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柯基的獨白 | 寵物的心理意義
原標題:一隻柯基的獨白 | 寵物的心理意義
大學堂
﹀
﹀
﹀
我叫柯基,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這麼叫,我也就習慣了。
聽爺爺那一輩說,以前走在公園裡、馬路上,遇到的同伴不多。從爸爸那一代開始,「計劃生育政策」放寬,現在品種多樣、隨處可見。我的小主人告訴我,像我一樣的寵物越來越多,這一行業的規模增長超過12倍,估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就超2000億元了,就連現在,貓貓狗狗的數量也達到了8700萬[1]。
雖然我也聽不懂這些數字代表了什麼,我只知道現在狗糧越來越好吃,玩具越來越好玩,睡床越來越舒適,還有最近出門遛小主人時,「小美眉」越來越多了,隔壁小姐姐家就多了一隻博美,不知道「她」會不會嫌棄我腿短。
為我端尿、鏟屎,為什麼還樂此不疲 | 依戀
雖然我只會吃喝拉撒睡,有時還會惹出點小麻煩,但是小主人依然對我不離不棄。我曾經問過類似的問題,那時候的我還不懂。後來才明白,原來這是人類所說的「依戀」,就跟小主人與他媽媽的關係類似。
雖然我和小主人屬於不同的物種,但自從我出生後,小主人就對我無微不至,我也會經常陪著小主人玩,他去上學了我會落寞地在家等他,他快放學了我會喜出望外地去門口接他。聽說有一條叫「八公」的秋田犬等主人的故事已經拍成了電影,我也希望我這麼做能讓小主人知道我是愛他的,希望能和他建立深厚的、跨越種族的情感。
有一次,我和小主人出去玩,然後被他「忘」在了一個陌生的房間里,當時我用我靈敏的鼻子也嗅不到小主人的痕迹,感到特別焦慮、特別害怕。後來小主人說是做了一個「安斯沃斯的陌生情境測驗」來看看我是安全型依戀,還是不安全型依戀[2]。雖然在小主人推開門的那一刻,我飛撲了過去,但我還是覺得這個測驗無聊至極,最終還是在小主人三根火腿腸的誘惑下,並且要求他答應再也不拋棄我的前提下,才勉強搭理他。那幾天我睡覺都睡不安心,害怕被遺棄,成為流浪狗。
親愛的狗朋友,陪著長大、陪著變老 | 心理意義
我有時會想,為什麼這麼多人類願意養我們?憑我有限的狗生經驗,我感覺同伴數量的上升跟社會的發展離不開關係。
你看,宅男宅女和手機低頭族比比皆是,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不計其數。我們雖然不能跟人類進行言語交流,但也會有許多互動,可以降低主人們的孤獨感、提高他們的幸福感[3]。
我還發現,小主人有時心情不好時,晚上會跟我叨咕叨咕好多我聽不懂的話,然後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人類會想得這麼複雜,只能尷尬而又不失禮貌的「汪」兩句,甚至有時他還會替我回答,一人分飾兩角。反正一覺醒來,第二天他還是會元氣滿滿,我也不知道是睡覺功勞,還是我的功勞?
上次,小主人跟我講,他說現在跟他一樣的人越來越多,會把寵物當成一種精神寄託,無聊的時候可以逗一逗,傷心的時候有「人」陪著。當時聽到小主人的「表白」,我可興奮,感覺是狗生最有意義的時刻。儘管已經讓小主人對我產生了依戀,但是他還是說,我的安慰作用不如他女朋友的安慰作用[4],好在他沒有女朋友,不然我就「沒用」了。
除了陪伴之外,小主人還說養寵物確實可以帶來非常多的積極影響。他還舉了好多例子,比如在生理層面,人類與我們的互動可以幫助他們加強運動,促進某些神經化學物質的分泌,提高他們的免疫力[5]。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經常輕輕撫摸我們的頭部可以降低血壓,對康復也有積極功效[6]。但是我搞不懂小主人為什麼總是喜歡拍我的屁股,有時還特意讓走在前面,然後從後面用手機拍我走路的姿勢,讓我怪不好意思的。
小主人還說,在心理層面,養我們可以提高他們的意義感,每次他在外工作的時候,想到家裡有我等著他回來,這種被需要感可以給他帶來心靈上的慰藉,填補他生活上的空虛。並且,對於低齡兒童來講,養我們可以提高兒童的分享行為、自立程度和自尊水平,這些兒童更可能會與同伴分享食物、也更可能主動地照顧比自己小的同伴[7]。對於老年人來說,尤其是長期處於空巢狀態的老人,養我們能夠有效地緩解他們的孤獨感和被遺忘感,提高他們的生活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8]。
那最後,就祝夢想養柴犬的有柴犬,夢想養柯基的有柯基吧。不過我是不會和你們回家的,我還要陪我的小主人。
有人說狗狗是天生的心理諮詢師,因為它們對主人永遠無條件積極關注,無論你貧窮還是富有,疾病還是健康。而關注本身就有一種治癒人心的力量。現實中一些經過特殊訓練的狗狗可以成為兒童心理治療師狗子們真是小天使呀!⊙ω⊙然而我還是想養貓……
參考文獻
[1] 《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取自:http://www.sohu.com/a/168977859_311308
[2] Topal, J., Miklósi, A., Csanyi, V., & Doka, A. (1998). Attachment behavior in dogs (Canis familiaris): A new application of Ainsworth"s (1969) strange situation test.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sychology, 112(3), 219–229.
[3] 張茂楊, 彭小凡, 胡朝兵, & 張興瑜. (2015). 寵物與人類的關係:心理學視角的探討. 心理科學進展, 23(1), 142-149.
[4] Kurdek, L. A. (2009). Pet dogs as attachment figures for adult owners.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23(4), 439-446.
[5] Charnetski, C. J., Riggers, S., & Brennan, F. X. (2004). Effect of petting a dog on immune system function. Psychological Reports, 95(3 Pt 2), 1087-1091.
[6] Wells, D. L. (2009). The effects of animals on human health and well-being.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65(3), 523–543.
[7] 周霞, 鄭日昌, 傅納. (2007). 寵物與兒童社會情緒的關係. 中國心理衛生雜誌, 21(11), 804–808.
[8] 鄭日昌, 傅納, Headey, B. (2005). 寵物犬對「空巢父母」身心健康影響的研究. 心理科學, 28(6), 1297–1301.
作者 | 太一
編輯 | J16
(本文由京師心理大學堂原創,歡迎轉發至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台,徵得作者同意後方可轉載)
TAG:京師心理大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