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國燾晚年曾想回大陸養老,窮困潦倒

張國燾晚年曾想回大陸養老,窮困潦倒

原標題:張國燾晚年曾想回大陸養老,窮困潦倒


來源|《黨史文苑》2011年第07期


作者|霞飛

原題《張國燾的最後三十一年》(本文是節選)



晚年張國燾與家人在加拿大的合影


張國燾是1897年出生的。 他投靠國民黨後,於 1948年隨國民黨到台灣時,已經51歲了。 從此時起,到 1979年他82歲去世時止,是張國燾的最後31年。這31年中,張國燾一直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 期間,他曾有過多次選擇。 最後,他憑自己的意志所作出的選擇,決定了其凄慘命運的歸宿。

與國民黨分手


1948 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勝利。 解放軍的隆隆炮聲, 已經響遍了中國北半部。 解放軍兵鋒直指江南,國民黨的巢穴已經危在旦夕。誰都看清楚了: 國民黨必然失敗。 蔣介石開始尋找後路了。 蔣介石選中台灣作為最後的基地, 並派出許多國民黨要員赴台進行先期經營。 國民黨上層很快就都知道了蔣介石的這個意圖,他們紛紛尋找門路或者借口,攜家帶口,避往台灣。此時,在上海辦《創進》周刊、替蔣介石幫腔的張國燾,也摸到了蔣要退守台灣的意圖。 他想:自己與共產黨決裂了,共產黨來了,沒有自己的好果子吃,趕緊開溜吧,現在,國民黨高官們都去了台灣,自己也只好跟著去台灣。於是,在 1948 年冬季,張國燾把《創進》周刊關張,處理完了經濟事務,手頭尚餘數千美元,便全部帶上,去了台北。


張國燾到台北時,許多國民黨高官和上海的商人,已經先一步到達, 佔據了台北市所有的空房子。 張國燾找不到住房,無奈,只得去找國民黨官方求助。 國民黨官員對他卻十分冷淡,當然這另有其因。原因之一,是張國燾投奔國民黨後,雖然搞過一些策反共產黨軍隊的工作,但一無所獲。此後,他雖然多方努力,卻也沒有做出什麼「成績」來。國民黨方面認為他的利用價值已盡,不願意再養他了。原因之二,是張國燾雖然身在國民黨中,卻也自有政見,為人處事,堅持自己的一套,很難溶入拉拉扯扯成風的國民黨上層。原因之三,是張國燾在上海辦《創進》周刊時,雖然也罵共產黨,但卻也表現出了在國共兩黨之間不偏不倚的態度, 好像要獨樹一幟。國民黨方面覺得,張國燾與他們並不是一條心。原因之四,是國民黨到台灣的最初幾年裡,遇到很多麻煩事:台灣當地人不理解他們,反對國民黨入台;國民黨剛剛入台,需要鞏固台灣陣地;國民黨內部也是矛盾重重,其上層正忙於處理各種事務,搞得焦頭爛額。總之,國民黨自顧不暇,根本顧不上張國燾。張國燾幾經碰壁之後,也明白國民黨不會管他了,就不得不自己想辦法。好在他在江西國民黨地方政權工作和在上海辦《創進》周刊時,存下一點錢,他便利用這些錢,在台北租了一所房子,把全家安頓下來。


