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平們的離職真相:除了錢 他們更想發揮個人創造力
來源:來源:科技日報
記者:付毅飛 張佳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11所原副主任設計師張小平的跳槽,因《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呆在國企底層》一文而引起廣泛關注。尤其是文中公布的《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情況》文件顯示,張小平承擔的低溫液體發動機研製任務事關我國載人登月等重大科研項目,並表示「無法接受因個人的離職而影響到國家重大戰略項目」。
院長劉志讓27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文中對張小平承擔的任務寫得較多,有些言過其實,核心的意思是想挽留他。
張小平有多重要?
並不是非他莫屬
據公文顯示,張小平離職前任低溫發動機副主任設計師職務,在至少四個型號發動機研製中承擔著重要作用。其中,在48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和8噸變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這兩型發動機的研製過程中,承擔著「最關鍵的技術崗位」;在1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和百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研製中,是「靈魂人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公文稱,張小平個人的離職對這四型發動機的研製均造成了極大影響,「尤其是48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在今年二季度的研製過程中出現了深層次的技術難題」,而「該發動機的方案和研製進度將直接關係到我國重型運載火箭的方案選擇和研製進度,甚至從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到我國載人登月重大戰略計劃的論證和策劃工作。」
記者了解到,文中所指「48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將用於我國重型運載火箭的捆綁助推器和芯一級動力,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其研製卻並不是「非張小平莫屬」。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官網截圖
劉志讓說,該公文是六院11所給仲裁機構提供的,由於仲裁機構要求,對張小平承擔的任務講得比較詳細,「有些地方寫得帽子有點大,有點言過其實。」他表示,張小平確實是技術骨幹,主要搞論證、研發和理論計算。但院里技術骨幹很多,副主任設計師之上還有主任設計師、副總師,一人離職不會對全局帶來太大影響。
該公文之所以言過其實,核心意思是希望挽留張小平。記者了解到,航天「國家隊」由於其任務特殊性,技術人員離職除了常規手續,還要根據原崗位經歷一至兩年的脫密期,其間不能在其他單位工作。張小平屬於重要涉密人員,脫密期為兩年。他的跳槽,其實已經違反了這項規定。劉志讓表示,院方一是想留住他,另一方面即使他決意辭職,也希望先調整到非保密崗位,度過脫密期再走。「這樣好歹還有工資拿。」他說。
張小平們為什麼要走?
除了錢還有體制原因
早在2018年兩會期間,劉志讓就向記者表達了對人才「流失」的憂慮。
「商業航天市場中,人才、技術爭奪激烈。有些民企來挖人,直接開口說你來了工資翻一倍。還有技術人員接到電話,說你不肯走我也不挖你,用手機把圖紙拍下來發給我,給你三萬,幫我們試製出來,再給十萬。」當時他說,人才流動是趨勢,也是好事,畢竟都是為中國航天做貢獻,但是隨之而來的還有一些技術、知識產權流失問題。
網傳張小平在六院年收入僅12萬元,但六院許多技術人員否認了這一說法。有科研人員透露,按張小平的級別,稅後年收入大約在20萬元左右。雖然比不上市場化公司,但對於西安市來說,已經算不錯的收入水平。
另外劉志讓透露,六院於2011年進行了一次福利分房,基本解決了員工住房問題。張小平雖然離職,但他的愛人還在航天系統,住房、工作以及相關福利仍會保留。
對於近年來航天領域的人才流動,劉志讓認為除了收入因素,還有「國家隊」體制的原因。
他說,航天任務是系統工程,多年來航天單位都是團隊作戰,從研發到工程管理、從指揮行政系統到技術系統,體系非常完整。但弊端是影響辦事效率,一個方案需要層層彙報。而民營企業輕裝上陣,流程更為簡潔,年輕人負責一個崗位,有什麼主意馬上就能實施,某種程度上更能發揮個人的創造力。
為此劉志讓也在反思和思考,希望下一步從收入分配、優化流程、人文關懷等方面著手進行改革,讓更多人才願意留下來。
一位已經轉戰進入商業航天領域的原體制內工程師表示,美國的馬斯克創造了SPACE X,把我們對於航天和火箭的認識都顛覆了。之前我在體制內工作,看到別人取得的這些進展,心裡著急。
心裡急卻施展不開是和他一同轉入體制外的年輕人的「心結」。他表示,體制內單位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內部管理非常規範。什麼人做什麼事情,技術如何研發等都很規範。一些瘋狂的想法不是那麼容易得到實現。而馬斯克和他瘋狂的工程師們,會把比較激進的想法在不設限的渠道里實現。
他們渴望這樣的不設限:「在之前的職業環境中,我一輩子可能只能完成3、5件。但是我想要做得更多。」
張小平們現在的老闆怎麼看?
更應壯大航天事業的隊伍
張小平事件發生後,航天領域專業人士表示,一個人影響進程是不可能的事。中國航天領域現在已經有了足夠多的積累,中國航天事業不可能因為幾個人的變化而影響整個大方向,以及發展過程中的節奏。
一位民營航天企業負責人表示,人才積累方面另一個更重要的命題是,未來如何在一個多元航天的發展過程中,把國內更多的社會資源,包括資本、其他原來在非航天領域的人才等,引入到商業航天的大池子中來,使得能夠有更多更優秀的力量補充國家的航天實力。
據了解,在一些企業中,來自化工、材料等領域的人也加入進來,「半路出家」轉行成為航天人。越來越多的民營航天企業在吸納非航天人才,肩負起航天力量培養的責任,壯大航天隊伍。
「我們要做中國航天事業中的一份子,一個有效的補充。我們慢慢從起步,到在實現過程中克服種種問題,到邁向我們心裡認為的很偉大的工程。我們始終定位認為自己是航天人中的一員,把航天事業做好。」該負責人表示,「因此我們搭建了平台,無論他們在哪裡,終究是在中國航天的大領域裡,仍然在從事航天事業的建設,比他流失到其他領域,荒廢了航天科學的積累更有意義。」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為什麼電視劇里「割腕自殺」比斷臂死的都快?那是因為你太傻太天真
※《鐵血戰士》發最新預告海報 嗜血程度遠超老版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