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收復遼東的獨創戰術,為何明末君臣卻做不到?

朱元璋收復遼東的獨創戰術,為何明末君臣卻做不到?

原標題:朱元璋收復遼東的獨創戰術,為何明末君臣卻做不到?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一:朱元璋的歷史創舉


在艱苦卓絕的十四年抗戰時代,那些死心塌地為日本人做走狗的漢奸們,也常把一句話掛嘴邊:「中國以前何嘗有東北五省(今天東三省),奉天(瀋陽)本來就是滿清帶來的嫁妝」。


不過,只要稍微懂點歷史,就完全可以給這類漢奸們,狠狠甩幾個耳刮子:「你這漢奸的歷史知識,怕是鬼子教的吧」。


因為,且不說中國歷代封建王朝,對於東北大地無可爭議的主權,就連清朝之前的明王朝,在明太祖朱元璋開基建國後,就不停向著遼東大地推進,終於在1388年發起總攻,迫使盤踞遼東的北元名將納哈出及二十萬北元軍投降,包括今天東三省在內的遼東大地,就此納入大明版圖。只此一事,就足以把「滿清嫁妝」之類的論調,啪啪打到臉腫。


而且,也同樣是在這場持續二十年的「朱元璋收復遼東戰役」里,煞費苦心的朱元璋,也祭出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個經典戰術妙筆:跨海登陸作戰。


洪武四年(1371),在北元王朝退守遼東,對中原形成巨大威脅的情況下。面對依託遼西走廊死守的北元軍隊,朱元璋一面從陸路施加軍事壓力,一面派大將馬雲從蓬萊出海,跨海登陸遼東半島,一口氣拿下遼陽瀋陽等重鎮,遼西走廊的元軍不戰自潰,先後向明王朝投誠。大明朝進軍東北大地的跳板,就此穩穩踩住。十七年後明軍那場俘虜遼東二十萬北元軍的經典收復戰,就是這場「跨海登陸」打下基礎。


而且當時馬雲將軍的登陸地點,就是赫赫有名的旅順口。之所以取名為「旅順」,也正因這場戰爭一帆風順,因而戰後將此地以「旅順」命名,吉祥的名字,縮影了明軍一場精彩的進攻。


但是,如果看看明末自努爾哈赤造反起,後金(清朝)盤踞遼東,把明朝拖入兩線作戰困境的一幕,昔日朱元璋「跨海登陸」的威武,卻也換得一聲嘆息:既然明初的時候,明王朝已經擁有了強大航海力量,可以對遼東發起跨海征討,那為何明末的大明君臣們,明明擁有對後金(清朝)絕對的海軍優勢,卻寧可大把砸錢砌牆修防線,也不想出奇制勝,從海路對敵人發起攻擊呢?


其實啊,要說明末沒人這麼想過,那還真冤枉。


二:想得到做不到


海上攻擊的巨大威力,但凡有點水平的明朝官員,又豈能不知?早在明朝天啟元年(1621)六月,努爾哈赤的八旗軍已經席捲遼陽瀋陽,遼東大半土地陷落的時候。臨危受命的遼東經略熊廷弼,就提出了「三方布置」戰略:明軍在廣寧設立正面防禦,牽制八旗軍的正面攻擊,同時在天津登萊設立水師,經海路攻擊遼東,這樣水陸夾擊,就能先收復遼陽,一舉大破困局。參考二百多年前馬雲將軍跨海取遼陽的一幕,熊廷弼的「三方布置」,堪稱一次「升級版」。


但比起朱元璋時代的令行禁止來,滿懷「三方布置」雄心的熊廷弼走馬上任,卻立刻陷入了糟心的黨爭里。作為他下屬的遼東巡撫王化貞,仗著朝中東林黨撐腰,處處跟熊廷弼頂牛,深思熟慮的「三方布置」,這下變成了「三方打架」,勞心勞累的熊廷弼,被有背景的王化貞鬧的啥都沒幹成,明軍防務也亂七八糟。

待到努爾哈赤「慕名來攻」時,一盤散沙的明軍更是瞬間稀里嘩啦,連作為「三方布置」的廣寧也丟掉。事後明王朝不問青紅皂白,把熊廷弼王化貞全下獄,跨海攻擊的夢想,還沒見影就泡了湯。