家裡安頓完之後,張國燾便想接著做事,他還想在台北復辦《創進》周刊。 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打聽原來在他手下工作的《創進》周刊同事的下落。 這些人是分頭跑到台灣來的,現在也都沒事做。 張國燾找到他們一商量,都說願意到台北繼續辦 《創進》。 他們推舉張國燾出頭,找國民黨申請辦刊物,但遇到的卻是一張張冷臉。 張國燾一打聽內幕才得知: 國民黨上層對他辦刊物不放心。有朋友勸他:國民黨現在顧不上辦刊物了,你辦刊物,也沒有人看了,何必呢? 張國燾聽後,覺得有道理,便放棄了在台灣復辦《創進》的念頭。 但是,總不能閑著什麼事情也不做呀? 一家人還要生活呢! 於是,張國燾就又去找國民黨當局,要求安排他工作。 這次,國民黨高官倒是沒有表示不安排,只是一味地拖,害得張國燾跑了一年,國民黨也沒有給他這個國民黨六屆中央執行委員安排工作, 而其他委員們卻都撈到了一官半職。 張國燾回去悶頭一想,終於明白了:國民黨根本就不信任他。 不得已,張國燾只好閑居。 可是,沒過幾天,國民黨方面派人來收張國燾租住的房屋,理由是:這一帶的房子全部闢作東南「行政長官」公署,限於三日內搬走。 張國燾自己花錢租住的房子,也不讓他住,太不像話了。 實在氣不過,他就去找國民黨「行政院」理論。「行政院」一個官員冷冷地說:這事公事公辦,被徵用的房子,不止你一家,你只能另外租房子了。 張國燾與這位官員吵了起來。 這位官員也不讓步,回敬道:你當中執委,是過去的事情了,你現在算什麼? 有本事找共產黨要房子去! 張國燾一聽這話,心裡涼透了。 他回到家中思前想後,決定與國民黨分手。


與國民黨分手,就不能在台灣了,去哪裡? 大陸眼看就要被共產黨佔領了,去不得,只好去香港,那裡是英國人統治的地方,英國人說了算,中國人居住在那裡,共產黨、國民黨都不能把他怎麼樣。 打定主意後,張國燾攜全家遷往香港。

張國燾來到台灣整整一年。 他本來還想與國民黨合作,但他又在思想上與國民黨有隔閡,看不上國民黨上層的腐敗, 他只盼望國民黨方面還能容許他這個有一點不同看法的人存在,給他一碗飯吃。 沒想到,國民黨方面已經決定拋棄他了。 一年來,他到處碰壁,連個差事也沒有謀到,只得離開國民黨。可是,到香港能幹什麼?他心中一點數也沒有。


與第三勢力合不來


張國燾一踏上香港的土地, 就有政客來找他了。 這些政客是什麼人? 他一看便知:顧孟余、李微塵—— — 第三勢力的代表人物。


顧孟余、李微塵原本都是國民黨中的人物,但他們在國民黨中反對蔣介石,與一些人打起了「改組派」的大旗,自然不能在國民黨中呆下去了。 他們中的一些人,在 20世紀 30 年代滲透到共產黨中,也受到清洗,有的還丟了命(張國燾在鄂豫皖搞根據地時,就親自下令殺了不少「改組派」, 但那是他硬給人扣上 「改組派」 帽子後殺掉的—— — 筆者注)。此後,國民黨「改組派」消聲匿跡了,一些人以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的第三勢力的名義, 從事政治活動。 他們主張走英美道路, 在美國人的幫助下搞資本主義。 毛澤東批判過這種第三條道路的觀點, 而蔣介石也反對這種觀點。 於是, 第三勢力代表人物在大陸呆不下去,在台灣也呆不下去,便都跑到香港來苟延殘喘。 顧孟余、 李微塵就是第三勢力在香港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們到香港後,並未閑著,仍然宣傳他們的觀點,組織第三勢力活動。 同時,也在國民黨中拉一些人進來,以壯大自己的力量。 因此, 他們經常關注國民黨上層人物的政治動向和處境。 張國燾在台北受冷落的情況, 他們早就知道。 他們覺得,張國燾在上海辦《創進》周刊,唱的調子與他們的調子有相同之處,便決定拉張國燾入伙。 於是,張國燾一到香港,顧、李二人就找到了他,提出了合作的意向。 張國燾初到香港,一無親,二無故,安身無地,正走投無路,明知自己與第三勢力政見不一樣,也只好答應與他們合作。 這樣, 張國燾便住進了李微塵在香港的空房子里,一家人算是安頓下來。 幾天後,張國燾、顧孟余、李微塵共同商議, 決定成立一個組織, 起名叫 「民主戰鬥同盟」,顧孟余當頭,下辦一個刊物,叫《中國之聲》,張國燾擔任社長,李微塵當主編。


