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中國藝術品「迴流」後的捧家不是獵豹,是可憐的群羊
熱衷舶來品,是國人消費的一大特徵。在國家外匯儲備幾乎多得燙手、民間巨富們幾乎富得流油的時候,高品質的舶來品自然更被垂青。伴隨著大批富豪遠赴海外採購豪宅、奔走香港搶購外國名牌奢侈品,藝術品市場也勁刮「海外迴流」風。面對舶回的藝術品,買家們如饕餮聚首,胃口大開。
2009年開始,迴流藝術品的熱拍讓人眼暈。
僅以「北京保利」的書畫拍賣為例。2009年春拍,」比利時尤倫斯夫婦珍藏專場」的18件拍品全部成交,總成交額近1.7億元;同年秋拍的「比利時尤倫斯夫婦珍藏重要中國書畫專場」,吳彬《十八應真圖》以1.69億元創當時中國繪畫最高價;2011年春拍,在「吳冠中重要繪畫作品」專場上,來自全球各地的25件作品總成交額達5億元,其中《獅子林》以1.15億元刷新當時中國現當代繪畫價格紀錄。
十八應真圖 手卷 紙本
迴流藝術品受捧的流行理由是,內地拍賣市場經過10餘年的高速發展,高端藝術品已經集中到少數人手中,買家不得不從海外淘寶。除了天價屢現,上拍的迴流藝術品數量也相當可觀,迴流專場在各大拍賣公司不可或缺。據統計,目前迴流藝術品佔總拍品的四成,一些著名拍賣行的比例會更高。在迴流古書畫行情的帶動下,所有迴流藝術品的成交率大大高於一般拍品,買家大有來者不拒之勢。
然而在內行看來,迴流藝術品的質量遠非想像那樣上乘。
大收藏家馬末都稱:近年的迴流藝術品中,精品不到總量的一成,「好的東西根本沒回來」。其原因簡單,儘管國內藝術品行情漸佳,但藏家的財力遠不及國外,出價差之其遠。所以,散落到海外的頂尖藝術品很難迴流,迴流藝術品中精品寥寥。
大漆描金梅花紋連坐瓶
這不免讓人懷疑,國人的」從眾症」再度發作。
經濟學將從眾心理生動地比喻為「羊群效應」,是說在羊群前面橫放一根木棍,頭羊率先跳過去後,第二隻、第三隻也會跟著跳過。此時如果把棍子撤走,後面的羊走到那裡仍然會像前面的一樣,向上跳一下才通過。「羊群效應」曾在國內頻頻發生。比如2003年「非..典」期間,因為傳聞白醋可以增強免疫力,在某此城市竟將其價格哄買至每斤50元。2011年日本核泄露後,因為傳聞食鹽可以預防核輻射,國內迅速掀起了一輪搶鹽潮。
鬥彩水滸人物橄欖瓶
就像跟著頭羊可能吃到好草一樣,人類的「羊群效應」在某些情形下的確有可取之處。
通常在信息不對稱時,跟風可以降低風險。尤其在資本市場,由於信息不完全和不確定,投資者很難做出準確的市場判斷。相對而言,機構投資者更容易獲得有效信息,小投資者出於安全和信息成本考慮,往往會追隨其後。而莊家的「消息」一旦被傳播放大,往往被小投資者們像羊群般跟風,一幕幕追高殺跌的大戲就此上演。
雕漆人物故事紋梅瓶
正如股市上的『羊群」屢戰屢敗一樣,藝術品市場的跟風者也有陷入騙局的危險。
「羊群」個體的理性行為,傳染後便形成了整體的非理性,市場操控者經常會利用「羊群」的盲從布設陷阱。據說,海外拍賣公司虛造行情的案例並不少見,他們也會自己做「托」拉抬拍品價格,再以其為標杆推出同類拍品。海外同樣也不乏善於「講故事的人」,他們會將藏品的來歷描述得鑿鑿有據。此外,還有人將次品輾轉到國外鍍金,再以迴流名義到拍場圈錢,甚至以迴流的名義兜售贗品。
而當他們發現有越來越多的迴流專場亮相,有越來越多的迴流藝術品魚目混珠,「羊群行為」便面臨瓦解。無疑,這場喧囂中的最大輸家將是可憐的「群羊」。
TAG:信昶藝術品鑒定資料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