,只落的空手而去。仙翁曰:「試問堆金如岱嶽,無常買得不來無?」真是金鐘法鼓,驚醒一切矣」。

「世人爭名奪利,日夜不休,自謂壽數無終,可以長享安樂。怎曉天壽長短,窮通得失,非人所能預知。勿謂世希百歲之人,即壽至百歲,終久難免荒郊一葬。常見世人忽在忽亡,竟至行路之間,說笑之際,猛然暴死者.不可勝數。噫!睜眼時財妻屬我,貪戀不休。閉眼時諸物一空,帶不去些子,只落的萬般罪孽,滿載而歸。何若早早看破世事,急訪明師,以求大葯。倘機緣相逢,大葯得遇,便是大福分,大根基。直下猛力修鍊,即可出死入生,以了無常。若既遇而不下肯心修鍊者,便是自暴自棄,痴愚之人」。

此乃教人看破世事,急求大葯,以脫生死矣。夫脫生死之道,學仙之道也。但仙有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法有小成、中成、大成之不同也。呂曰:「鬼仙固不可求矣,天仙亦未敢望矣。所謂人仙、地仙、神仙之法,可得聞乎時?」 鍾曰:「人仙不出小成法,地仙不出中成法,神仙不出大成法。是此三成之數,其實一也。用法求道,道固不難。以道求仙,仙亦甚易。」又曰:「純陰而無陽者,鬼也;純陽而無陰者,仙也;陰陽相雜者,人也。惟人可以為鬼,可以為仙。少年不修,恣情縱意,病死而為鬼也。知之修鍊,超凡入聖,脫質而為仙也。仙有五等,法有三成。修持在人,而功成隨分者也。」

學者欲脫生死,須學天仙。始學天仙,非金丹大道不能。金者,堅剛不壞之物;丹者,混成無礙之象。堅剛不壞,混成無礙,渾然一氣,如天之虛圓不測,無物不包,無物能傷。故道成之後,號曰天仙。因其永久不壞,又曰金仙。因其隱顯不測,又曰神仙。其實金仙、神仙,總是天仙。欲修天仙,舍金丹之道,余無他術矣。

一陰一陽之謂道,道即金丹也,金丹即是也。陳泥丸云:「修仙唯有金丹門,金丹亦無第二塊,所以為第一難遇者。」

修行者常應接外物,但不可迷於塵事,在塵中練心,在繁忙之中收得心之餘用。因此,離世出家不如隱居市廛,能出污泥而不染,越喧鬧越見功夫。「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無弦之琴有曲,即無為之中有功。功夫至此,如吃大葯,生死無煩我心,大覺大悟。

修道強調修德,認為「無德不養道」。修德的目的,從靜修的角度來講,是要培養個人謙虛、柔和、忘我、不爭的坦蕩胸懷。凈化心靈,去妄歸真,再去下功,則入靜易而進功深,所謂:「德正則心安,心安則炁順。」相反,若無修德之熔煉,則心神不清,性地不純,如此心態,去做修鍊功夫,無異沙地造廈。所以修鍊強調修德,乃與個人的修功息息相關,有德就有道,無德即失道,道以德為基,德高道更高。從社會意義上來說,提倡修德,使人與人之間形成團結、互助、真誠、和睦的關係,有益於社會風氣的好轉和生活環境的安定。 道家修德,進一步還要求推誠萬物,「昆蟲草木猶不可傷」,提倡以好生之德,保護自然環境。因此道家修鍊所提倡的修德,並不局限於狹隘的個人修鍊,這種廣義的道德觀,體現了真實的道德價值,既有社會價值,又有個人價值。個人修德有益於社會,利濟他人就是升華自己。《老子》云:「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出世的修真之學,與入世的為人之道,「獨善其身」與「兼善天下」,二者並不抵觸,而是互補協調的統一。明白了修德,大道就在眼前,人人可為,所謂「百姓日用而不知」。

二、修鍊年齡:

《翠虛篇》云:「老少殊途有易難。」馬丹陽云:「有心入道當回首,況流年、六九性命宜乎早救,莫直待身枯朽。」又曰「有此一口氣在,皆可為之。 凡有一口呼吸之氣,皆由元炁之所化生。一口氣在,即元炁之猶有,在,是長生之根本在也。故可為修仙之事」。《黃庭經》云:「百二十歲猶可還。」我祖師重陽真人云:「便如百歲未為遲,只在心中換過時。」這一點在童真之體,真正入室下功,較為容易做到;若在中老年人,則較為困難費時一些,因為補足虧損,要費較多功夫。

