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些都不在心間了,你就已經是菩薩了
樂苦愛厭常無常,我與無我真如空,
得果羅漢皆不住,不住獨覺及佛地。
菩薩在行持般若時,他對五蘊的差別法,或者說眾生所了解的一些特法,諸如:心中非常快樂、心中萬分痛苦,悅意可愛的對境、憎恨可惡的對境,無常的有為法、常有的無為法,有我的執著——人我執和法我執、無我的執著——法無我和人無我,萬法的本性真如及本體空性,證得預流果等三果及阿羅漢果,還有獨覺及佛地等皆不會執著,也即他以不耽著的方式而安住。
雖然在名言中一切萬法皆無欺存在,但真正用中觀的智慧來作觀察,或從《般若經》的了義觀點來講時,這一切都了不可得。而我們什麼時候到達這種境界,就已安住於不住的境界當中了。
其實,一切萬法皆不住心前,就是真正的無緣寂滅。就像寂天菩薩在《智慧品》中所說那樣:「若實無實法,悉不住心前,彼時無餘相,無緣最寂滅。」可見,要證得這種境界,唯有有實與無實皆不住心前,而此時也不可能有其他相,所以這就是最殊勝的寂滅。
可是現在我們並不是這樣,不說無實法,就是有實法也經常住在心前。比如,我今天買了一斤雞蛋,還買了一點豆腐,還有白菜和西紅柿,把西紅柿也住在心前,白菜也住在心前,豆腐和雞蛋也住在心前;尤其痛苦和快樂在心前住得更明顯。
但聖者跟我們完全不相同,大家應該清楚,從來沒學過空性法門的人,對世間的名利、財富和感情全都死執不放;而學過空性法門的人,雖然也有執著,但並不會像他們那樣;若境界再提升,也即獲得了聖者阿羅漢或菩薩果位時,就會跟凡夫的境界完全不相同,也即了達一切全都是幻相。其實,這就像我們在幼兒園或小孩時對玩具特別執著,而長大之後,這些全都不會住在心前一樣。
《三摩地王經》雲:「有無是二邊,凈不凈亦爾,是故有智者,離邊不住中。」關於有智者的「有」,藏文中是「諸」,意思是很多的意思。雖然中觀裡面也說中,但實際上在離開有和無、清凈和不清凈的邊戲之後,智者也不會住在中間。所以,如果我們能將中觀所講到的境界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對今生的生存有非常大的幫助。
現在城市裡面的很多人,一直被那些沒有必要執著的東西糾纏著,特別痛苦。如果他們能多聞思中觀,很多快樂自然而然就會生起來。當然,這是通過聞思得到的快樂,若能通過修行現前證悟,將相續中的無明種子全部斷除,那就獲得了無上的大安樂。所以這樣的正法妙藥,任何一個被煩惱所折磨的患者都要服用,如果不服用就非常可惜;但大家首先要對中觀法門有信心,這非常重要!
敬摘錄於《般若攝頌釋》
※人生里最有意義的時間——索達吉堪布的出家之路
※新娘救山鹿,山鹿報恩救全家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