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開文史研究館的神秘「面紗」

揭開文史研究館的神秘「面紗」

原標題:揭開文史研究館的神秘「面紗」

年輕時代的光明甫

安徽省文史館保存的李鴻章書信

光明甫著作《論文詩說》封面

1953年,安徽省文史研究館建館,到今年正好65年了。一說到文史研究館,不少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這裡聚集了許多文學、藝術、歷史、教育、傳統醫學等方面卓有成就和影響的大家。至於文史研究館到底是幹啥的,發揮什麼作用的……則不甚知曉。


少見的終身榮譽稱號


追溯文史研究館的歷史,應該是在新中國即將誕生之際。當時,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從政權建設的大局出發,提議設置一個機構,對德高望重的老年知識分子在政治上給予榮譽,在生活上給予保障。於是在1951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史研究館掛牌成立,周恩來聘請了著名文字學家,同時也是毛澤東恩師的符定一老先生擔任第一任館長。在這之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史研究館相繼誕生。應該說,在政府設立文史館,廣納社會賢達、名流耆宿,體現了中華民族敬老尊賢、崇文尚德的優良傳統,更有利於國家加強同知識界、文化界的聯繫。


而安徽省文史研究館(以下簡稱省文史館)則始建於1953年2月,和中央文史研究館一樣,也是為團結和安排部分有文史專長和德、才、望兼備的老年知識分子而設立的具有統戰性和榮譽性的文史研究機構。


那麼,哪些人才有資格進入文史館呢?據省文史館檔案記載,除了館員是終身榮譽稱號,一般由省長聘任並頒發聘書外,早期的省文史館內可真是「名家雲集」,館員中有前清翰林、進士、舉人,有在文學、藝術、文化、歷史、教育、傳統醫學等方面卓有成就和影響的文學家、翻譯家、史學家、書畫家、教育家、文物鑒定家、作曲家等。

據了解,這些館員躬耕不輟,或研究專業,或揮毫潑墨,或著書立說,為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貢獻他們的光和熱。上世紀80年代以來,新選聘館員多為學有專長、成就斐然的專家學者、書畫藝術家,他們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而孜孜不倦。特別是1996年5月省政府參事室和省文史館合署辦公後,省文史館進入了一個發展的新時期。


毛澤東親點第一任館長


安徽省文史館自成立後,先後聘任了4位館長、17位副館長和616位館員。在這些人中,第一任館長光明甫是不得不提的。他不僅是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教育家和法學家,一生經歷傳奇,而且他還是由毛澤東親自提名擔任館長的。


1876年12月生於安徽桐城東鄉的光明甫,早年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並在此期間加入同盟會。光明甫熱愛教育事業,與程濱遺一道募資創辦了私立安徽法政學堂(辛亥革命後改為江淮大學)。這是安徽近代第一所有院系建制的大學,首屆學生就有1000餘人,不少學生後來成為安徽早期共產黨和共青團的骨幹。


國共兩黨合作開始後的1926年1月,光明甫與朱蘊山、沈子修及共產黨人薛卓漢等組成國民黨左派安徽省臨時黨部,並選派光明甫主持安徽黨務工作,領導全省人民支援北伐戰爭和學界反對教會學校奴化教育的鬥爭。然而,這時高漲的安徽革命運動遭到北洋軍閥和來自國民黨內右派勢力的夾攻。1926年7月,任安徽警備總司令不久的軍閥陳調元下令查封了國民黨左派主持的學校,光明甫等遭通緝,隨省黨部撤往武漢。

正是在這期間,光明甫與毛澤東在武漢相識交往,並一起工作過一段時間,光明甫的學識和革命思想給毛澤東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協助共產黨人開辦黨務幹部訓練學校,為全省訓練黨務幹部120餘人。


1927年3月22日,國民黨省黨部在安慶舉行了第一次全省代表大會,蔣介石應邀出席。蔣為把持省黨部,提出要把幾名親信「臨時補入,安置到重要崗位上」,遭到光明甫等的堅決抵制,蔣只得恨恨而去。這件事在當時的安徽被傳為美談。


