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雖亡,旗猶在!」經遠號「凱旋」
1894年9月17日,下午17時30分,大東溝水域海面
一艘全身如火炬般燃燒的軍艦,再也承受不住遠處敵艦射來的炮彈,漸漸向左側傾斜,艦上的火炮射擊聲也漸漸減弱了下來。這艘孤獨的「鐵騎」已經到了生命最後的時刻,螺旋槳露出在空中旋轉,紅色的艦底一覽無餘。直到最後主桅杆要沒入水中之時,其頂端代表一直戰鬥的黃龍海軍旗依舊飄揚......
描繪「經遠」號沉沒時的西方新聞畫
(圖源海研會)
直到2018年的9月,黃海海面下沉睡了120多年的這艘「不屈戰艦」又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今年7月至9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機構組成的考古隊,在遼寧大連莊河海域搜尋、發現並確認了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中的北洋海軍沉艦「經遠艦」。
經遠的艦名牌
(圖源中央電視台)
被發現的「經遠艦」正靜靜地躺在位於水下12米處的海床上,呈倒扣狀態,主體已被海底淤泥覆蓋。9月15日,考古隊員在海床面以下5米處發現懸掛於艦舷外壁的木質髹金「經遠」艦名字牌,由此確證沉艦即為「經遠艦」。
生於憂患
1884年中法戰爭中,擔負閩浙、台澎一帶海防職守的福建船政水師遭到法國遠東艦隊的偷襲損失慘重,福州馬江一戰幾近全軍覆沒。經此一役,清政府下定決心「當此事定之時,自以大治水師為主!」要求就圍繞如何建設、鞏固海防,提出切實意見,大有痛定思痛、發奮振作的勢頭,史稱第二次海防大籌議。由這次關於海防問題的大討論,中國購買新式軍艦的風潮很快被再度推向政治的風口浪尖。
中法馬江海戰
(圖源海研會)
隨著海防大討論的興起,戰時曾被法國勢力染指,戰後又因福建船政水師元氣大傷而防禦薄弱的台灣、澎湖的海防事務成了眾人關注的焦點。為加強台澎防務出謀劃策,直隸總督李鴻章從海軍經費緊張等角度考慮,認為短時間內中國財政無力負擔增購大型鐵甲艦,而提出訂購幾艘「濟遠」式巡洋艦部署於閩台的設想。這也就是「經遠(經遠號、來遠號)」級裝甲巡洋艦最初得以出世的原因。
經遠艦建成後準備從歐洲歸國
(圖源西方新聞照片)
是鐵甲堡還是穹甲好?
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與深入,19世紀的最後幾十年成為了世界海軍技術突破革新的高速發展期,無數眼花繚亂的「新技術」、「新思路」接二連三地出現。海軍軍艦防護設計上的著名「鐵甲堡與穹甲之爭」也正式粉墨登場。
訂購於中法戰爭之後的「經遠」級裝甲巡洋艦在設計上同樣面臨了這個問題。作為清政府「大治水師」最主要行動:向歐洲訂購的四艘新式防護巡洋艦分別對半採用了兩種主流的防護設計。與同時英國訂購的「致遠」級號穹甲巡洋艦不同的是,「經遠」級採用了德國設計的裝甲巡洋艦方案。這同時這也是德國造船工業歷史上設計、建造的第一型裝甲巡洋艦。正因如此,也導致了「經遠」級在設計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與不足。
經遠艦防護水平對比圖表
(筆者自製)
穹甲與裝甲堡示意圖
(筆者自製)
所謂的裝甲巡洋艦與穹甲巡洋艦的區別,在於軍艦上裝甲的安裝方法的不同。簡單講,穹甲是指在艦艙上方甲板上平鋪一層非平面的裝甲防護材料,因為裝甲板自艦體中線向兩側下傾彎曲,被稱為穹面裝甲,(簡稱穹甲,也有稱之為龜甲)藉以防護從上方擊入的炮彈,至於輪機兩側的防護,則依靠船艙兩側煤艙里的煤,以及艦體外部的海水來提供防禦。而裝甲巡洋艦則不同,裝甲堡式防護是指在靠近吃水線部位的艦體舷側敷設裝甲板,重點防護從側翼方向擊來的炮彈,(也有資料稱之為豎甲)。又因為這種裝甲防護方式在此之前多出現於主力艦鐵甲艦的設計上,於是那時的裝甲巡洋艦也便有了「小鐵甲艦」的別稱。當然兩者誰更勝一籌,則需要火與血的實戰來檢驗了。
