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滅絕的最後秘密,恐龍可能是被餓死的
帶小孩子去參觀恐龍博物館,第二次去了,多了一些不一樣的感受。看來,無論是博物館、美術館、恐龍館,這些人文景觀,歷史遺迹,都要多去,多看。每一次可能都有不一樣的收穫,不一樣的感覺。說起恐龍,就要說恐龍滅絕的事情。
恐龍這種動物的發展,最後是分為兩種,一種滅絕了,沒了。而有一些是進化成其他的動物。基本上,體型大的都滅絕了,只剩下極少部分會飛的,體型小的,對生存環境要求很低的一兩種才進化成了鳥類。看來,動物是越高貴,越是講究,就越容易淘汰。面對大自然的力量,看著好的,並不一定能生存啊。
為什麼說我覺得恐龍是被餓死的,因為去恐龍博物館的時候,就感覺恐龍化石太多,無論是骨頭和蛋都太多了。簡直可以用到處都是來形容。當然,這只是相對於其他動物的化石而言。無論是單個的骨頭化石、還是完整的整個骨架,都很多,好多博物館都有。而且,哪些骨頭很小的都保存了下來,整個恐龍骨架,非常齊全,大小不缺。恐龍蛋也是數量龐大,而且各種各樣,大的,小的,圓、橢圓形的、完整、壓扁的、單個的、一窩的。
相對於幾千萬年的時間來說,能留存現在的,那都是奇蹟。而現在這奇蹟卻非常多。要知道,這可是自然保存下來的,不是人為保存下來的。就算是想去保存,幾千萬年的時間距離,難度也不小吧,都是高科技才有這種技術吧。而且經過了幾千萬年,現在還能挖掘這麼大的量,小到像牙籤大小的骨頭都保存了下來,那得是多大的奇蹟。可以想像,在幾千萬年前的地球上,生存了多少恐龍,怕比現在的人類還多吧。只有這麼巨大的基數下,才有可能石化這麼大數量的骸骨,而且經過幾千萬年的時間和自然的侵蝕、變動,現在還發現這麼多。其中的損耗是無法想像的,反正,如果沒有足夠龐大的基數,現在是無法挖掘出這麼多的恐龍化石的。人類的這幾十萬年中,數量也不少,但今天能挖掘到的化石骨頭的數量,那根本沒法比。所以,推測兩者之間的數量也是沒法比的。
恐龍是地球曾經的霸主,這是大家公認的。無論是它的體型、能力等,在地球上都沒有天敵,沒有對手。看電影的情節中,其中的霸王龍就是食物鏈的最高級了。在地球的環境中,沒有天敵的動物,就像人類一樣,繁衍速度是非常驚人的。人類出現到現在繁殖了幾十億人,也就幾十萬年的時間。而恐龍在地球上的時間可是長太多了。想想滿地球只要有植物的地方就有密密麻麻、骨瘦如柴的恐龍,就覺得可怕。
因為這麼大的數量,肉食、素食的都有。地球上的非恐龍動物和植物,都是恐龍的食物。甚至包括一些恐龍也是不同種類恐龍的食物。人類數量龐大,但人類能通過改造自然,增加食物,甚至是合成食物。恐龍卻不會,它只會消耗地球上現成的食物,不會種植,不會養殖。在數量越來越龐大的過程中,估計恐龍會將地球上所有能吃的都吃光了,造成地球生態嚴重失衡。可能慘到連一棵能吃的植物都長不起來了,所以,在食肉的把素食的恐龍吃光後,食肉也沒有食物了。生態被嚴重破壞後,可不是一兩年就能恢復的。最後的結果就是,等不到行星撞擊地球,恐龍可能就自己餓死了。
從生物進化的階段性可以看出,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次生物滅絕和下一次的生物大繁榮。而且,種類會出現極大的不同的。像現在這個世代,陸上大型生物就只有大象,海洋就是鯨魚之類的了。像雷龍、霸王龍那麼大的動物就沒有了。天空飛行的鳥也變小的,翼龍那種大型飛行動物都沒有了。
可能這是地球的生態突變引發的基因變異,生物進化加速造成。估計可能是空氣中的氧氣含量變化引起的。比如在恐龍時代,可能空氣中氧氣含量更高,所以,他可以支持更大的型的動物生存。如果沒有比現在含氧量足夠高的空氣,可能一個動物中肺的體積要佔身體的大部分,才能有能力給大型的身體供氧,否則沒辦法生存。而單一器官過大,也是妨礙身體的結構和功能平衡,也是無法生存的。所以,猜想那麼大的動物體型,是需要生存在富氧環境中的。
之所以恐龍之後的動物體型變小了,是因為某種原因,導致空氣中氧含量急速下降。不但引發生物大滅絕,還導致只能只有那些小體型的生物得於生存繁衍下來。
空氣含量的改變,引發的另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地球環境的全面改變。從而引發生物進化加速,所有無法進化出適應新環境的生物,基本全部滅絕。然後從一些進化速度較快的生物,重新繁衍出新世代的生物,包括人類等。
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環境的突變,才有生物大滅絕和大爆發,才有了每一個世代都有不同特點生物。而引發環境突變的因素估計有兩個,一個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巨大的能量、大火、火山爆發等,消耗了地球空氣的氧氣,令二氧化碳等成分含量大幅上升。第二個原因就是恐龍吃光了動物和植物,同樣導致氣候失衡,空氣二氧化碳升高,造就了今天的空氣成分的比例。
逛了一遍恐龍博物館,腦洞開的有點大,大家不要見怪,就當看了一篇夢話文章,純屬虛構和想像。
TAG:百姓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