《大成捷要》記載:「永壽丁酉年,帝君傳道於鍾離權,號正陽祖師。至唐朝武后天授二年,正陽祖師傳道於純陽祖師呂洞賓,時呂祖六十四歲。事師七年之久,始聞道,至咸通十三年,道始成」。

「後至五代,正陽祖師又渡燕國宰相劉操,號海蟾子。時操亦六十四歲矣。事師五年,至六十九歲,始聞道。七十餘歲,道始成。隨跡於青城,又自號青城丈人。青城丈人後渡八十三歲張伯端,道號紫陽。因開南宗一派,故有南五祖之稱」。

元朝延佑元年,有張三丰,訪道參玄。時六十七歲方得超凡而入聖矣。

可見修道年齡之一斑。

三、修鍊環境:

茫茫世間,難有專門修道的地方。鄉間有獨門小院,再有一間完全屬於自己能夠支配的屋子,那是得天獨厚的條件。若在城市,則必須有一間完全屬於自己能夠支配的屋子,空氣清新流通但不可漏風即可,別無苛求。修鍊之人,自心能夠做到自己做主,不可追逐外境,而生分別之心。要知大道無所不在,真炁無處不生。歷史上的修真祖師,提倡「大隱居塵」、「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山」,自有其充分考慮,因為道家自古以來都是清靜孤修,自修自得。只有在紅塵之中持修,做到在塵出塵,在世出世,在家出家,在俗離俗,才是真正的大隱真修,能夠做到在紅塵之中煉心不動,才是真正的「不動心」,以此「不動心」,才能得到真正曠劫不壞的「金丹」。

四、修鍊時間:

道家學說,戌、亥二時,乃為人身陰陽二炁相交之際,此時早睡,則體內陰陽二炁默會於中宮,念想俱泯,入於混沌,心炁自降,腎炁自升,二炁相和,抱神以靜,靜則炁生,產育而生炁矣。針對專習丹功來講,當以子、丑、寅三個時辰為要,因為子時一陽初升,丑時二陽來臨,寅時三陽開泰,皆為煉炁之特殊時辰。故應於子時做功,以俟陽炁之來複,則效驗易得;丑時乃為二陽來臨,更能得炁;如果子、丑二時不能保證起來煉功,寅時生出三陽,自身陽炁旺盛,這時一般早睡者都會醒來一次 ( 即使不修道的人也有可能如此 ) ,就應當於寅時醒後即起,開始做功,以採取陽炁。否則此時醒而又卧,陽炁即散,不復為我所用,則修鍊失去良好時機矣。

現代修真之士,恐難以及時早睡,若能在戌、亥二時,靜心養炁,調和陰陽,既濟水火,其效又比睡眠,更為增益。平素練功有素之人,無論何時都可靜坐練功,尤其是自身丹田或某一部位忽然炁機發動、產生練功慾望時。

時間的長短,當然以長或有入靜質量為佳了,但應以自身條件而定,不可過度,因「久坐傷肉」。一般來說40-90分鐘為宜,開始可以短些,隨著功夫和興趣的增長,適當延長練功時間。每天最少一次,但時間應盡量放長;如有充足時間或專門從事定期攻關者,則每天2-4次,時間可相對短一些。當然靜功進入高深層次之後,則不必時時、在在有心去坐,但又無處無時不在靜坐之中,自無時間限制矣。

60歲以上的老年人若體質虛弱、神魂顛倒、坐立不穩者禁止自修靜坐。中年人中有未老先衰同樣癥狀者亦是。

注意一定要在自己說了算的時間進行,即在白天做功的時間段內,保證不會受到外來的干擾,然後才可以安下心來踏實做功,不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另外注意,為了防備萬一可能出現的外來干擾,就要在做功之前存在一個預先就有的心念,即在做功之時,無論發生何種情況,自心都不要為其所動,這樣受到影響的程度就可以降低到最小,甚至完全可以不受其影響。須知修鍊的人,隨時都可能受到各種各樣的魔擾,而且並不僅僅限於以上這種情況。同時這也是對於修鍊者的一種考驗,如能安全過關,功夫同時也會超升一層,所以筆者說「有魔即有道,無魔即無道」。修鍊之士,應當明白此點玄機。

五、修鍊朝向:

師曰:方向問題,本與做功關係不大。丹道所煉者混元之炁,純陽之體,超越有形之上,本無方向之可言。丹經云:「震兌非東西,坎離不南北。」

若對初學而言,為了容易入門,可以有所分別。做功的方向,一般朝向東方,因為東方是太陽升起的方向,面向東方,以利採取生炁。其他如春季向東,以養肝臟,有肝病者可以依之;夏季向南,以利養心,有心病者可以依之;秋季向西,以利養肺,有肺病者可以依之;冬季向北,以利養腎,有腎病者可以依之。以及亥子二時面向北方,寅卯二時面向東方,巳午二時面向南方,申酉二時面向西方,辰時面向東南方,戌時面向西北方,丑時面向東北方,未時面向西南方,皆為合法。

