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阿拉伯鍊金術:並非蒙人的鬼把戲

阿拉伯鍊金術:並非蒙人的鬼把戲

世界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牛頓,是理性思維和精確計算能力的楷模,但在牛頓去世後, 卻留下了關於鍊金術研究的百萬字手稿,169冊關於化學及鍊金術的書籍!鍊金術不是蒙人的鬼把戲嗎?怎麼連牛頓都會深陷其中。這與牛頓所處的時代有密切關係。事實上,與現在流行影視劇里出現的裝神弄鬼的道士靠鍊金術蒙人不同,從中世紀到19世紀之前的漫長歲月里,「鍊金術」一直是很多科學家的嚴肅命題,除了牛頓,還有許多超一流的科學家不僅相信「鉛變金」的可能性,也曾一度認為一些現在被當作「超自然學說」(如占星術和預言能力)的思想是真實的。


阿拉伯鍊金術:並非蒙人的鬼把戲

那麼何為鍊金術?它的發展歷程又是什麼樣的呢?「鍊金術」簡言之,就是用化學方法利用普通金屬造出黃金的技術。它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 人們試圖通過化學方法將一些基本金屬轉變為黃金,製造萬靈藥及製備長生不老葯,這個行業吸引了無數的君王、科學家,當然也產生過無數的騙子。在古巴比倫、古埃及、中國、波斯、古希臘和古羅馬,都曾出現過鍊金術的身影。儘管在中國,在西方世界,都有著鍊金術的古老源流,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真正崇尚鍊金術並將其發揚光大的是阿拉伯人。鍊金術在阿拉伯人手中發展成為一門較大的學科, 英文「鍊金術」(alchemy)一詞正來自阿拉伯文。

早在戰國時期,我國方術盛行,方士們認為,只有金石之類的不朽之物才能讓人長生不死,用金石煉丹由此肇始。周、秦二朝,術士們發明了將藥物加溫升華的製藥方法。東漢末年,隨著道教的產生,煉丹術和道教追求長生不老的修鍊實踐相結合,日趨興盛。煉丹服藥在兩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日益蔚然成風。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亞洲西部地區(西域、中亞、波斯、印度、阿拉伯)出產,中原地區沒有或尚未發現的一些礦物、植物和香料紛至沓來,我國的煉丹術也逐漸傳入(西元九、十世紀)傳入阿拉伯世界。

阿拉伯鍊金術:並非蒙人的鬼把戲

阿拉伯人是個善於學習和吸收的族群。印度人發明了阿拉伯數字,但引進並傳播至世界範圍的卻是阿拉伯人;中國人發明的火藥、指南針,也是經由阿拉伯人傳至西方並被發展完善的。而將在西方已經陷入停滯狀態的鍊金術發揚光大的重任也落到了阿拉伯人的肩上。

西方的鍊金術可追溯到「希臘化時期」,代表人物是佐西默斯(Zosimus,生於約250年),他著有28本書,其中約有三百篇著作,對鍊金術的全部知識作了總結。但西方世界在經歷了短暫的文化繁榮之後,希臘衰落了。隨著羅馬的崛起,鍊金術士不再具有之前的那種自由開放的研究氣氛,以至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停滯不前。阿拉伯人繼承了古希臘的哲學思想,又吸收了中國煉丹術的精華,從而創造了阿拉伯鍊金術的輝煌。

公元8-10世紀,一大批著名的鍊金術士出現在阿拉伯世界,其中,賈比爾·伊本·哈揚(約721-815年)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位。他是鍊金術士,也是名醫生。在其一生的從醫和煉金生涯中,他注重實驗,改進了古代的煅燒、蒸餾、升華、熔化和結晶等方法,並著有物性大典》、《七十書》、《爐火術》、《東方水銀》等著作,在著作中他提出了金屬的兩大組分理論,認為所有的金屬都由硫和汞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這一理論在鍊金術士的化學實驗中引入定量分析的方法。這些思想傳入歐洲,影響很大。據記載,他在煉金的過程中,還製造出了硝酸、硫酸、硝酸銀等物質,這對現代化學的發展也有積極影響。

阿拉伯鍊金術:並非蒙人的鬼把戲

賈比爾·伊本·哈揚之後的兩百多年間,又有數位著名的鍊金術士湧現出來。他們繼承和發展了賈比爾的學說和研究方法,反對將鍊金術神秘化,注重實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風雲人物是9世紀的拉齊和10世紀的阿維森納。

與賈比爾一樣,波斯人拉齊(Razi,Muhammad b.Zakariya ,864~924)也是名極其優秀的醫生,被尊稱為「穆斯林醫學之父」。他在醫學上的成就足以讓他名垂青史:他是外科串線法、絲線止血和內科精神治療法的發明者,也首創外科縫合的腸線及用酒精「消毒」。這位「大咖」一生寫作了200多部書,尤以醫學與化學方面的著作影響最大。

《秘典》(或譯作《秘中之秘》)是他最著名的化學著作。該書共分3部分,分別討論了物質、儀器和方法。對物質的分類法與查比爾大體相似。書中載有各類物質的大量配方,例如由硫黃、石灰合成多硫化鈣,由蘇打和生石灰製造苛性鈉及氨水,非常翔實,是化學史上的珍貴資料。阿爾-拉齊的著作中對鍊金術士使用的儀器設備作過詳細的介紹,其中包括風箱、坩堝、勺子、鐵剪、燒杯、平底蒸發皿、沙浴、焙燒爐、銼等等。他的著作對後世歐洲煉金家有很大影響。

阿拉伯鍊金術:並非蒙人的鬼把戲

阿維森納(Avicenna,公元980—1037)也是位著名的醫學家,在波斯薩曼王朝與突厥喀喇汗王朝、伽色尼王朝時代的花剌子模和波斯工作.他的著作達200多種,最著名的有《哲學、科學大全》,在當時是高水平的百科全書;另一部巨著是《醫典》,曾指導醫學界長達數世紀之久,被中世紀歐洲醫學院用作教材,其中一些觀點沿用至今。

與他的前輩賈比爾·伊本·哈揚和拉齊一樣,阿維森納也極其重視實驗觀測,並把觀測記錄收錄在《醫藥手冊》一書中。作為一位有著出色化學「嗅覺」的醫學家,他憑直覺感覺到通過鍊金術使金屬嬗變是不可能的:「(鍊金術士)不可能使金屬的種類發生任何真正的轉化,只能造出出色的仿製品。」這在當時實屬難能可貴。

10世紀時,在阿拉伯世界得到長足進步和發展的鍊金術傳到了西班牙,進而影響整個歐洲的鍊金術發展。進入11世紀後,阿拉伯鍊金術隨著整個阿拉伯帝國的衰落而日益式微。以現代科學的眼光回顧人類社會的鍊金術發展史,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鍊金術最初的目標是「使賤金屬變成貴金屬」,長生不老,獲得永生,這顯然不能算是一門科學。但它又絕不僅僅是術士們裝神弄鬼用來騙錢的「鬼把戲」,曾經有一大批科學家憑著嚴謹的態度認真探索,客觀上促進了近代化學的產生,這也許是鍊金術肇始之初任何人都沒有想到的吧。

作者寫於2016-05-2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連環殺手都有哪些共性?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