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百星上牆Ⅱ」:新新導演的幻想之作,我們為其發聲

「百星上牆Ⅱ」:新新導演的幻想之作,我們為其發聲

「百星上牆」是由導演幫發起的,旨在給青年導演,尤其是尚未開始長片創作的青年導演們曝光的機會。作為導火線計劃「點燃」階段的啟動活動,我們會按照導演們以往創作的風格進行系統歸類,以專題策劃的形式進行推送。

他們都將入駐「新新導演手冊」,線下的很多主題活動,都將圍繞著這類新人導演展開。本周,第二期「百星上牆」將推薦的三位「新新導演」,以創作幻想類作品見長。幻想,是他們的創作出口。

No.4 官林海

作品:《源起》

類型:科幻

官林海從小學習美術,大學主修計算機應用。2005年,官林海入職央視擔任影視包裝的工作。後因他對電影的興趣,慢慢轉入特效領域,現任央視數碼特效導演一職。2012年,他在北京電影學院考取了專業電影製作人進修班。

電影對於他而言,是種綜合的表達形式。用視效的方式完整地闡述觀點,更適契合他認識世界、表達世界的初衷。一路以來,官林海一直選擇科幻題材進行短片創作。

一方面,科幻題材適於他基於當下的現狀,引發對未來的思考。另一方面,因其日常工作以特效為主,在技術的實現上有一定優勢。總之,科幻是他自我表達的最佳手段。

2007年,科幻短片《國產變形金剛》是對伊拉克戰爭的反諷。2008年,《最後的聖地》表達人類在末世為生存而廝殺的慘烈。2013年,《源起》思考科技在人類前進道路上的正負作用,2016年的作品《BUG》包涵官林海對人工智慧的展望。以上這些科幻短片平均每部的製作周期均在三個月以上,其中《源起》長達半年。

《源起》是一部末世題材的科幻短片,講述了在未來人類應用轉基因技術創造了「異人」這一新人種。智力、體力全方面優於人類的「異人」被自詡為上帝的人類壓迫。為了生存,他們發動戰爭,最後把人類文明格式化,只留下一男一女的人類作為開啟人類新紀元的亞當與夏娃,而他們反而成了人類的上帝。

目前,《源起》的長片完整故事已完成,獲得了完美影視舉辦的「中國好故事」單日獎。《BUG》的長片故事大綱也已基本完成。

除了科幻類型外,官林海也涉足現實題材劇本的創作。他完成了現實題材長片「迷途知返」三部曲劇本的創作,這些故事裡有基於現實事件的改編,比如其中的一部《憤怒的馬勝利》的創作靈感源自現實中的電信詐騙事件等。

在他看來,不管是現實還是科幻,只要是能有所表達的故事,他都願意嘗試。

No.5 張馨丹

作品:《肺音》

類型:奇幻/懸疑/實驗

張馨丹,2016年畢業於美國肯尼恩文理學院,主修法語文學和電影製作。2014年,她嘗試寫實風格,拍攝了12分鐘的故事短片《Don』t Break My Heart》,講述了一個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女孩的故事。

初試短片創作後,張馨丹發覺自身不適合寫實風格,於是在進一步學習燈光和攝影的同時,在2015年創作了10分鐘短片《迷失火車站》,這是一部有著風格化影像和超現實敘事邏輯的作品。兩部短片的摸索,使得張馨丹對影像風格和表達方式有了新的認知。

大三法語課上,法國超現實主義詩歌,比如蘭波的《醉舟》、保爾·瓦雷里的《海濱墓園》對她影響極深。張馨丹:「這兩首詩打通了我體內的超現實主義通道,讓我找到了『同類』。」電影方面,她鍾愛大衛·林奇、希區柯克和費里尼。

大學畢業後,張馨丹在辛辛那提和紐約參加獨立電影的製作。她參與過長片《The Strange Ones》和《Looking For The Jackalope》的拍攝,擔任過演員導演、美術指導、攝影助理、場記以及影視內容的前期策劃等工作。

