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年代判別之修胎痕迹特徵
哲理
09-28
古時瓷窯工匠們製作瓷胚胎會在瓷器胚胎底部的「修胎」,不同時代不同區域及不同窯口的修胎方式一般都有所不同。本文將從不同時期瓷器底部修胎的胎痕,綜合瓷器本身顯現資料來判別瓷器的年代。
一、隋唐時期修胎痕迹特徵
隋唐時期使用竹刀或線手工削刮
隋代洪州窯缽底部,施有化妝土
隋代洪州窯缽底部,施有化妝土(也有看北宋時期)
隋早期壽州窯青瓷有明顯線削刮痕迹
唐代晚期越窯碗底似玉璧,一般稱作「玉璧底」
唐代長沙窯水注底部,有明顯線削刮痕迹
唐代長沙窯執壺底部
唐代壽州窯底部,圓餅底(也有看宋代的)
二、宋代修胎痕迹特徵
宋代修胎方式是在旋轉的陶車上用鐵刀削刮
上圖為宋代瓷器燒造方式
宋代陝西耀州窯瓷片底部
北宋湖田窯底部,中間黑色部分為墊餅留下的痕迹
宋代吉州窯底部修胎
宋代景德鎮白瓷葵口高腳碗底部修胎
三、元代修胎痕迹特徵
元代樞府窯印花碗碗底修胎
金晚元初山東淄博窯盤底修胎
元代鈞窯天藍釉大盤底部修胎
元代鈞窯天藍釉碗底部修胎
元代晚龍泉窯印龍紋大盤底部
元代磁州窯底部修胎
四、明代修胎痕迹特徵
明代龍泉窯印花人物大碗底部,圈足厚實
明代龍泉窯印花洗底部
明代龍泉窯淺刻花缽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