道家修鍊,貴乎煉炁。《黃帝內經素問》曰:「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熱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種種氣的變化,可謂詳明,但是這裡所講的「氣」,均屬後天情志所生之氣。獨有一句,醫家不知,而為道家所秘,這就是——「靜則炁生」,這個「炁」,乃是 道家修鍊所用的先天之炁。短短四個字,高度概括了道家修鍊的基本原理。蓋種種內情外感,傷人內炁,道家寡慾,而抱神守靜。靜則內炁得養,生機蘊藏,自會再生真炁,而為丹本。真炁發生,自有景象,須親身體驗,非字面可得。 再者,修真過程之中,一切炁的變化,都要求對境無心,不假人為,方合先天,倘無持靜之訓煉,夾雜後天念想,謂之煉意不凈,功夫難以達到高層次。因此 道家修鍊,須以靜功入手,步驟為:築基煉己——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

修鍊者不可執著於有為,有為屬於後天之心;又不可落於絕對的無為,絕對無為是愚,終身枯坐一輩子,真道難成。如佛門之人只注重性功,所以,覺悟者極少。

六、入手之法:

(一)基礎要領

1、靜坐式:道家修鍊,從靜功開始。靜坐有兩種方法, 其一:雙跏趺坐,也名結跏趺坐,復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將右腳放在左腿上,再將左腳放在右腿上,名如意吉祥坐。 另一種是將左腳放在右腿上,再將右腳放在左腿上,名不動金剛坐,如此姿勢,自然端直,不致前後左右搖擺。假使初學靜坐,或年事已高,難以仿效,那就不必勉強,可改用半跏趺坐。

其二:單跏趺坐,也名單盤膝坐,也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只將左腿置於右腿上,不需再將右腿置於左腿上,為如意坐。 另一種是只將右腿置於左腿上,不需再將左腿置於右腿上,為金剛坐。此兩種坐法,較雙盤有缺點,因左右膝蓋會落空,身易左右傾斜。

以上二種是佛家和道家的靜坐法。如果單盤也做不到,可將兩小腿交叉於兩股的下面,也名交叉架坐,亦稱散盤。此是儒家的坐法。

初步練功的人,不宜用「單盤」,更不宜用「雙盤」,只宜「散盤」。先把雙腿放平,貼著坐凳,同時要把腰腿放得很松,隨即先蜷盤右腿,把右足的後踵,輕輕抵觸「會陰穴」(穴在前陰與後陰的中間)。再把左腳蜷盤,同時將左足的後踵,輕輕抵觸右足的「跌陽穴」(穴在足脛彎的凹陷中)。一直到練習純熟了,腿不發麻,再改進為「單盤」,單盤也練純熟了,再進步到「雙盤」。

注意頭正身直,虛靈頂勁,虛心實腹。「道法自然,靜者得之」

道家修鍊,不拘外形,行、立、坐、卧、蹲、跪、趴,橫豎均可,而以四大威儀較為常見。師曰:「道家修鍊,非必盤坐不可,因為這是內在的功夫,並不取決於外在的形式。曾見有人盤坐一生,自我標榜道行不淺,結果仍然不免老病而死,皆因不悟內在丹訣之故。徒然追求外表形式,等於猴子撈月,執形而求,遠道千里」。故以自身條件而定之可也。靜坐不只禦寒,且能去熱,更令肥人變瘦,瘦人增肥,因為肥瘦皆是病態,靜坐能消萬病。由此可知,靜坐對人有百益而無一害。

丹經云:「行則措足於坦途,住則凝神於太虛,坐則抱臍下之珠,卧則調丹田之息。」行,可緩步徐行,措足坦途,神態自若,安然行炁。立,自然站立,腳同肩寬,雙膝微屈,雙手自然下垂,放於體側;或雙手相疊,放于丹田。坐,可以盤坐,盤坐較為穩固;亦可兩腿放下坐於凳上,雙手相疊 (或掐訣),放于丹田,或手撫兩膝亦可。卧,可以平躺,先轉動頭部,使脊椎正直,手心向上,置於體側,或雙手相疊,置於丹田;或者側身卧最佳,一手置於頭側或枕肱,另外一手放于丹田。以上各種姿勢,皆須注意頭脊正直,自然安適,以利氣血流通和放鬆入靜。

