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心學內涵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心學內涵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心學內涵(草稿)

作者:蘇樹華

《道德經》上所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是修行人的返璞歸真、返本還源的一個次第過程,而不是世人所妄想的物理學意義上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究竟是何義?若欲了知,當須從心性學意義上了知這五個概念。如何是人?如何是地?如何是天?如何是道?如何是自然?

如何是人?答曰:善惡參半之德相也。

如何是地?答曰:厚德載物之德相也。

如何是天?答曰:虛空包容之德相也。

如何是道?答曰:覺性靈明之德相也。

如何是自然?答曰:體相一如之本然也。

人法地。

這裡所說的「人法地」,是心性學意義上的人,是心性學意義上的地。若人當作物理學意義上的「人法地」,那麼,「人法地」就變成了「四大色身之人,效法承載萬物之地」。四大色身之人,效法承載萬物之地,能效法得了嗎?人吃三碗飯,到了第四碗,那就承載不下了。第四碗飯都承載不下的人,怎能像大地一樣承載萬物?

走向圓滿的修行,為何從「人法地」說起呢?這是因為,六道之中,人道是修行的起點。何以故?心中的地獄眾生,餓鬼眾生,畜生眾生,這是傾向於惡的心理勢力,這些傾向於惡的心理勢力,談不上向上的修行。譬如有人,見到一物,便生貪著。更有甚者,不擇手段,試圖佔有。這是惡上加惡,不是向上向善。

六道之中,人道是修行的起點,所以,《道德經》談論走向圓滿的修行,是從「人法地」說起的。人法地,就是放下狹隘的自我,顯出博大的胸懷。也就是說,要做一個有胸懷的人,要做一個有承載的人。我們向著這個有胸懷、有承載的方向努力,便是《道德經》所說的「人法地」。

地法天。

「地法天」所說的地,所說的天,是心性學意義上的地,是心性學意義上的天。若當作物理學意義上的天,若當作物理學意義上的地,那麼,「地法天」就變成了大地效法天空。人要讓那大地去效法天空,這厚重的大地,又怎能聽人的使喚?若是「地法天」成功了,大地變成了天空,這世上豈不少了一個大地?這世上豈不多了一個天空?豈有此理?

厚德載物,這是一個人的胸懷,這是一個人的承載,這是一個人的地德。當人經歷了「人法地」的自我提升,當人具有了大地的品德,他的修行還須更進一步,那就是化空萬有,不住一法,猶如虛空,任他風雲空去來,任他雷電虛生滅,虛空則一物不掛,朕跡不留。一物不掛,朕跡不留,便是心學意義上的「化空萬有」。我們向著「虛空含萬相,一物也不掛」的方向努力,便是《道德經》所說的「地法天」。

天法道。

風來竹面,雁過長空,如是應緣,如是接物,便是一個人的天德,也是一個人的天貌,也是一個人的天境界。然而,這個人的天境界,尚未觸及到天地萬物的根。是故尚須更進一步,透過天境界,見到天地根。我們向著根源上參,向著根源上見,誓願透徹根源,便是《道德經》所說的「天法道」。

道法自然。

道非獨懸的一物,道非離心而有,道是朗照十方的無相心體,道是普現萬相的覺性靈明。道不在遙遠的時間盡頭,道只是諸人當下的永恆。凡是悟了這個無相心體,而又住在這個無相心體上的人,用教下的話說,那就是兜衰內院住的人,有宗下的話說,那就是高高山頂立的人。這時,此人的修行,須更進一步,打破內外,粉碎高低,直至內外一如,高低一味,方是究竟了手處。從本來無一物的素法身開始,向著具足萬德的莊嚴身進取,便是《道德經》所說的「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心學內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但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這句話如何解釋?
?石霜慶諸,見色明心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