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憎惡和尚,卻尊敬道士?魯迅這話一針見血

為什麼憎惡和尚,卻尊敬道士?魯迅這話一針見血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想必這些大家都已經很清楚了。毛澤東曾評價說,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魯迅先生的一生,大多將心血皆傾注在了文學上面,他筆下的作品,筆鋒犀利,蜚聲世界文壇,抵得過千軍萬馬。我們自小便學過他的文章,魯迅先生的大多數話都很經典,不論是精神上還是國家覺醒。

魯迅曾說: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道理者,懂得中國大半。這句話的意思便是,人們往往憎惡和尚,憎惡尼姑,卻不憎惡道士,明白這個道理的人,他便能理解半個中國。

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說起佛教,在大部分人心目中的形象都是仁慈的。佛教是從外境傳過來的,他們主張要求人們不要有慾望,講什麼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說辭,他要求人們看破紅塵,可你本身便身處紅塵。古時候的皇帝們便喜歡這種佛教的宗教理念,皇帝為他們修建寺廟,使佛教的理念如統治者想看到的畫面一般,無欲無求,甘心受到奴役。

道教是中國本土所出的信仰,他深種於我們的思想當中,當有需要的時候便會挺身而出,且老子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他的思想一直影響著國人。相比起佛教要求你參破紅塵,要你以己度人,道教就顯得隨意些:你要用自己的思想去感悟,去思考。

有句話說,亂世道士下山救世,和尚關門避禍;盛世道士歸隱深山,和善開門圈錢。魯迅先生的話,大概便是這個意思吧。

也許分析的並不到位,如果有其他意見的,歡迎發表自己的言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心地 的精彩文章:

孔子隨口說了兩句「髒話」,沒想竟流傳千古,成為老師的口頭禪

TAG:娛樂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