但是,張國燾畢竟是一個政治人物,有自己的政見。他的政見,在本質上是與第三勢力不同的。 因此,三個人辦組織、辦刊物,辦來辦去,差異性就顯現出來了。 張國燾以社長的身份,給刊物定位,要發表宣傳他的政見的文章,而顧孟余、李微塵二人則堅持要發表宣傳第三勢力的文章。 開始,三個人有矛盾也能夠調和解決,後來,矛盾尖銳起來,達到互不相讓的程度。 張國燾感到,自己在那裡勢單力孤,便把他原來在上海辦《創進》周刊的幾個同事拉了進來,把顧、李手下的幾個人排擠出去,這一下,顧、李二人不幹了。 他們私下商議,決定把張國燾趕走。 議定後,他們找了一個機會,與張國燾攤牌了:張先生,我們這裡用不起您這樣的大才,還是請您另謀高就吧,您一家也另找更好的住處吧。張國燾一聽,就明白了。他二話沒說, 第二天就帶一家人搬走了。 好在這一段時間裡,張國燾早就料到自己與第三勢力合不來,遲早要分手的,於是預先留了後路,暗中找到了住處。 因此,他與第三勢力關係破裂後,馬上就又找到了住房。

單幹戶


與第三勢力合不來,鬧崩了。張國燾再也不想加入任何組織了。但是,總要做一點事情,才會有經濟收入,他一家總要生活下去的。做什麼?張國燾想了又想,決定自己單幹。好在張國燾也算風雲人物,作為共產黨建黨時的發起人之一,曾跟隨在李大釗、陳獨秀左右,當過共產黨的高官,創建過鄂豫皖根據地,又當過紅四方面軍的最高領導人,曾率領過近 10 萬人的隊伍。後來他又離開共產黨投靠蔣介石,也曾經是蔣介石的座上客,即使後來在上海辦《創進》周刊,也曾名噪一時。因此,知道他大名的人很多。張國燾決定利用這個條件,寫文章,當自由撰稿人。他自認為,自己寫的稿件,香港的報刊還是愛用的。


說干就干。 張國燾很快訂了幾份報紙, 開始研究時政;形成自己的看法後,便動筆寫時政評論,投給香港的各主要報刊。 張國燾沒有猜錯,他寫的文章,香港的各主要報刊果然愛用。 香港是商業社會, 報刊也搞商業化運作。 為了吸引讀者,往往在一個報刊上,各種政治觀點都有反映,各類政治家的文章都登。 張國燾名聲在外,光是他的這個名字,就夠吸引人的了,何況他寫的文章,還表達了他的一定政見。因此,張國燾投稿,每投必中,且給付的稿酬很高。 這樣一來, 張國燾靠寫稿子得到稿費來生活,一家人在香港倒也衣食無憂。


張國燾在這一時期寫的文章,較有影響的,是他對朝鮮戰爭的評論和對朝鮮戰爭前景的分析。張國燾帶過兵,打過仗,在軍事上不是外行;同時,他也了解共產黨軍隊的作戰作風。 他寫的戰爭前景評論文章, 往往有一點預見性。 這樣一來,他寫的文章,就更有人愛讀了。 那一時期,香港各大報刊紛紛登門求稿,張國燾一時還真應付不過來,只好拚命寫稿。 一篇篇軍事評論,一篇篇時局前景分析文章,見之於香港各報刊,以至於中國和美國的高級軍事領導人,都開始關注起張國燾的軍事分析文章來。

