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教為輕,身教為重
原標題:言教為輕,身教為重
傳統家教文化不僅主張要用語言教育子弟,而且更重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導子弟,特別注意率先垂範的作用。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此話同樣適用於家庭教育。
司馬光說:「凡為家長,必謹守禮法,以御群子弟及家眾。」認為為人父母者若能言行循規矩以表率之,子女則能自相勸而化;父母言行若不正,徒費口舌。
清人申涵光《格言僅錄》說:「教子貴以身教,不可僅以言教。」
古人對於言傳身教,給我們留下眾多經典故事。曾子殺豬教子的典故就流傳千古。曾子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人,他上承子思,下啟孟子,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曾子就是善於身教的大師,有一天,他的夫人要去集市,兒子哭著鬧著要跟著去。為了不讓兒子跟腳,夫人勸兒子說:「你先回去,等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夫人剛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馬上要去殺豬。
夫人阻止他說:「我不過是和孩子開玩笑罷了,你居然信以為真了。」
曾子說:「小孩是不能和他開玩笑的啊!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等著父母去教他,聽從父母的教導。現在你欺騙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騙別人。母親欺騙了孩子,孩子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用來教育孩子成為正人君子的方法。」於是曾子就殺豬煮肉給孩子吃。
司馬光本人在教育兒子方面也是十分注重身教之道。一次,司馬光看到兒子司馬康隨意翻書,就教導他說:「君子喜讀聖賢書,首先要愛護書籍。讀書前,先要把手洗乾淨,把書桌擦乾淨,墊上桌布;讀書時,要坐得端端正正,態度要恭敬,靜心學習不走神兒。為人要質樸,做事要踏實,具備這些道德品質,才能修身、齊家,乃至治國、平天下。」
在他的教育下,司馬康潛心讀書,修身養性,並以儉樸自律,後來歷任校書郎、著作郎等,在為人、治學方面酷似其父。當時,京洛一帶流傳著這樣一句佳話:「可為人師表者,司馬父子也。」
在身教方面明太祖朱元璋則是帝王中的模範,他處處以身作則,成為皇子們的榜樣。為了增強皇子對社會的了解,朱元璋常命諸皇子出城下鄉,接觸農村生活,了解民間疾苦。
他的目的是:「今使汝等於旁近郡縣,遊覽山川,經歷田野;因道途之險易,以知鞍馬之勤勞;觀小民之生業,以知衣食之艱難;察民情之好惡,以知風俗之美惡;即祖宗陵墓之所,以訪父老,問吾起兵渡江時事,識之於心,以知吾創業之不易也。」
朱元璋還曾親率兒子們走訪農家,察看農民的居住條件、飲食狀況和日常生活。也曾在大內闢地種菜,並召來諸皇子進行現場教育,告誡他們:「此非不可起亭館台榭,為游觀之所,今但令內使種蔬,誠不忍傷民之財,勞民之力耳。」這番告誡的目的就是要讓皇子們從小養成愛惜民財民力的好習慣。
因此,親率教育子女時與其喋喋不休講大道理,不如在子女面前身體力行,做好每一件事,以自己的行為做子女的表率,以收潛移默化之功。
來源 |《嚴以齊家——中華傳統家教文化與當代共產黨人的家風建設》
TAG: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