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對長子褚英十分欣賞,立為儲君,為何又忍痛廢殺他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它的建立離不開努爾哈赤打下的堅實基礎。這位「統一女真諸部,創立八旗制度,建立後金政權」的英明首領,曾給世人留下一個謎團——親自殺了嫡長子愛新覺羅·褚英。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可努爾哈赤為什麼寧願背上個虎毒食子的罵名,也要殺了戰功赫赫的長子呢?
(褚英戎裝劇照)
褚英系努爾哈赤與結髮妻子佟佳氏哈哈納扎青所生的長子,1580年出生。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年僅3歲的褚英就開始隨父努爾哈赤開始了統一女真的征程。而努爾哈赤為了防長子褚英、次子代善被仇人暗殺,常常將他們藏在糧草之下的板櫃中,吃盡了苦頭。
然後,在這個腥風血雨、險象環生的征戰環境下,卻造就了褚英勇敢、躁烈的性格,並在父親努爾哈赤的悉心調教下,很快成長為了一個英勇善戰、性格堅毅的少年。
皇家愛長子。為了錘鍊褚英,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正月,尚不足18歲的褚英就被努爾哈赤委以重任,作為主帥率千餘精兵征討東海女真安褚拉庫路。此役,在小叔巴雅喇和一等大臣費英東等人的輔助下,他率軍豪取二十餘座屯寨,並招降所屬民眾無數。為此,努爾哈赤親賜他為洪巴圖魯(滿語為「英勇」之意)的稱號,同時,晉封他為貝勒。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蠻悠城主策穆特黑,意欲歸降努爾哈赤,但前提是努爾哈赤要派兵去迎護他的家眷和部眾。於是,努爾哈赤命褚英和次子代善及弟弟舒爾哈齊帶兵前往。
在行軍路上的某一夜裡,軍中大旗「射」出一道白光,這令舒爾哈奇大驚失色,說道:「我自幼跟大汗四處征戰,卻不曾見過這等怪異之事。為避不祥之兆,我們需即刻撤軍。」
頗有主見的褚英堅決反對,並成功說服了眾人。
他們順利到達蠻悠城,成功接到了策穆特黑的家眷和部眾。可在返程路上,在一個叫烏碣岩的地方,遭遇到了烏拉兵的圍攻堵截。面對人數眾多的敵兵,舒爾哈齊畏縮于山前。褚英卻不怕,鼓舞大家勇敢殺敵,由扈爾漢、揚古利率領200人同烏拉軍前鋒軍殊死拼殺,吸引了敵軍注意力。褚英和代善各帶500人,從兩翼夾攻,結果烏拉兵大敗。
這一役,不僅大大削弱了烏拉部的勢力,而且還打通了建州通向烏蘇里江流域和黑龍江中下游地區的通道。努爾哈赤賜給褚英「阿拉哈圖圖門」的尊號(滿語為「足智多謀」之意)。
之後,褚英又屢立戰功。萬曆四十年(1612年),54歲的努爾哈赤經過再三斟酌,決定正式立褚英為儲君,讓其執掌國政(相當於立為太子)。這一年,褚英34歲。
然而,原本已秉執國政的褚英,在兩年後,即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二十二,卻被努爾哈赤親自下令處死,結局令人唏噓不已。
(努爾哈赤劇照)
在探尋褚英被處死之謎中,後人多在努爾哈赤生性殘暴上找原因,其實這是有失偏頗和粗淺的,因為在處死褚英前,努爾哈赤足足給了褚英將近兩年的囚禁反思期。那褚英被殺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第一,德不足。心胸偏狹、目光短淺。褚英掌握朝政後,做了兩件蠢事:一是讓以四大貝勒為首的兄弟們都發誓要效忠於他,且不允許將他說的話,告訴努爾哈赤。二是對以五大臣為首的群臣下令,凡是違背其意思或者反對他的人,待其登基後全部殺絕。如此的刻薄寡恩,居功自傲,即使努爾哈赤不殺他,他也無法坐穩君主之位。
第二,義不夠。褚英雖然戰功卓著,但他的戰功還是離不開四大貝勒(即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和五大臣(即瓜爾佳信男公費英東、鈕祜祿宏毅公額亦都、董鄂溫順公何和理、佟忠烈公扈爾漢、覺羅公安費揚古)的幫助,其中很多戰役都有代善、費英東等人的身影。而當他身為儲君後,卻並沒有「信用恩養,同心共苦」的進行聯合,反而,處處消弱對方的權力,將義拋於腦後,導致兩大集團人人自危,最終將他們推向了自己的對立面。
第三,形勢所迫。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 雖然是朱翊鈞執政的中後期,雖然這位神宗「萬事不理」,朝政也是一團糟,可因明朝屬於正統,再加上「萬曆中興」留下來的底子,實力是遠遠超出偏居在東北地區的後金政權的。在這種情況下,殺伐多年且已步入暮年的努爾哈赤絕對不想這樣被明朝所消滅。
為了穩固後金政權,實現自己遠大的政治抱負,努爾哈赤還必須依賴於「四大貝勒」及「五大臣」為首的兩大集團來延續後金政權的存在,而褚英此時成了努爾哈赤與兩大集團之間達成同心同德目標的絆腳石。
(褚英和眾貝勒)
在諸多元素的逼迫下,無可奈何的努爾哈赤不得不對褚英痛下殺手。
據《清太祖武皇帝實錄》中記載,天命六年(1621年)正月十二日,努爾哈赤召集諸子侄,對天地神祇,焚香設誓言:「吾子孫中縱有不善者,天可滅之,勿令刑傷,以開殺戮之端……昆弟中若有作亂者,明知之而不加害,俱壞(懷)禮義之心,以化導其愚頑……自此之後,伏願神祇,不咎既往,惟鑒將來。」
這個誓言,足以說明努爾哈赤是十分痛惜囚殺了褚英,實屬情非得已,並非冷血無情。
(參考資料:《清太祖武皇帝實錄》)
※魏忠賢權傾一時,黨羽遍布朝野,十七歲的崇禎為何能輕鬆扳倒他
※錦衣衛是皇帝保鏢,地位低,為何此人卻封了三孤又封三公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