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李克紹:嘔吐一症該如何診治?

李克紹:嘔吐一症該如何診治?

嘔吐是胃腸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癥狀,但不要一見到嘔吐就用止嘔葯來處理,因為有些嘔吐,是人體生來就具有的一種祛除病邪的本能。譬如我們有時飲食不注意,吃了一些霉爛或有毒的食物,或貪食過量,胃中脹飽不安,都會引起嘔吐。這樣的嘔吐,能排除胃中的淤積和毒素,對人體是一種保護性反應,是非常有益的。正因如此,所以在某些情況下,還要人為地造成嘔吐,這就是中醫臨床治病八法之一的吐法。

李克紹:嘔吐一症該如何診治?

但是從另一方面講,如果嘔吐不能排除病邪,又不能自己制止,頻頻發作,以致妨礙進食,或者出現其他不適的癥狀,這就是病態,就必須給予治療。

祖國醫學中止嘔的藥物是很多的,這裡介紹幾種常用的、簡單的如下。

(一)生薑、半夏

這是治嘔吐用的最廣泛的兩味葯。我國有名的古代內科專著《金匱要略》中有這樣的記載:「諸嘔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湯主之。」這裡的「諸」,是一般情況下的意思,「谷不得下」,就是影響進食。嘔吐既然影響進食,就不能聽之任之,非治療不可了。小半夏湯是半夏和生薑兩味葯所組成,這就說明半夏和生薑是止嘔的常用藥。臨床處方,也常常是見到嘔吐就加入生薑、半夏。

半夏配生薑之所以能治嘔吐,是因為二葯能把胃的上沖之氣降下去,把胃的痙攣之性緩解開,這稱為降逆和胃止嘔。但是這兩味葯,都是溫性葯,最適用於胃中偏寒的嘔吐,而臨床所見到的嘔吐症,病機是多樣的,並不一定都是胃中寒,因此,要用生薑、半夏治療「諸」嘔吐,在配伍方面,還有其各不相同的「諸」法在。

譬如《壽世保元》上有一首治熱吐的方子:半夏(姜制)6g,干葛6g,青竹茹12g,甘草2.5g,加入生薑、大棗水煎服(劑量據臨床經驗酌改現代劑量,以下同)。

這個方子,實際是小半夏湯加入干葛、竹茹兩味涼性葯和大棗所組成,因為加了涼性葯,也就適用於熱性嘔吐了。

半夏和生薑,如果配伍得法,固然可以治療熱性嘔吐,但是熱性嘔吐還有更簡便的小方效方,就是一味蘆根。

(二)蘆根

蘆根是蘆葦的地下橫根,是治熱吐的特效藥,而且葯源普遍,各地的下窪水潦之處都有。熱吐的特點,除了小便赤黃、口黏口渴以外,還有一個突出的特徵是手心腳心發熱,即使在別的癥狀看不出是熱的情況下,如果這例病人的手足心比較一般的正常人為熱,這個熱嘔的診斷便基本是可靠的。

治療嘔吐,一般不用帶油性的藥品,像瓜蔞仁、桃仁、萊菔子、蘇子等。在寒性嘔吐中用了這些葯,問題還不大;而在熱性嘔吐中,那就一定不要用。因為熱吐需要清涼瀉熱,而油膩之品卻壅氣助熱,所以屬於禁忌之列。

蘆根性寒味甘,能清肺胃之虛熱,止嘔吐而不燥。《金匱玉函經》有這樣一段記載:「治五噎、吐逆、心膈氣滯煩悶,蘆根五錢,煮汁飲。」嘔吐兼見煩悶,嘔吐之後又消除不了煩悶,這就是熱吐。

熱吐在暑熱季節發生的比較多,有的熱吐用中西止吐葯都效果不大,但用蘆根煎飲,卻能很快就好了,它不但效果好,而且不花錢,又氣味清淡,人人能服,真算是熱嘔的聖葯。

(三)蘇葉、黃連

蘇葉、黃連,主治濕熱嘔吐。什麼樣的嘔吐叫濕熱嘔吐?顧名思義,「濕熱」是又濕又熱,患者必舌苔又黃又黏膩,或者嘔出酸苦黏液。這樣的嘔吐,常見於有慢性胃炎的患者治療時可用二陳湯加入蘇葉和黃連。二陳湯是半夏、橘紅、茯苓、甘草四味葯再加入生薑煎服。這是一個除痰的方劑,方中已經包括小半夏湯在內,可以治痰多的嘔吐。但若用以治濕熱嘔吐,因為它燥濕清熱的力量不大,也就達不到止嘔的效果,因此,方中還提要加入黃連、蘇葉,因為黃連能清熱,又能燥濕,蘇葉能降氣,又能止嘔,所以效果更好。

