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堪稱三國頂級虎將,卻因家世卑微遭輕視?他面前孫權不敢放肆
文:立早閑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老子英雄兒好漢。這句俗語用在東漢三國時江東孫氏父子再合適不過。老子孫堅,世人稱為「江東猛虎」;長子孫策,眾人呼為「小霸王」;次子孫權,時人罵為「孫十萬」。父子三人都是當世豪傑,亂世英雄。老子孫堅更是孫氏基業的創始人,氣度不凡,為時人所重。
孫堅,先為縣吏,然殺賊成名而被推薦為校尉,後平亂有功而被任命縣丞。特別是帶兵平亂這一事,《三國演義》原著有詳細記載:後會稽妖賊許昌造反,自稱「陽明皇帝」,聚眾數萬;堅與郡司馬招募勇士千餘人,會合州郡破之,斬許昌並其子許韶。刺史臧旻上表奏其功,除堅為鹽瀆丞,又除盱眙丞、下邳丞。孫堅斬殺賊首,大功一件,才被任命為縣丞。
正如毛宗崗在此處有一批語值得慢慢品味,即有此大功,只除一丞,可笑。不管是鹽瀆,還是盱眙,甚至是下邳,都是東漢徐州治下的縣。在漢朝的地方官制中,超過一萬戶的縣設縣令,低於一萬戶的則設縣長。縣丞,以輔佐令長,隸屬縣令或縣長之下,主要職責是文書、倉庫等的管理。縣丞,這個位置對孫堅來說,雖然無法發揮他在軍事上的長才,但為官期間的風評倒也不差,稱得上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儘管如此,孫堅仍苦於無法脫離縣丞,繼續往上攀升的機會。
原因如下。
其一,家世太低下。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孫堅的家世有為官說和種瓜說兩種。為官說的根據是吳國史官韋昭在《吳書》中說「堅世仕吳」,但對於孫堅父祖們的姓名與官職,卻沒有留下任何紀錄。吳書中不摘錄孫堅父祖們的名字與官職,或是官位太小不值一曬,或是孫家根本就是平民百姓。所謂「堅世仕吳」,不過是韋昭幫孫吳政權漂白家世的隱諱之筆,真正的歷史事實雖已難考。種瓜說的依據是南朝宋的劉義慶在其所撰的志怪小說《幽明錄》中提到:孫鍾,吳郡富春人,堅之父也。少時家貧,與母居,至孝篤信,種瓜為業。這是稗官野史所提供,只能印證史書記載,還原可能存在歷史真相。不管是為官說還是種瓜說,相對門閥士族,同屬於出身低下,上不檯面。特別東漢末年的門閥制度下,孫堅這樣的出身很難當上官,或只能世代為吏。
其二,武夫被輕視。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孫堅為官途徑與東漢的仕官正途相左。東漢的仕官正途是薦舉制,由各州刺史與各郡國太守、國相每年推薦轄內的孝廉,被推薦的人要前往京城洛陽參加考試,考試通過者被稱為郎,為郎期滿以後便會被中央派任官職。孫堅未經薦舉制,純粹靠上陣打仗立下軍功而任官不僅不受朝廷所倚重,甚至被世人所輕視,稱之為武夫。所以孫堅的仕途相當坎坷,在縣丞位置徘徊九年多。
其三,朝中無人撐。
朝中無人莫做官,朝中有人好當官。朝中有人,官運亨通,好運連連,一年一跳,三年一大蹦,突飛猛進;朝中無人,仕途黯淡,三年一換,九年一大換,原地踏步。依循東漢仕官正途步入政治舞台的郎,在京師洛陽期間就有機會結識中央的達官顯要或皇帝身邊親近之人,從而為自己日後的仕途鋪路。孫堅靠軍功入仕,天生就缺乏這種結交上層的機會。為此,孫堅只能靠實力和時機等待龍騰虎躍之時。
孫堅以平定叛亂為軍功步入東漢仕途,從縣丞做起,一下子連當三個地方的縣丞。孫堅卻樂縣丞不疲,做精縣丞之職,厚植實力,如猛虎般卧著縣丞之位,靜待有朝一日衝下山的時機出現。
※此人智勇雙全,堪稱漢末頂級戰將?曾對決張角董卓,最後越混越差!
※此神仙號稱盪魔天尊,實力直逼玉皇大帝?孫悟空降妖,他卻不肯出馬!
TAG:白馬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