但是,好景不長。 朝鮮戰爭進入打持久戰的階段後,人們的關注點不像以前那樣集中於朝鮮戰場了; 再加上雙方都動用空軍力量參戰,而張國燾是不太了解空軍參戰情況下的戰局的,他後期寫的軍事評論文章,往往流於發空議論。 這樣,他的文章的讀者群就縮小了,香港各大報刊也不再向他求稿了。 當時, 在香港各大報刊上相互爭論的主要文章,不是站在共產黨方面,就是站在國民黨方面,或者是站在第三勢力方面。張國燾寫政論文章,既不傾向於共產黨,也不傾向於國民黨,又不同於第三種勢力,因此,別人不太注意他的文章,他的聲音顯得很微弱。而香港的報刊是喜歡刊登熱鬧的文章的, 這使得張國燾的文章倍受冷落,稿費收入也大幅降低。


連遭兩禍


本來,稿費就是非固定收入,現在,這方面的收入也大幅度下降, 張國燾一家人的生計就成了問題。 他不得不又另想謀生之道。


那時,受朝鮮戰爭的影響,香港的黃金價格直線上升,張國燾便想去做黃金生意。 他在上海辦《創進》周刊時,存下一點錢,到香港寫稿子得稿費,又存下一點錢,兩下加起來,數了數,共有 5000 美金。他把這些錢全部用來購買了黃金,期待著黃金價格上漲,漲到一定程度,再拋出去,兌換成美元,就發大財了。


張國燾用全部家當買了黃金後,黃金的價格一路上漲,他心中高興極了。他長期以來抑鬱的心情好了許多。 張國燾是這樣分析的: 朝鮮戰爭雖然打打停停, 但由於兩大陣營對立,這場戰爭不會結束,會長期打下去,成為持久戰,甚至還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這樣,黃金的價值還會上揚, 他的5000 美元本錢,會變成 5 萬美元、 50 萬美元、 500 萬美元。 他還想, 既然朝鮮戰爭還要打下去,自己就還要寫軍事評論,自己的稿件還是有報刊發表的。


但是, 處在得意之中的張國燾萬萬沒想到,禍事臨頭了。原來,他從未經過商,根本沒有經濟頭腦, 也不知道商場上的厲害, 對香港的經濟情況也一無所知, 並且他也從不研究經濟問題,特別是,他更不了解香港的投機經濟情況,因此,在他一腳踏入投機生意中時, 就註定了日後要跌跤。 再者,張國燾對時局的分析也錯了。 他萬萬沒有想到,朝鮮戰爭經過長期艱苦談判,竟然達成了停戰協議,一路上漲的香港黃金價格,也因此大受影響。 可是,張國燾一向自負,不肯改變自己的初衷,當香港大批購買黃金的人紛紛拋出手中的黃金時,張國燾卻捨不得,總想著黃金的價格還會上漲,自己一下子成為大富翁。 他沒有想到,一夜之間, 香港的黃金價格會大幅下跌。 等他急忙把自己手中的黃金拋出去的時候,黃金的價值,已經降到了最低點,他原來的 5000 美元, 只剩下 2000 美元了, 整整虧了3000 美元。要知道,那個時候, 3000 美元是一個不小的數目,他一家人要靠這個生活的,他本人的後半生,也要靠這個生活。張國燾萬分懊悔,急火攻心,一下子病了,養了好幾天才好起來,但他心中的懊惱卻無從排遣。


遭到此禍不久,張國燾又遭一禍—— — 他老婆楊子烈摔傷了。原來,在 20 世紀 50 年代,要在香港生活下去,每一家都必須有個兩三千美元的準備金,否則,如果有病或者發生其他變故,就難以應付。張國燾搞黃金投機生意賠了本,只有 2000 美元了。這 2000 美元本來是不能動的,但張國燾一家人要生活,又沒有固定收入,只好動用這筆錢。沒過多久,這筆錢也花完了,一家人吃飯都成了問題。張國燾的夫人楊子烈見此情景, 只好到一家商店找了一份事做,每月能有一點收入。但這家商店離張家很遠,楊子烈為了省下車錢,便堅持每天走路上下班,回到家來又要做飯。一天下來,已經很疲憊了, 但還要到菜場去買菜。她畢竟年齡大了, 腿腳不那麼靈便了,一腳踩在一塊西瓜皮上,摔了一跤就爬不起來了。路人將她送到醫院去,並通知了張國燾,張國燾趕到醫院後,一聽醫療費,頓時目瞪口呆。原來,楊子烈傷得很重,臀盤骨摔斷了, 要花一大筆錢做手術。張國燾只好東借西借,借夠了錢來給楊子烈做手術。這一下,他一家又背上了債務,生活越發艱難。而楊子烈的手術也沒有做好,出院後成了跛子,再也無法出去做事。