2、雙手結定印:雙掌掌心向上,左上右下相疊(女相反),兩掌重迭好之後,順著自然的姿勢,放在肚臍之下,微微擺在腿上,或隨自然倚托在小腹外邊也可以的。兩拇指尖輕觸,這個握手方法的要點,必須把兩個大拇指尖微微接觸,接觸之後,將大拇指略略向掌心內收,以兩指筆直,自覺有一股內勁自然發出,互相抵觸為標準(注意:不是故意用勁。照法操作,那股內勁是自然發生的。或不想掐印,兩手心向下,撫兩膝亦可。

3、兩耳返聽:靜功的初步法訣,是要用在「聽息」的上面,但不是去聽呼吸的聲音,而是通過聽呼吸的法訣,使自己的心神安靜下來,逐步達到「入靜」的境界。

4、塞兌垂簾:所謂塞兌,即閉口,舌頂上齶,以防神氣外泄。舌頂上齶,是煉炁的起碼常識,但其原理,無人深究。人之上齶部位,有兩個小窩,伸進手指可以摸到,道家稱為「天池」,此非針灸之穴位,乃屬修鍊之關竅。其竅上通泥丸,泥丸即是大腦,為神炁會聚之所,其竅不閉,則漏神漏炁,修鍊家言「口開神炁散」,即是此義。故須舌尖反卷,上封此竅,抿口合齒,保養神炁。神炁相抱,則津液易滋,隨口咽下,灌溉五臟,如同嬰兒哺乳之狀。另外,舌頂上齶,還有接通任督二脈的作用,丹道術語稱為「上鵲橋」。還丹之時,大丹亦從此竅降下,倘不接通,則易外漏鼻竅而走失,謂之「玉柱雙垂」,毀人性命,不可不慎。

所謂垂簾,即舊說把眼皮微微合攏,只留一線微光的方法。按。這種方法,有兩種操作形式。一種是把上眼皮向下合,微露一線外光。一種是乾脆把眼皮輕輕合上,一點光也不露。初學的人,以採用微微合攏,留一線外光為最合理。因為功夫練到歸元的境界,眼會自然的閉合,向內抽縮似的閉著。又因為初學的人完全閉著眼,容易昏沉,念頭易生。

丘祖曰:「塞兌者,口開神氣散,故塞之也。垂簾者,眼全開神漏,全閉神昏,惟垂簾微啟耳。兩眼之中即天根,即所謂性命關也。其根生於眼,眼屬心,心生造化,自屬玄之又玄者,仙家謂之玄牝之門。心腎內日月,交接於內,兩眼外日月,交接於外。攢簇水火而不散,氣自調矣。」

5、自然呼吸:鼻吸鼻呼,為丹田自然呼吸,非常人之胸喉平常之呼吸。

訣曰:氣是添年葯,心為使氣神。能知神氣祖,便是得仙人。蓋呼吸所從起者也,呼為父母元氣,吸為天地正氣。令氣合形,神合氣,則命在我矣。凡人不知收藏呼吸之地,強閉出入,與死靜者無異。又或任其出入,則元氣隨呼氣而出,反為天地所奪。是以有抽添之說,使氣之呼吸至於根蒂。吸自外而內,呼之亦入內,吸剛來於子宮玉洞,呼則直上崑崙巔頂,呼吸旋為一氣,成為胎息。雖然,一氣如何至此?蓋呼吸久,但覺有一吸至於內,久之而並不覺氣急,猶子在母腹時,即為胎息也(11)。但凡人只知吸之在內,不知呼之亦在內(12),知之則可奪天地之正氣矣,而後方謂之「添年葯」(13)。

6、放鬆入靜:意念引導全身放鬆,在自然呼氣中身體或某個部位搖晃幾下,即可放鬆。注意放鬆不是鬆懈,須保持頭正身直。要做到位,須下頜內收,如繩弔頸狀,可保持頭正身直。

盡量排除一切雜念。有「身靜、心靜、意靜」三大層次,丹書云:「身不動曰煉精,心不動曰煉炁,意不動曰煉神」。 待心無所想,心境清靜,氣息平和之時,即可開始練功。

初功在寂滅情緣,掃除雜念,除雜念是第一著築基煉己之功也。人心既除,則天心來複;人慾既凈,則天理常存。體會止念、入靜、存想、回光、調息、吐納、咽津、導引等要領。每日先靜一時,待身心都安定了,氣息都和平了,進入下一步修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丹 的精彩文章:

道家內功修鍊筒說
道家功法大全集錦,你聽過幾個?

TAG:內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