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甲午:慈禧為慶壽揮金如土,日本天皇節衣縮食造軍艦!
原標題:解密甲午:慈禧為慶壽揮金如土,日本天皇節衣縮食造軍艦!
1894年7月25日,豐島海戰打響。8月1號,中日正式宣戰,甲午戰爭全面爆發。
豐島海戰
就在7月25日,豐島海戰打響的當天,日本陸軍混成旅4000人在大島義昌的帶領下,從漢城出發進攻牙山方向的清軍,沒想到將領葉志超竟然一觸即潰、一路奔逃到平壤。
葉志超
大島義昌
清軍不戰而退,光緒大為光火,在他的多次催促下,盛軍衛汝貴、毅軍馬玉昆、奉軍左寶貴和練軍豐升阿先後趕到平壤。8月9日,清軍形成四大軍會師之勢。
衛汝貴
馬玉昆
左寶貴
8月21日和28日,葉志超和聶士成先後率殘兵進入平壤。此時,清軍駐守平壤的總兵力,計步、馬、炮約15000人,擁有野炮4門、山炮28門、速射炮6門,貯存足夠全軍一個月食用的軍糧。
葉志超 聶士成
光緒為激勵葉志超戴罪立功,便任命葉志超為平壤諸軍總統。平壤前有大同江、後靠險峻高山,且城牆高大堅固、易守難攻,號稱朝鮮「第一雄鎮」。清軍按李鴻章「先定守局,再圖進取」的方針,在平壤趕修工事,擇險分屯。
圖為清軍在大同江平壤段架設的船橋
從船橋里看大同江北岸的平壤城
圖為船橋里的清軍堡壘
平壤街市
遠在京城的光緒帝不斷的下旨,催促清軍迅速出擊,南下奪回漢城。然而,葉志超既不按光緒說的南下進攻,也不按李鴻章說的擇險據守,而是一心只想著躲在平壤城就高枕無憂了。
就在此時,清軍軍營內突然傳出衛汝貴「私運餉銀八萬兩回籍」的消息。大戰當前,軍心渙散,怎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因為,那個年代老百姓當兵,就是圖幾兩銀子。在他們心裡,自己的命當然比那幾兩銀子重要。因此,那時一旦要打仗,就常常出現士兵把衣服一脫,偷偷跑回家的現象。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清軍軍官想出了扣壓軍餉的辦法。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壓工資,等打完了仗,再發餉。
衛汝貴
既然「壓工資」是常態,那為何會變成衛汝貴 「私運餉銀」的罪名呢?原來,這一切都源於清廷內部的派系鬥爭。當時,以光緒帝老師翁同龢為首的「清流派」,就是李鴻章的死敵。
清流派代表人物翁同龢
衛汝貴是當時李鴻章手下統管軍力最多的一個淮軍將領。因此為了攻擊李鴻章,清流派便趁機編造了衛汝貴的罪名。大敵當前,流言四起,軍心難免動搖。然而,此時對於清軍來說,最大的威脅還不是朝堂之上的派系鬥爭,而是前線營帳里幾位統軍大將之間的面和心不合。
入朝清軍
牙山一役,葉志超已經兵稀將寡,再加上他不戰而逃、謊報戰功,更加不能服眾。然而,就在清軍將領們各自為政,互不服氣的時候,日本卻上演了一場「將相和」。
明治天皇
當時,在軍方威望極高的陸軍司令官山縣有朋決意親自指揮平壤戰役。要知道,這個山縣有朋可是個狠角色,被稱為「日本陸軍之父」 。他將自己全部的精力和能力都用在了改革軍制上,一首打造出日本的現代陸軍部隊。
山縣有朋
明治天皇擔心這位立功心切的老將到前線後很可能會一意孤行、不顧大局。因此,在山縣有朋出發前,明治天皇召見了他和伊藤博文,第一條就是囑咐兩人「軍國大計應文武配合、周密計議」。就這樣,日軍出征之前,天皇親自出面,主演了一場「將相和」,不僅大漲士氣,更穩定了全局。
伊藤博文
與此同時,日本民間一直流傳著明治天皇「每天少吃一頓飯,省錢造軍艦」的說法。當前線的日本軍人得知這個消息,人人涕淚橫流,呼號之聲滿營。雖然天皇餓肚子的說法有些誇張,但明治天皇確實節儉了開支,皇后也把自己的首飾捐了出來。然而,咱們大清王朝的最高統治者,紫禁城裡的慈禧皇太后,卻在為自己的六十大壽花錢如流水。
1894年9月8號,山縣有朋率38艘運兵船,在日本聯合艦隊的護送下,經過4天的航行,抵達仁川。
圖為日軍在仁川港登陸
9月12號,日軍以一萬七千餘人的兵力,將平壤圍了個水泄不通。一場惡戰,近在眼前。面對來勢洶洶的日軍,怎樣的命運在等著平壤城內的清軍呢?明天繼續為您解密《沉沒的甲午》之《血戰平壤》!
※「76號」丁默邨和李士群曾與戴笠講和,為何後來出爾反爾?
※日本人為侵佔朝鮮不擇手段,給袁世凱設下連環局!
TAG:大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