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別把你的「勤快」給了孩子,他不需要,他需要你的「懶」

別把你的「勤快」給了孩子,他不需要,他需要你的「懶」

我們經常會看到孩子說:「將來我要怎麼怎麼樣」「如果是我,我會怎麼怎麼樣」。而實際上呢,他們會這麼做:

「兒子,幫媽媽拿一下拖把。」

「我在看動畫片呢!你自己拿吧!」

「兒子,周末大掃除,你要干點什麼呢?」

「我周末要複習功課,大掃除太浪費時間了!」

每當父母們想讓孩子做點什麼的時候,他都會找各種理由來拒絕父母。有些父母心疼孩子,不捨得孩子吃苦,也不捨得孩子難過,就由著孩子的性子來,什麼活兒都不讓孩子做。時間一長,孩子就養成了懶惰的習慣。

一位心理學家曾說:「生性懶惰的人不會成為一個成功的人,生性懶惰的人只會成為一個失敗者。成功只會降落在那些辛勤勞動的人身上。」有一位哲學家說過:「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頂的生物只有兩種:一種是鷹,一種是蝸牛。資質低下的蝸牛能登上塔尖離不開兩個字——努力。」行動遲緩的蝸牛一旦缺少勤奮的精神,那它也只能停滯不前。同樣,懶惰的孩子也很難振翅高飛。試問,哪位父母不希望孩子將來能成就一番事業呢?所以說,父母們不僅要讓孩子克服懶惰,還要讓孩子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巴甫洛夫有一個「懶」父親,在巴甫洛夫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對他進行勞動教育。有一天,父親把巴甫洛夫帶到地里,用手指著一塊翻好的地說;「兒子,我們在這片地里種滿菜吧。」

巴甫洛夫皺著眉頭說:「爸爸,可我不會呀!」

「不用擔心,爸爸來教你。」

就這樣,巴甫洛夫跟著父親開始學種菜了,他拿著小鏟子不停地翻土、撒種子、澆水,一天很快就過去了。幾天後,種子就發了芽,巴甫洛夫覺得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幾個月後,他們種的菜已經熟了,爸爸就帶著巴甫洛夫擇萊、除雜草、施肥……後來,父親又開始讓巴甫洛夫學木工活,他買來了鑿子、鋸子,還有一些木頭。他先給兒子做了個實驗,做出了一個精美的小板凳,然後再告訴巴甫洛夫板凳是怎麼做出來的,好奇的巴甫洛夫便跟著爸爸認真地學了起來。

沒多久,小巴甫洛夫就可以自己做簡單的傢具了。除了親手教巴甫洛夫種菜、做木工活外,父親還教會了他養花、除草、給樹木嫁接等技法。

巴甫洛夫的父親認為,孩子的勤勞的手就相當於一雙立足於社會的腳。

巴甫洛夫的父親是個好的「懶」父親,他把一個父親的愛都傾注於孩子身上,但卻沒有讓孩子覺得有負擔感。也正是在父親的「懶」,深深影響著年少的巴甫洛夫,讓他從小就養成了不怕苦、不怕累、堅持「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良好習慣。

與「懶」父親相比,張先生是一位「勤快」父親,我們來看看「勤快」父親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吧!

張先生有一個11歲的兒子,叫豪豪。豪豪今年上四年級了,在班裡的成績排在中間,從一年級到四年級,他的成績總是這樣,不好也不算不壞。

張先生和妻子都是工程師,經常去外地出差,經常把豪豪放在爺爺奶奶家。但只要一放假,就會非常疼愛豪豪,對他的生活和學習有著很大的「幫助」。比如:怕豪豪削鉛筆削到手,就「幫」他把鉛筆削好;怕豪豪背書包累著,就「幫」他把書包背著……

張先生夫婦的過度疼愛,讓豪豪的動手能力越來越差。每次班級有什麼大掃除或者其他活動,豪豪都表現得很差勁,以至於同學們不願和他做搭檔。而豪豪也會退縮,我各種理由來逃團體活動。

在家裡,豪豪的動手能力也被張先生一一「代勞」。除此之外,張先生不光給他報了美術班、外語班、奧數班,還報了作文班。一到周末,張先生就不辭辛苦地接送豪豪。

又到周末了,張先生要送豪豪走的時候,豪豪只好裝病,說不舒服,可能生病了,他的小伎倆可瞞不過張先生的「火眼金睛」。

後來,豪豪的這種情況越來越多,張先生就一直說他:「沒用」「沒出息」。為此,張先生還打過他,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

爸爸的過度疼愛,讓豪豪產生依賴心理,從而導致他不願動手動腦,遇到集體勞動就畏縮不前;爸爸過於勤快了,硬逼著他學奧數、學外語。他的這種教育方式,讓豪豪產生了一種抵觸和厭學的情緒。無奈的豪豪能做的就是靠裝病來逃避。

豪豪裝病的事情既反映出爸爸過於嚴格的要求,也反映出自己意志軟弱、不獨立、不自強的表現。

有很多父母都會像張先生一樣,過於勤快,以自己的思想來代替孩子的思想。這不僅讓孩子失去獨立思考的機會,不敢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且還讓孩子沒有了自主自強的意識,遇事只會逃避、畏縮,不願意參加各種集體勞動等。

其實,父母們不用「太勤快」,而是應該適當懶一點,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間,讓他自由飛翔。孩子雖然小,但也有自己做決定的權利。當孩子能自己能作決定的時候,父母們就要告訴他: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一個能對自己負責任的孩子,就算是走出校門,走出向社會,他也能夠獨當一面,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以及爭取自己的權利。因此,父母們不妨做一個「懶」父母。

要知道,父母們的責任絕不僅僅是保護孩子不受到外界的傷害,還要幫助和引導孩子認識世界、應對各種困境的方法。因此,父親要學會理性地愛孩子,把對孩子的愛「藏」起來,才能讓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才能培養出健康、獨立、自信的孩子。

每日持續分享有價值的育兒經驗與心得,讓我們與孩子一同成長。歡迎評論區留言轉發,收藏,關注本賬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同成長的粑粑 的精彩文章:

怪不得孩子不願回家,原來孩子不喜歡你,是你沒有抓住孩子的心
你想做個與孩子有良好溝通的好爸爸,就請從肢體語言開始吧

TAG:一同成長的粑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