試圖回大陸養老


正當張國燾一籌莫展之時, 他的大兒子張海威及時給了他補貼,才勉強能夠生活下去。 但是,張海威也僅僅是靠教書為業,薪水並不高,總靠張海威接濟,也不是個辦法。 張國燾只好拚命寫稿, 期望通過稿費收入維持下去,並還上債務。 但此時二戰已經結束,雖說張國燾寫軍事文章是長項,也仍然沒有人看他的文章;寫政論文章,張國燾又是「三不靠近」—— — 一不靠近共產黨、二不靠近國民黨、三不靠近第三勢力,而自己的獨立旗幟又打不起來,因此,這類政論文章也無人愛看。 香港幾家大報刊不像以前那樣用他的稿子了,收到退稿信已經是家常便飯。 張國燾走投無路,便想到了共產黨,想到了毛澤東。他想,毛澤東也許會寬容他吧。


正好, 1956 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八大, 張國燾收集了香港的許多報刊,認真閱讀了上面有關中共八大召開的情況。 他很認真地研究了一番,認為中國共產黨提倡「雙百」方針,政策方面放寬了,毛澤東可能會不計前嫌,容納他,以自己的老資格,中國共產黨方面至少會養活他。 於是,他開始尋找香港與中共有聯繫的人士,以便向中共中央轉達他想回大陸定居養老的意向。 但是, 張國燾仍然腳踩兩隻船,他也通過一些關係,與美國人聯繫,試探能否與美國人合作。 一些在香港的美國人表示,美國方面願意幫助他,並給了他一些生活補助。 這樣,張國燾一方面尋找能夠聯繫共產黨方面的關係,一方面又與美國人接觸。


經過一年多,到了 1958 年,張國燾終於同共產黨方面聯繫上了。 當年 10 月,他在與中國共產黨在香港的人員接觸中表示,願意為新中國做點事情,並請求中共中央提供生活補助。 張國燾的這個意思,很快就傳到了大陸,傳到了北京,傳到了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於 1959 年 1 月5 日將張國燾表達的意思印成內部情況簡報, 報送到毛澤東那裡。 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人早已知道張國燾與美國人有聯繫, 對張國燾生活困難的處境也很清楚。 當時,中美關係十分緊張,毛澤東先提出了這樣的意見:我們是願意幫助他解決生活困難的,但張國燾應該斷絕同美國人的聯繫,不能一面與美國聯繫,拿美國人的錢,又一面拿共產黨的補助。


當簡報傳到毛澤東那裡時, 毛澤東根據他已經想好並且在一定範圍內提出過的這一意見, 提筆在簡報上批道:「應勸張國燾割斷他同美國人的關係。 如能做到這點,可考慮給以個人生活方面的補助。毛注。 」(見《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 8 冊第 30 頁)


毛澤東的意見,得到了中共中央其他領導人的贊同,並且很快就由中共中央在香港的工作人員向張國燾轉達了。 張國燾考慮再三, 最後向中共中央在香港的工作人員表示:我以往是個演員,現在我是一個觀眾了,我還是當個觀眾吧,希望少看到些悲劇。 張國燾說這些話,已經是明確表示不再打算與中國共產黨合作共事了, 更談不到為新中國做點事情了。 關於給張國燾生活補助的事情,也只好作罷。



誠邀有志之士投稿,原創或推薦好文章,我們將第一時間發布您的內容,郵箱:107000701@qq.com


聲明:本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智謀 的精彩文章:

抗戰期間中國遠征軍最悲壯的一仗,8000將士陣亡,沒有放走一個日寇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TAG:古今智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