另一種穹甲裝甲布置示意圖,紅色為裝甲區
(筆者自製)
經遠艦裝甲防護示意圖,藍色區域為艦體裝甲堡,黃色為艦首尾的防護層
(筆者自製)
最後的航程
1894年9月17日,中午12時50分,中日甲午海戰(大東溝海戰)正式爆發。北洋海軍的「經遠」、「來遠」號裝甲巡洋艦,作為參戰的唯一一級新式裝甲巡洋艦,為海戰帶來幾分技術大檢驗的色彩,倍受各國海軍界關注。
這場著名的雁行對長蛇之戰接戰伊始,「經遠」與一直以來的編隊姊妹「致遠」被配置在北洋艦隊橫陣的左翼,「來遠」則和「靖遠」位於右翼,各自結為姊妹,互相應援。
大東溝海戰示意圖
(圖源
海研會
)海戰戰至15時04分,為保護身處險境的旗艦「定遠」,與「經遠」同小隊的「致遠」艦毅然衝出陣列,用沒有裝甲防護的身軀為旗艦抵擋炮火。最後「定遠」轉危為安,重傷的「致遠」則在向日本主力艦「吉野」發起衝撞的過程中不幸沉沒。「致遠」沉沒後不久,由方伯謙管帶的「濟遠」開始,「濟遠」、「廣甲」2艦先後逃離戰場,北洋海軍左翼徹底崩潰。
致遠艦最後的航程
(圖源:甲午戰爭時期西方新聞圖片)
原先與「致遠」組隊作戰的「經遠」,在「致遠」沉沒後不久,也一度向「吉野」發起衝擊,但在一游的炮火中遭到重創,孤軍奮戰的「經遠」被迫向淺水區撤退自救,尾隨而來的日本第一游擊隊4艘裝備大量速射炮的新式巡洋艦,隨即對「經遠」展開圍攻。在裝甲司令塔內指揮作戰的管帶林永升不幸「突中炮彈,腦裂死亡」。
經遠管帶林永升
(圖源Wikipedia)
經遠號裝甲巡洋艦線圖
(圖源《中國近代海軍史事志》)
隨著高級軍官的紛紛陣亡,「經遠」艦上失去了統一指揮,而日本第一游擊隊的攻擊越發猛烈,「炮彈全部命中,電光四迸,火焰衝天」,舷側裝甲防護面積極有限的「經遠」承受著當時世界最新式的4艘日軍穹甲巡洋艦的集中打擊,「經遠」號仍不屈不撓、戰鬥到最後一刻。全艦200多名官兵大都壯烈殉國。對於戰沉的「經遠」,日本海軍也表現出了極高的敬意,稱「敵軍終未升起降旗,一直奮戰,死而後已,當可瞑目海底」。
經遠艦最後的遺影
(圖源I.J.N隨軍照片)
艦雖亡,旗猶在
因中法戰爭失利而促成訂購的「經遠」級裝甲巡洋艦就這樣走過了其短短十年的「生命」。回溯到經遠號沉沒的十年前的1884年8月23日,福州城郊外的馬江江面上炮聲隆隆,煙霧衝天。
法國遠東艦隊向駐守馬尾的福建船政水師發動了突然襲擊。毫無準備的中國軍艦上一片混亂,升火、砍斷錨鏈、調轉船頭、提升炮彈、推開炮門......然而一切為時已晚,一艘艘中國軍艦起火、爆炸、沉沒,帶著滿腔悲憤和遺憾與江畔的羅星塔訣別,這不是一場戰鬥,而是一次屠殺,這是中國近代海軍史上的大海葬。
一片火海之中的福建船政水師旗艦——二等巡洋艦「揚武」號在法國人的歡呼聲中緩緩下沉。然而,就在這艘軍艦沉沒的最後時刻,一位不知名的中國水兵爬上桅頂,高揚起一面嶄新的龍旗,「艦雖亡,旗猶在!」 烈火中飄舞的龍旗體現了中國海軍永不屈服的錚錚鐵骨。
十年之後的「經遠」號亦是如此,艦雖亡,旗猶在!
聲明
本號刊載的所有內容,包括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除單獨標明來源的內容外)均為原創,享有完整的著作權,未經書面同意他人不得轉載、轉播、刊登、改編,否則本公司將保留採取法律手段追究其相關責任的權利。
局座召忠
微信號:zhangzhaozhong45
※美國發明「熊孩子」機器人……這是要報復全世界嗎?
※這什麼操作?咱們明朝的詩文,被韓國尊為國寶了
TAG:局座召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