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五台縣,五台人

五台縣,五台人

原標題:五台縣,五台人


縱觀天下郡縣,五台縣是一個最奇特的存在,境內多山,層巒疊嶂,溝壑縱橫,垂直地帶性明顯,從最低處神西鄉坪上村滹沱河與清水河匯流處海拔624米到北台頂葉斗峰海拔3058米,兩地相距70公里,高差竟達2434米,相當於沿長江從上海一路西行到達四川青城山約2000公里的高差,而且風景也毫不遜色於長江兩岸的秀麗山川,可謂「一縣半神州,處處皆錦繡」。


五台的地形地貌與山西省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縣域周圍無不以關隘峽口相隔分界,東北方向有長城嶺與河北省阜平縣蜿蜒相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南有黑山關、白羊關、牛道嶺與河北省平山縣和本省盂縣曲折迴環,艱難牽手,險峻異常,西經山水並峙的大關山與定襄、原平隔河相望,西北、正北越峨嶺與代縣為鄰,翻鴻門岩與繁峙為界,一句表裡山河,則是最好的寫照。



█ 鴻門岩。藝園攝


因為多山,所以出行非常不方便,同時處處兩山夾一河的局部小環境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語言風格和飲食、風俗習慣,但整體上處於一個相當封閉的狀態,整個縣域同屬於一個非常穩定的文化圈。

奇怪的是凡是與五台相鄰的地方,語言和風俗習慣都更接近五台,而不是自己的本縣文化。


最典型的是原平同川地區,與原平話完全不同,而與五台話幾無二致,還有河北省平山、阜平,按理說自古以來就分屬兩個截然不同的地域文化和行政區劃,況且是崇山阻隔,縱橫交錯,綿延百里,語言千差萬別才對,可是與五台鄰近的地方,說的滿口五台話,讓一個地道的五台人去了有身在他鄉似故鄉之感。


如果有興趣,不妨繞五台周圍徒步旅行考察一番,你會驚人的發現,五台話是如此的強勢,堅韌地並且深入的輻射到了相鄰縣域,如此文化現象,真的需要民俗愛好者好好研究一番。



█ 東台破曉


█ 漫漫北台路



█ 中台祥雲


█ 西台落日



█ 遙望南台


小時候聽太原人嘲諷五台人,編了一句順口溜:五台家,好吃個綠豆芽,綠豆芽不開花,氣死五台家!這可以從飲食文化的一個側面反映出五台人的固執己見和一成不變。

忽然突發奇想,要真是五台人發明的豆芽,那倒真是一個偉大的貢獻和創舉。


近現代從閻錫山開始,五台人便給人一個忠厚老實死干犟的硬形象,寧折不彎,認死理、不變通,蠻幹、狠干、硬幹、死干,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所以,長年累月,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就是固執的五台人影響周圍的人,而不是周圍的人影響五台人。


忽然又想到民國年間非常流行的一句話:學會五台話,就把洋刀挎!這是說閻錫山的用人哲學,非五台人不得重用,所以五台話成為民國年間山西的官場語言也就順理成章,周圍的人盡量學會一些,可以有許多文化上的認同感和親切感。



再者,五台人的團結是出了名的,一群倔脾氣的人能夠同舟共濟、和睦相處也算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吧!


再說五台的氣候,從喜歡溫暖濕潤的花椒、柿子、核桃,隨著地勢的抬高,從南到北,依次有建安的水稻、蓮藕,彷彿到了江南水鄉,一片田園風光,令人心曠神怡,情緒飽滿。隔河便是東冶,一望無際的各種蔬菜,以及紅棗、蘋果、梨等各種水果,四季飄香 ,令人流連忘返。再到糜、谷、高粱、玉米、豆類、紅薯、山藥,一路攀升,出現了高寒植物莜麥、胡麻、蠶豆,最奇特的是一到秋風起,五台山上便出現了舉世聞名的台蘑,與張家口的口蘑並駕齊驅,馳騁食界,飄香萬里。



五台人硬氣,五台的山水也硬氣,人蔘好像除了生長在長治的叫党參之外,就五台產的叫台參,當然硯台產自五台便叫台硯,蘑菇出自五台就叫台蘑,一到五台,一個個活色生香,別開生面,活脫脫又是一張張硬朗朗、響噹噹的五台名片。


五台人出門在外,鄉音不改,鄉土觀念根深蒂固,生死不渝,遠至內蒙古,近者北起大同,南達長治,凡五台人聚居的地方,一口鄉音,祖祖輩輩就這麼沉澱下來,彷彿紐約、舊金山的唐人街,就這麼濃情蜜意、醇厚老道,稠的化都化不開。



█ 五台縣城舊照,拍攝於上世紀二十年代





█ 五台縣舊照


五台人硬氣,但講理,吃苦、肯干、敢負責,勇挑重擔,百折不回,所以走到哪裡儘管顯得格格不入,但又能被大家接受、認同,老實人不吃虧,在五台人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和印證。


五台,五台,正因為她的種種奇怪,所以才值得你永遠去深愛!


來源:太原道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醯兒諞晉 的精彩文章:

現存的木結構古建築大部分集中在山西,其他各省只有零星分布

TAG:老醯兒諞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