蘇葉、黃連加入二陳湯內,蘇葉一般可用10~15g,黃連可用5~9g。但如果濕熱僅限於胃上口,沒有大量的酸苦之水,卻嘔噦頻繁,又嘔不出什麼時,只用少量的蘇葉、黃連,不加入其他藥物,效果也很好。

鄰人王某,男,50多歲,農民。偶爾似覺感冒,但沒有明顯的寒熱癥狀,卻頻頻作嘔,又嘔不出什麼,從早至午,幾無休止,非常苦惱,求治於余。經診察後,既不是寒吐,也不似單純的熱吐,舌苔微黃薄膩。即斷為濕熱嘔吐,用黃連1.5g,蘇葉1g,水煎服。

病人第二天來訴,此葯服下之後,胸中覺得十分拘緊,像有人用手大力抓住一般,想有意地試作嘔吐,也不能了。自後再未服其他葯,嘔吐也未再作。

蘇葉黃連止嘔方,來源於薛生白的《濕熱條辨》,其方是黃連三五分,蘇葉二三分,煎服。治濕熱證「嘔噦不止,晝夜不差」。「三五分」、「二三分」合1g左右,這樣的小方,為什麼能治嘔噦不止這樣的重病?說起來也真有趣味,不要看他晝夜嘔噦不止,其實這並不是什麼重病,只不過是胃上口有點濕熱,濕熱刺激,才引起嘔吐,而嘔吐卻排除不掉這樣的濕熱。所以才晝夜不止。用少量的黃連、蘇葉,消除掉局部的濕熱,不再刺激,也就不嘔了。

蘇葉、黃連有這樣的止嘔效果,所以有人治孕婦嘔吐,也加入這兩味葯,但要知道,所有的止嘔葯都有針對性,蘇葉、黃連同樣也不能隨便亂用。

(四)伏龍肝

伏龍肝俗名灶心土,是農村中燒雜草的爐灶底下年久燒成的紅褐色土塊。不要看不起這樣的干泥巴塊,它本質沉重,性能下降,氣香性溫,暖脾溫胃,在胃氣太虛,水葯不受,別葯入口即吐的情況下,用伏龍肝卻有立竿見影之效。

1957年的一個夏天,余由家中返回診所,一路上經過炎熱太陽的暴晒,和強烈耀眼的陽光照射,乍一進所,覺得屋子甚暗。忽聞室內有呻吟聲,定睛細看,才看出是本所會計員。原來他患急性胃腸炎、劇吐劇瀉一晝夜,已嚴重脫水。我看了以後說,我用點葯看看。所內另一西醫因為服藥即吐,主張停用一切藥物,讓胃休息,聽其自然恢復。我覺得西藥不行,還有中藥,大方不行,還有偏方。便到鄰家,從土灶里掘取灶心土一塊,有小雞子大,放在碗內搗碎,沖入開水,攪了幾下,等粗渣沉澱後,將帶土黃色混水,傾入另一碗中,乘溫喝下。

一大碗混黃水,病人一口氣喝下,竟未再吐。病癒後,患者追述說:「那葯真香。」伏龍肝味香,正常人是體會不到的,這隻有在胃氣大虛的情況下,才能覺出味香。中醫講「香入脾」,這證明兩點:一是脾胃之氣太虛,二是葯極對證。

由於伏龍肝能鎮吐,所以臨床時對於一些艱於服藥的人,怕服藥引起嘔吐,常常先用伏龍肝煎水,再用此水煎藥,往往可以避免服藥後引起嘔吐。

綜合以上所述,常用的止吐葯可以分為四組:

①半夏、生薑:適合於胃中偏寒的嘔吐。尤其是生薑一味,就是止嘔的特效藥,如《食醫心鏡》記載,治嘔吐不止,用生薑60g,加醋,用銀器煎,連渣服下。

②蘇葉、黃連:適合於濕熱嘔吐。尤其是蘇葉一味,就能治於噦。《千金方》載:卒啘(乾噦)不止,香蘇濃煮,服三升(三大杯)。

③蘆根:治熱吐。

④伏龍肝:治胃虛水葯俱不能受之吐。

以上諸葯,都是以止嘔吐為目的。但是嘔吐畢竟是現象,而不是疾病的本質。有些病,嘔吐就是主症,嘔止了,也就是病好了。

但是還有一些病,光治嘔吐是不行的,還要找一找所以導致嘔吐的原發病。譬如腸梗阻、尿毒症、腦病等,這些病出現嘔吐,只是主病中的一個次要癥狀,主病好了,嘔吐也就停止了。因此,臨床見到嘔吐,不能都以單純止吐為目標,用藥不效,還要考慮其他一些原因,或送入醫院,以防止耽誤病情。

——END——

⊙版權聲明:本文摘自《李克紹醫學文集》,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李小五

⊙運營編號:GYZX000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醫在線 的精彩文章:

憋屁、憋尿、憋便,最後都憋去哪兒了?看完再也不敢憋了~
延緩衰老,難道「枸杞+保溫杯」就夠了?

TAG:國醫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