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終於撕下假面具,光明甫等進步人士不得不轉入地下,繼續與共產黨合作。「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光明甫再次遭到通緝,只得化名光雷隻身潛往武漢,後流亡上海和安徽桐城鄉間,繼續秘密從事革命活動及學術研究;1938年又輾轉湖南、四川等地支持抗日。抗戰勝利後,光明甫由川回皖任安徽通志館館長。


新中國成立後,光明甫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一直居住在安慶。1953年初春,當安徽省文史館建立挑選第一任館長人選時,毛澤東想到了光明甫,於是邀請他出任省文史館第一任館長。1963年元旦,光明甫在安慶逝世,毛澤東得悉後專門派人到安徽參加追悼會並送了花圈。

文史館的那些工作


那麼,文史館這樣一個機構到底有什麼作用?館員平時都有些什麼工作呢?


單從字面上來看,文史館應該是和文史研究有關的。的確如此,省文史館自建立以來,充分發揮館員「存史、資政、教化」的作用,積極支持和組織館員探古尋典,以求激發當代、啟示未來。歷屆館員潛心研究,撰寫文史資料2000多篇,約200多萬字;編寫志書35部,逾70萬字;創作美學、史學及詩詞等方面的專集近100部……這組數據就是最好的註腳。


除此之外,還有一批館員的研究項目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有些成果甚至進入了國家和省政府文化發展的戰略層面。例如,館員主編的《合肥通史》被列入合肥市「十二五」文化建設重大工程、省社會科學規劃重點委託項目;館員主持的《安徽農村改革實踐的理論總結·文化建設》獲中宣部重大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支持等等。而文史館在全國率先編撰出版的《中國地域文化通覽·安徽卷》和《安徽地域文化通覽簡編》,持續開展「安徽地域文化」課題研究,不僅形成了品牌效應,而且助力了創新型文化強省建設。


更值得一提的是,省文史館利用三年之久,從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王少舫從藝的錄音、講話、講課資料中整理、發掘、搶救了黃梅戲理論研究遺存,編纂出版了《王少舫談黃梅戲》。這是對黃梅戲藝術一次全面回顧和重新梳理,專家指出其意義非同凡響。


除了「存史資政」外,省文史館在文化建設方面,特別是繁榮書畫藝術創作上也是「獨領一代風騷」。例如,參加「全國文史研究館成果展」、開展「皖山徽水」書畫精品創作活動、完成「美好安徽」中國畫山水長卷作品、承擔「新徽派版畫重大題材創作」工程……省文史館館員中有許多都是藝術界的大家、大師。雖年近古稀,但仍潛心創作,積极參加各類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主題書畫創作活動。


集體創作的巨幅《黃山松》書畫作品作為貴重禮品饋贈聯合國秘書長安南;配合張恨水之女張明明在潛山推進建成張恨水文化園項目;在台灣新北市隆重舉辦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展,成為全國文史館系統首家赴台進行書畫展單位……如果說這些都是省文史館在交流聯誼和社會公益方面所做的事情,你是不是有點難以置信。


但的確,省文史館充分依託館員社會聯繫廣泛的優勢,積極開展海外聯誼交流活動,宣傳推進了安徽地域文化,促進了我省同港澳台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在這同時,省文史館還進行了多場影響深遠的社會公益活動。其中在2010年8月,就組織我省三十多位文史館員、特約研究員和知名藝術家開展松潘書畫採風創作活動。歷時兩年,採風創作書畫精品200多幅,成功舉辦兩次精品展,捐贈書畫精品60幅被松潘永久珍藏……為我省對口援建松潘的文化重興作出了積極貢獻。


存史資政、文化建設、交流聯誼。65年來,省文史館雖然走過了一段曲折發展的歷程,但一直秉承這一宗旨,組織實施了一批有重要影響的文史工程,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宣傳安徽地域文化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作者:邾根斌 程堂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合肥晚報 的精彩文章:

看哭!妻子癱瘓在床,他抱妻子整整抱了19年!或許,這才是愛情的模樣!

TAG:合肥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