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菜根譚》十則傳世金言,講透了人生世態!

《菜根譚》十則傳世金言,講透了人生世態!

《菜根譚》明洪自誠著。是一部以語錄體行世、溶儒釋道三家人生哲學的修身處世之書。因汪信民之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之語,名曰菜根譚。內容包括修省、應酬、評議、閑適、概論五部分。

1、春日氣象繁華,令人心神駘蕩,不若秋日雲白風清,蘭芳桂馥,水天一色,上下空明,使人神骨俱清也。

【賞析】春天來臨時,處處都煥發著勃勃生機,一片繁花似錦,令人心曠神怡。然而,春日之勝景卻不及九月清秋之景象,此時,秋高氣爽,雲淡風輕,蘭花桂枝散發出馥郁芬芳,秋水與長空融為一體,天地上下一片空靈澄澈,令人神清氣爽,骨骼輕盈。

2、世人只緣認得「我」字太真,故多種種嗜好,種種煩惱。前人云:「不復知有我,安知物為貴?」又云:「知身不是我,煩惱更何侵?」真破的之言也。

【賞析】世俗凡人因為把「我」字看得太認真,所以養成種種嗜好,惹來諸多煩惱。古人說:「如果不是因為知道有『我』的存在,哪裡會把外物看得如此寶貴?」古人又說既然知道此身已非『我』所有,又如何還會害怕煩惱的侵襲呢?」這句話真是道出了人生的真諦。

《菜根譚》十則傳世金言,講透了人生世態!

3、峨冠大帶之士,一旦睹輕蓑小笠飄飄然逸也,未必不動其咨嗟;長筵廣席之豪,一旦遇疏簾凈幾悠悠焉靜也,未必不增其綣戀。人奈何驅以火牛,誘以風馬,而不思自適其性哉?

【賞析】身著袞衣華服的達官貴人偶然遇見頭戴竹笠、身披蓑衣的漁翁,也不禁會為他那股超俗飄逸之氣所折服,經常舉行奢靡筵席的朱門甲戶如果看到平民百姓那窗明几淨、幽靜閑適的自在生活,肯定會油然而生幾分眷念之情。然而,世人為何沉迷於對物質利慾的追逐,而不去考慮舒展自己的天然本性呢?

4、烈士讓千乘,貪夫爭一文,人品星淵也,而好名不殊好利;天子營家國,乞人號饔飧,分位霄壤也,而焦思何異焦聲。

【賞析】忠烈之士禮讓千乘之國的待遇,貪婪小人爭奪一文小錢,雖然他們的人品有天壤之別,但是他們愛慕聲名的心理與貪圖錢財的心理卻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天子治理國家大事,乞丐沿街要飯,雖然他們的身份有巨大懸殊,但他們憂慮著急的心情卻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菜根譚》十則傳世金言,講透了人生世態!

5、人心有個真境,非絲非竹而自恬愉,不煙不茗而自清芬。須念凈境空,慮忘形釋,才得以游衍其中。

【賞析】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真性情存在的美妙仙境,即使沒有動聽的絲竹管弦之音,也覺得心情恬淡而愉悅,即使沒有煙爐清茶,也覺得氣味芬芳淡雅。只有斷絕心中慾念,擺脫形體的束縛,才能悠閑自如地暢遊在這種美好的境界中。

6、理寂則事寂,遣事執理者,似去影留形;心空則境空,去境存心者,如聚膻卻蚋。

【賞析】執著於枯寂的義理,那麼做事也會流於枯寂。疏於做事而空自講究大道理,就好比去掉了影子卻還想要留下形體那樣讓人覺得不可理喻。只要心靈純凈空明,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總會視為清靜。如果只一味地要求外部環境的清靜,而不理會心中的雜念,那就好比用聚集起來的腥臊味來驅趕蚊蟲般可笑。

《菜根譚》十則傳世金言,講透了人生世態!

7、把握未定,宜絕跡塵囂,使此心不見可欲而不亂,以澄吾靜體;操持既堅,又當混跡風塵,使此心見可欲而亦不亂,以養吾圓機。

【賞析】修身養性還未達到一定火候的時候,應當遠離世俗紅塵的喧囂,使自己不被物質利慾所誘惑,以保持身心的純凈澄澈。品行節操非常高尚的人應當在滾滾紅塵中接受磨練,即使面對紛繁的誘惑,也能保持心智清醒,以培養自己的圓通機靈。

8、心曠,則萬鍾如瓦缶;心隘,則一發似車輪。

【賞析】心胸寬廣的人把家財萬貫視作普通瓦罐般不值一文;心胸狹隘的人卻連一根頭髮都看得像車輪那樣重要。

《菜根譚》十則傳世金言,講透了人生世態!

9、節義傲青雲,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熔之,終為血氣之私、技能之末。

【賞析】具有高尚節操和浩然正氣的人傲視功名利祿,寫出來的文章可以勝過陽春白雪般的高雅之作,但如果不用道德修養來怡情養性,那麼所謂的節氣最終會為一時的衝動所左右,所謂的絕妙文章也不過是雕蟲小技而已。

10、能脫俗便是奇,作意尚奇者,不為奇而為異;不合污便是清,絕俗求清者,不為清而為激。

【賞析】能超凡脫俗就是奇人,刻意標新立異、追求奇特的人並非奇才,而是行為怪異之人,不同流合污就是品行高尚的人,刻意與世俗紅塵劃清界限以博得清白之名的人,並非高雅之士,而是行為偏激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素佛堂 的精彩文章:

《小窗幽記》10條經典語句:志要高華,趣要淡泊
老祖宗的10句經典老話,道盡處世智慧

TAG:素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