同年,張馨丹基於對奇幻、懸疑類型的熱愛,以及其本人2014年在美國郊區度過漫長夏天時,異邦郊區光怪陸離的景象對她的衝擊,還有玉米地上的家的壓抑給了她創作靈感。於是,她編導出了《肺音》這個故事。

故事講述了米蘭達回家探生病的母親,難以琢磨的病情和來歷不明的葯使他開始懷疑母親召喚自己回家的動機。而米蘭達的疏離和心懷秘密也讓母親更想把他留在身邊。正當米蘭達不知如何是好,一個住在水壺裡的女人試圖拯救他.......

張馨丹:「《肺音》是一個關於被家庭『囚禁』又試圖用想像力衝破這種囚禁的故事。」短片入圍了芝加哥BLOW-UP電影節、洛杉磯電影節、新片場NEW ERA青年電影季最佳劇情短片提名。

2017年5月回北京後,張馨丹先後參與《Doperr》人物短視頻和騰訊《十分》欄目的編導工作,如今正在寫原創劇本和懸疑奇幻類的文學創作,也參與商業類型片的開發與製作。

對自己未來的發展,張馨丹有著較為明確的規劃。她會繼續探索奇幻、懸疑風格的創作,在三年內,希望將正在創作中的關於90年代深圳的長片製作完成,裡面有美好的90年代日常,且穿插著奇幻,是個浪漫又可怖的愛情故事。

No.6 屈詩航

作品:《無明》

類型:科幻/劇情

2013年,屈詩航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管理系。在校期間,他拍攝了一部紀錄片《劉立武》。這部紀錄片聚焦了湖南婁底長溪村,一名12歲男孩的生活。2012年,作品《劉立武》獲得2012年度FIRST青年電影展「大學生影展」短片競賽單元最佳紀錄片以及其他若干重要獎項。

2013年本科畢業後,屈詩航並未急於投身影視行業,抱著學習了解好萊塢電影產業和創作技巧的心態,前往美國舊金山藝術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他師從曾獲得四次奧斯卡提名與兩座小金人的著名電影製作人Jana Sue Memel,主修故事片創作,兼有紀錄片創作課程。就讀期間,屈詩航獨立拍攝了軍事類短片《Stardust》。

有感於日常生活帶來的啟示,加之自身中國文化的語境和在西方所受專業技巧的訓練,屈詩航有意用軟科幻的形式,好萊塢的技巧外在包裝一個有著中國文化內核思想的作品,這就是《無明》的源起。2017年初,屈詩航完成了短片的拍攝。

這部24分鐘的作品將背景設定在未來,一名男子為了拯救妻子的性命,違反「樂透法」,但最終卻被無法抵抗的自然、命運擊敗的故事。屈詩航藉由這個故事,傳達的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的內核思想。

2017年10月,曲詩航回國,從事編劇和策劃工作。目前,他正在著手偏現實主義風格的劇本創作,講的是關於留守兒童校園暴力的故事。

屈詩航坦言,現階段他並不急於求成,拍片需要積累。他的初衷和目的只有一個,先把故事講好,風格類型偏好是好故事之後的附加選項,他更樂於慢慢摸索。他也寄希望於三年內,能把正在準備的劇本輸出為成片。

結語

不論是科幻、超現實奇幻還是未來軟科幻,三位新新導演均將幻想作為鑰匙,為自己的創作、表達尋出一條通道。可喜的是,他們在短片創作階段,對自我表達有著非同一般的堅持,也能明確看到自身優勢,將之堅持下去。

目前看來,對於未來的長片處女作,他們並沒有急於求成,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好故事、好劇本的打磨上,這對他們的處女作必將有著極大的裨益。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導演幫 的精彩文章:

一個許三多式的導演,拍出了一部最費力氣的紀錄片
繼編劇、製作平台後導演協會也發聲:影視行業一刀切式徵稅不可取!

TAG:導演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