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懷念「光纖之父」高錕 赤子風骨雖死猶生

懷念「光纖之父」高錕 赤子風骨雖死猶生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有「光纖之父」之稱的前中大校長高錕,昨日(23日)上午11時45分在沙田白普理寧養中心離世,終年84歲。

中大在Facebook專頁帖文表示,對高錕離世深感哀痛並向高錕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中大將於今日(24日)起於校內設置弔唁區,供各界人士悼念高錕,為期一個月。特首林鄭月娥發稿指,高錕不只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亦是一位有承擔的教育家。

高錕慈善基金會發表新聞稿悼念高錕及感謝其生前的貢獻。新聞稿指出,高錕教授在光纖研究上取得成就而為人熟知,並在2009年取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高錕教授在2002年被證實患上阿茲海默症,他與夫人黃美芸在2010年成立 高錕慈善基金會,旨在提升公眾對阿茲海默症的關注,以及支持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家屬。

高錕慈善基金會主席黃美芸女士在新聞稿表示:「作為高錕教授其中一個最後的願意,基金會會繼續支持阿茲海默症患者及其家屬。我們希望你可以與基金會團結一致,繼承高錕教授遺願。」

從「痴人說夢」 到 「光纖之父」

高錕1933年11月在上海出生,出身書香門第。曾祖父高吹萬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文化團體「南社」的靈魂人物。父親高君湘曾留學海外,歸國後擔任舊上海的大法官。

1949年,高錕全家移居香港。由於當時的香港學校沒有電機工程專業,自小痴迷物理和化學的他於1953年遠赴英國的倫敦大學和域治理工學院(Woolwich Polytechnic)求學。1970年高錕回港,擔任中大電子系創系教授,1987年升任中大校長,至1996年退休。

有中大舊生形容,高錕一直懷有赤子之心,擁有赤子的風骨,經常掛上微笑待人,即便當時有學生對他有意見,他仍會得體地(Graceful)聆聽學生的想法,直指「有人雖死猶生,有人雖生猶死」。

1966年,高錕在英國標準電訊實驗室任工程師做出劃時代實驗,證明用石英基玻璃纖維可以長距離傳遞訊息,同年撰寫題為《光頻率介質纖維表面波導》論文,為光纖科技奠定基礎。但理論初時不獲認同,更被批評「痴人說夢」。然而,他並沒有放棄,繼續研究及改良技術,至1981年第一代光纖系統面世,他亦因此獲得「光纖之父」美譽。

2009年,高錕終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忘掉諾貝爾發明 只記得共渡59載的愛妻

2004年,高錕確診早期阿茲海默症,惟至2009年獲頒諾獎才獲廣泛報道。由於患病,高錕忘了自己畢生研究、造福世人的光纖科技。

2009年高錕獲頒諾貝爾的演說由夫人黃美芸代講,標題《一沙一世界》(Sand From CenturiesPast Send Future Voices Fast)為兩人共同擬定,大多出自他的自傳《潮平岸闊——高錕自述》。

我們都知道,光纖的主要材料石英是從沙石中提取的,當年他就是以此賣點向全球各大電子廠商推廣光纖,所以我們都很喜歡這個題目。演講主要是為了介紹高錕的成就,激勵更多青年從事科研,造福全人類。

我和高錕希望通過他的故事,告訴青年人:如果你有夢想,一定要堅持,因為沒人知道未來究竟會怎樣。你要做的就是,選擇一份你最喜歡的工作,一邊享受生活,一邊堅持夢想。

高錕因腦退化已經不認得人,唯一記得太太,每次見到高太仍然會笑,這事令高太覺得很開心、很安慰。

高錕較太太年長一歲,兩人年少時在英國邂逅,自此形影不離。黃美芸坦言照顧腦退化患者很吃力,但對高錕不離不棄,每天盡心儘力的把丈夫照顧得最好,「最緊要的是,記得那個人以前是如何對你,你很錫他,不要忘記他以前也很錫你。」

從未用光纖取專利 高錕還有一個夢想未實現

高錕雖然被冠以「光纖之父」稱號,卻不曾取得光纖技術的專利權。他曾表示:「我的發明確有成就,是我的運氣,我應該心滿意足了。我沒有後悔,也沒有怨言。如果事事以金錢為重,今天一定不會有光纖技術成果。」

他曾表示自己還有一個「未完的夢想」,就是網路可普及到一個程度,讓未來的用戶能夠免費上網。

時至今日資訊時代,光纖通訊已成為互聯網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訊技術不斷進步、改進,但其核心技術仍未有其他技術可以取代。高錕在英國的已故好友Richard Epstein曾說,如果沒有光纖,世人也沒有連接世界的互聯網,「我們將活在一個較狹隘的世界,局限在我們的資訊孤島」。

當年高太黃美芸用《一沙一世界》這個有詩意的題目,代夫在諾貝爾領獎台上演講。這句話不僅解釋了高錕的研究工作,也完美概括了他的人生。演講結束後,席間有人直言,「我年年來聽演講。這不是最生動的,卻是最感人的一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香港薈 的精彩文章:

跟著香港的哥吃遍新界小食
香港書展必逛終極推薦

TAG:香港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