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孟德斯鳩:世界上最大的危險,是民主對人民的冷漠

孟德斯鳩:世界上最大的危險,是民主對人民的冷漠

1748年,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出版震驚世界的巨著《論法的精神》,該書迅速風靡,其主旨思想三權分立被廣泛得知。

《論法的精神》著重於討論事物發展的規律和運行方式是如何存在,探討民主、專制和法國、英國君主立憲制以及大革命民主制度。

孟德斯鳩不認同多人民主和個人獨裁,而是想要以制衡的形式獲得人民權益。其中最著名的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獨裁,對於民眾的危險性,比不上民主對人民的冷漠。

孟德斯鳩是西方思想家中第一個將我國劃入「專制政體」的。因此孟德斯鳩被認為是從否定方面將我國列入一種世界模式的第一人,為法國和歐洲提供了與以往不同的中國形象。當時的法國作家大多將遙遠的中國描繪成樂土,獨《論法的精神》中多對清朝帝國的專制有批判。


孟德斯鳩的批評

孟德斯鳩:……我不曉得,一個國家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讓人民做些事情,還能有什麼榮譽可說呢。

孟德斯鳩:那些不以禮而以刑治國的君主們,就是想要借刑罰去完成刑罰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即,樹立道德。一個公民,因為喪失了道德的觀念,以致違犯法律,刑罰可以把他從社會裡清除出去。但是,如果所有的人都喪失了道德觀念的話,刑罰能把道德重新樹立起來么?刑罰可以防止一般邪惡的許多後果,但是,刑罰不能剷除邪惡本身。因此,當中國政體的原則被拋棄,道德淪喪了的時候,國家便將陷入無政府狀態,革命便將到來」。

(第313―314頁上冊)

孟德斯鳩:中國的立法者們把服從看作是維持帝國太平的最適宜的方法。於是,他們竭力激勵人們孝敬父母,並集中一切另量使人恪遵孝道。他們制定了無數的禮節和儀式,使人對雙親在他們的生前和死後,都能克盡人子的孝道。可見,通過孝道,便實現了宗教、法律、風俗、禮儀的結合。

孟德斯鳩:為了太平,便要提倡服從,所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雖屬於道德範疇,在中國卻具有法律的效力。老百姓既勤勞刻苦,生計也就比較容易得到保障;人民能得溫飽,國家也就處於相對的太平之中。這種融禮儀、風俗、道德為一體的法律是中國古代的君主所制定的,數千年來行之有效,歷代的皇帝不得不予以尊重,人民也習慣地予以遵守。所以,中國是一個既無法律又有法律的國家,與其它專制國家不同。

孟德斯鳩:清朝人口眾多,人民生活貧困。雖因人民勤勞,地理和氣候條件較好,人民衣可以遮體,食可以果腹,但生活水平十分低下,幾乎毫無積儲,一旦發生天災人禍,便生計無著。在這種情況下,統治者如果過於暴戾,很容易觸發人民的反叛。

孟德斯鳩:由於氣候的影響,清朝人趨向奴性,所以,以孝悌為主要內容的倫理觀念在中國由來已久,根深蒂固。封建統治者,為了謀求安全,採取隔離方法,把自己國家同其他國家彼此分離開來。「摧毀邊境,使成荒漠」,把本國「腹地和外界隔開」,使外國無法接近它。此外,皇帝身邊常常有一支很大的糙粗軍隊」,供皇帝調遣的御林軍,以「備緊急調遣」。

孟德斯鳩:為了不使被征服的人民感到沮喪,使民族各守本分,清朝採用新辦法,即法院滿漢人蔘半。實行這種政策,「既可以緩和專制主義,又有利於保持征服地」。此外,皇帝還經常派遣欽差大臣,巡視各地,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績,調查了解下層群眾的要求,並有權酌情處理某些案件或違法、瀆職的地方官吏。這種監察制度,對於改善吏治起了一定作用,使中國專制有所緩減。但是也只是減輕專製程度,但不能改變專制政體的性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故事 的精彩文章:

TAG:哲學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