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洋軍閥時代老照片:女子有氣質 男人還留辮子

北洋軍閥時代老照片:女子有氣質 男人還留辮子

民國初年女子合影。這些老照片拍攝於袁世凱去世之後、皖系倒台之前的時間段,大致在1917-1920年。那幾年北洋軍閥內部紛爭不斷,國民黨在南方發起了護法戰爭,本文選取的照片展現了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的社會面貌和百姓生活實況。

1919年,北京街頭的剃頭師傅和他的顧客。從這些影像史料來看,底層百姓的生活跟前清相比沒有明顯改進,依然貧窮落後;而上層人士則過上了時尚的生活,大量吸收了西方元素。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學的學生在做實驗。袁世凱之死是軍閥割據時代的開始。這幾年,皖系大佬段祺瑞以國務總理身份把持北京政府實權,大總統先後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擔任。皖系、直系、奉系以及南方軍政府之間的明爭暗鬥持續不斷。

1917年夏,北京街頭張勳的「辮子兵」。1917年,張勳和溥儀鬼迷心竅,不甘寂寞,亂鬨哄搞了個復辟,結果熱鬧了12天就被段祺瑞打散了。這件事導致張勳從此退出軍界政界,段祺瑞贏得「再造共和」的美名,進一步抬高了身價。

1917年7月12日,段祺瑞的「討逆軍」圍攻復辟帝制的張勳「辮子軍」,張勳逃至荷蘭公使館內避難。

氣質清新脫俗的年輕女子。西方列強在打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中國的侵略放鬆,這本是發展經濟的良好時機,但是軍政頭腦忙於爭權奪利,對民生關注不夠。這幾年城市的工商業有所發展,農村的狀況依然不容樂觀,輕微的天災人禍就能讓一些人陷入饑荒。

1918-1919年間,內蒙古海拉爾,戴枷示眾的犯人。當時在蒙古族之中,生活方式和社會習俗還保留著清朝的習慣,男子留辮子,官員穿清朝的官服。

妙峰山上戴枷的男子。他戴枷坐在一座廟的外面,不是因為犯罪受罰,而是一種信仰習俗:向神主贖罪或者還願。

茶攤,兩男子還留著辮子。清朝滅亡之後,大部分男子都剪掉了頭上的長辮子。但也有人抵制剪辮子,甚至宣稱「吾頭可斷,辮不可剪」。1917年張勳復辟時,北京城內百姓紛紛四處尋覓假辮,成為一個很滑稽的插曲。1928年5月,南京國民政府出台《禁蓄髮辮條例》,可見當時還有部分男子未剪辮。

這個男孩衣衫破舊,在高興地啃一塊餅。他是北京郊區一座煤礦的童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七七事變」現場:第29軍將士奮起抗日死傷遍地
清朝宮女能像魏瓔珞那樣升為主子么?其實大部分很悲慘

TAG:小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