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家庭親子溝通嚴重不足
親子關係是人一生中發生最早、持續時間最長久的一種人際關係。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人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親子關係的建立依靠家長與子女間的親密互動,這種互動不僅能夠加強親子間的情感聯結,也能為子女價值觀的形成、社會化發展保駕護航。
本次調查發現,部分四、八年級學生報告他們的家庭內存在親子互動不足的問題,學生對家長在互動中的態度也有不滿。
家長應該時刻關注自己和孩子相處中的行為表現,在教育理念上秉持尊重和民主,並且在行動中將孩子放在與自己對等的位置上。孩子只有感受到被家長尊重,才願意敞開心扉。
部分家長不尊重孩子
尊重是家長與孩子建立良好溝通的前提。尊重孩子是把孩子看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孩子、認真傾聽孩子的話、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如果家長充分尊重孩子,孩子也更願意向家長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研究發現,父母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權,能夠提高他們的自尊水平和幸福感。此外,家長採用民主的教育方式,有助於促進孩子情感、人格和智力的發展。
調查發現,我國部分四、八年級學生在與家長的互動中感覺自己並沒有獲得家長的尊重,具體表現在:10%左右的學生報告他們的家庭存在「家長從不認真回答我提出的各種問題」和「家長從不認真聽我把話講完,總是打斷我」的情況;超過10%的學生報告他們的家庭存在「我做錯事,家長會不聽解釋就批評我」的情況;15%左右的學生報告他們的家庭存在「當我和家長有不同意見時,家長從不允許我表達自己的觀點」的情況;接近20%的學生報告他們的家庭存在「家長要求我做某件我不願意做的事情時,從不會向我耐心說明理由」的情況。
這一結果表明,部分家長不在乎孩子的感受,不管孩子是否認同他們,總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家長在尊重孩子方面表現欠佳,孩子也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強勢。
這種表現在四、八年級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從對八年級學生的調查中發現,學生報告家長尊重自己的頻次更為集中,選擇「從不」和「經常」的人數比例均有所下降。這說明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家長會逐漸轉變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逐漸釋放自主權,控制、專制等不尊重孩子的行為有所減少。但由於孩子進入青春期愛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和他人,對父母的期待有所提高,隨之認為家長能做到尊重自己的頻率減少。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迅速發展,在與父母相處時尋求自主,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若父母此時採用專制、控制等不尊重孩子的教養方式,容易引發孩子的叛逆心理。
從四、八年級學生對家長尊重的行為的評價結果可以看到,學生對於家長的這些做法存在很多不滿。家長的這些表現既讓學生感覺到自己不受重視,也會讓學生覺得自己沒有必要和家長說什麼或者解釋什麼,從而逐漸降低孩子和家長溝通的主動性,親子間的互動也會逐漸降低。
兩成多家庭幾乎沒有親子溝通
親子溝通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建立和維繫親子關係、實施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徑。在對四、八年級的學生與家長的親子溝通情況調查中發現,25.1%的四年級學生和21.8%的八年級學生報告「家長從不或幾乎不花時間與我談心」,22.5%的四年級學生和21.2%的八年級學生報告「家長從不或幾乎不問我學校或班級發生的事情」,23.6%的四年級學生和19.0%的八年級學生報告「家長從不或幾乎不和我討論身邊發生的事情」,34.0%的四年級學生和34.8%的八年級學生報告「家長從不或幾乎不和我一起談論電影或電視節目」。這表明部分家長與孩子談心、溝通不足。
與孩子談心或是交流相關事情,是家長關心孩子、關愛孩子的表現。小學生尤其迫切需要父母的關注,父母的關切能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和諧的親子氛圍。
這些發現提示家長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要尊重孩子的自主需求,採用更好的溝通方式,讓孩子願意說、願意聽,提升親子溝通質量。
較少交流法律常識和傳統文化
家庭日常交流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重要途徑。良好的家庭日常交流不僅有利於構建溫馨的家庭氛圍、促進良好親子關係,還有利於孩子積累知識、拓展視野、培養正確的價值觀。本次調查也發現了家長在不同交流內容上的重視程度有所不同。
家長和孩子的日常交流更多是圍繞著「做人的道理」和「安全知識」。其中,僅有9.2%的四年級學生和5.7%的八年級學生報告家長几乎從不教自己做人的道理,僅有9.5%的四年級學生和11.8%的八年級學生報告家長几乎從不教自己安全知識。這說明家長普遍重視讓孩子了解做人的道理、重視孩子的人身安全。
而親子日常交流內容較少涉及「法律常識」和「傳統文化」相關內容,有25.2%的四年級學生和35.4%的八年級學生報告家長几乎從不講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常識,有30.2%的四年級學生和35.0%的八年級學生報告家長几乎從不講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
從人數比例的對比上可以看出,家庭日常交流中幾乎從不涉及「法律常識」和「傳統文化」的家庭相對較多。對法律常識和傳統文化的學習對孩子的發展大有好處。法律常識和傳統文化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家庭日常交流中適當地滲透能夠加深和強化孩子對相關內容的認識與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在四、八年級的對比中,八年級學生的家庭在傳統文化、法律知識等方面的日常交流頻率均有所下降。八年級學生報告「家長几乎從不給我講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常識」的比四年級增加10.2個百分點,報告「家長几乎從不給我講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的比四年級增加4.8個百分點。
這一方面是因為八年級學生對基本的法律和傳統文化知識等有所了解和掌握,家長和孩子交流這些內容的頻率有所下降;另一方面是因為孩子處於中學階段,學習任務加重,家長更關注孩子的學習,與孩子更多地溝通學習情況,溝通其他內容的時間有所減少。
家長要認識到日常交流內容的重要性,尤其是要結合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改變交流的內容和側重點,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切入點和交流方式,讓孩子能夠更加愉快地和家長交流。
(作者單位: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北京師範大學兒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
《中國教育報》2018年09月27日第10版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