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格芯:2020年12nm以上成熟製程市場將達650億美元

格芯:2020年12nm以上成熟製程市場將達650億美元

來源:內容來自TechNews科技新報,謝謝。

8月底,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格芯(Globalfoundries,「GF」)宣布退出7納米及以下先進位程的研發與投資,這是繼聯電之後,第二家宣布放棄10納米以下製程的半導體公司。雖然放棄7納米及以下先進位程的研發令人有些惋惜,不過格芯倒是顯得穩重、平和。日前舉行的GTC大會,格芯還是強調先進位程不是市場唯一方向,當前旗下22納米FD-SOI製程,以及14/12納米FinFET製程依然大有市場。

格芯退出7納米製程研發,受影響的客戶主要是AMD及IBM。AMD隨即宣布將7納米製程的Zen2 CPU,以及7納米製程的Vega/Navi GPU全部交給台積電代工,IBM方面還沒有宣布最後決定。IBM下一代Power 10處理器問世還早,還有時間選擇新代工廠。對格芯來說,放棄7納米及以後的5納米、3納米等燒錢無止境的製程,轉向更有利潤的市場,外界普遍認為也是好選擇。

日前格芯於美國召開的GTC(Global Technology Conference)2018大會,格芯公布製程技術的發展藍圖及計劃。格芯指出,未來雖然跟消費級處理器、顯卡關係越來越小,但在RF射頻、汽車電子等產業大有可為。

格芯強調,對半導體製程來說,雖然越先進越好,但不是說不先進的製程就沒市場了。實際上,12納米以下的製程在整個晶圓代工市場並非多數,反而12納米以上的成熟製程市場,2018年依然有560億美元規模,且到2020年,還會成長到650億美元。

對於摩爾定律,格芯表示,就是因為跟著摩爾定律,才使晶元成本越來越高,但電晶體密度提升幅度卻越來越小。例如2011到2015年間,每年電晶體提升幅度只有12%;2015到2018年間,提升幅度更只有3%,但晶元的生產價格卻越來越高。在這個問題上,許多人認同格芯的說法。摩爾定律在28納米節點之後,提升幅度減緩,且認為摩爾定律已死的也大有人在。英特爾本身雖然是摩爾定律最堅強的扞衛者,但英特爾也在14納米製程節點之後,升級遇到瓶頸,使10納米製程時程屢屢延後。

製程技術發展方面,格芯除了堅持現有14/12納米FinFET製程,未來重點將放在FD-SOI製程技術。格芯積極推廣代號為22FDX的22納米FD-SOI製程,未來還有更先進的12FDX製程。就22FDX製程來說,雖然功耗可能不如14/12納米FinFET製程,但投資或成本上,22FDX製程卻有絕對優勢,就像成熟的28納米製程也有成本優勢。格芯的22FDX製程已獲得客戶認可,根據新聞稿,格芯在22FDX製程獲得超過20億美元的訂單,包括IoT、工業、汽車電子、網路、加密貨幣、移動等多個領域。

最後,由於之前格芯收購IBM晶圓製造部門後,獲得不少專利及技術,尤其RF射頻方面,未來RF晶元市場也為格芯的發展重點。可想見的是,放棄先進位程後的格芯,雖然與消費端產品生產漸行漸遠,但工業用產品的市場,未來仍會繼續看到格芯,顯示其在另一個市場的競爭優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摩爾精英 的精彩文章:

廈門海滄設計產業園2018年產值將超過10億元
澳大利亞禁止華為提供5G技術!華為表示:將採取一切可能的法律措施

TAG:摩爾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