但惦念「跨海攻擊」的,也不止一個熊廷弼。就在廣寧兵敗,熊廷弼蒙冤前後,明朝御史賈毓祥就發出疾呼,建議明朝在當年馬雲將軍登陸的旅順口設立重兵,既可以鞏固防線,更可以作為水路進擊的基地。天啟三年(1623),一直在東江地帶血戰的明軍毛文龍部,也踐行了這個判斷。毛文龍曾經以旅順為基地,在天啟三年七月攻取金州,卻因兵力單薄退了回來。連接登萊的旅順,也曾在天啟與崇禎年間,多次遭到後金攻擊。可見,對於「跨海攻擊」的威脅,後金這方,也是十分忌憚。



但是,哪怕坐鎮東江的毛文龍,多次以海路發起襲擊,可由於兵力有限,他的進攻也只能是游擊戰而以。而且困守東江的他,也因為糧餉問題,多次與明王朝的官員們發生衝突。巨額的軍餉惹得明朝朝中不懂兵的文官們嘩然,各種彈劾年年打來,餉銀軍糧也常被剋扣。這支活躍在遼東後方的水軍,也始終難以壯大。毛文龍生前就曾感嘆:「外有強敵內有公卿,必死不久」。這句感嘆,恰言中了他後來被袁崇煥所殺的命運。

但毛文龍死後,東江鎮越發渙散,皮島等地也逐漸落入後金手中。昔日作為「三方布置」基地的登萊呢?崇禎年間時,又爆發了登萊軍變,明軍原本駐紮在這裡,準備水路攻擊後金的部隊。卻在增援前線的路上,被吳橋當地的士紳欺壓,以至於憤然造反。造反被彈壓後,又突圍投奔了後金,把明朝強大的火炮技術全數奉送。登萊巡撫孫元化,這位帶兵能力欠缺,卻有著高超火器研發能力和戰略規劃能力的人才,也被崇禎一怒砍了頭。


「跨海進攻」這事,就此成了泡影,再好的想法,攤上這樣一個內鬥激烈且帝王短視的明王朝,也很難擰成一股繩去辦。


但更重要的一個事實是:就算明末的君臣們,沒有上面說的那些破事,跨海收復遼東,卻也不是短期能辦到的,原因更殘酷:沒船。



三:被糟光的大明海軍


當年朱元璋敢於跨海進攻,關鍵在於初見強大的海軍家底。明朝開國時,朱元璋就高度重視海軍建設,沿海各衛所,必須要配備大批精良戰船。洪武四年時,明朝的沿海戰船,已有兩千多艘的規模。且多是高大且裝備精良火器的樓船,征服渤海灣?當然做的到!


明末呢?以賬面實力說,明朝海軍比起明初,自然是大大升級,特別是從嘉靖年間起,明朝傳統的福船廣船等大型戰船,充分吸收西班牙葡萄牙戰艦的優點,戰艦性能與火力水準都大大升級。萬曆三大征里的朝鮮戰役,明朝更是靠著絕對優勢的海軍,才把上千艘規模的日本艦隊,活活碾死在了露梁海面。但到了努爾哈赤起家遼東時,當年強大的大明水師,早已經被糟蹋光了。


自從萬曆皇帝在位中期起,明朝的財政危機就越發嚴重,由於朝政效率低下與深重腐敗,商品經濟發達的明王朝,竟無法獲得良好稅收,土地兼并的加重,更叫農業稅收入直線暴跌。缺錢的明王朝,也常用一簡單粗暴的省錢辦法:裁軍。平日看上去沒用的水師,也就被一裁再裁,比如以水師強大著稱的廣東福建,到天啟年間時,水師都裁得只剩下十來只船,且昔日縱橫東亞海洋的強大福船廣船,幾乎都被裁光。



而在面對遼東的登萊旅順地區,明朝水師的情況就更慘淡,努爾哈赤造反前的萬曆晚期,登州與旅順這兩個昔日海防重鎮,水師加起來不到4000人。戰爭爆發後雖說努力恢復,但能夠跨海作戰的大船依然極少。多的不過是運輸糧食的中小型船隻。當年擁有強大火力且痛擊日本的大型福船廣船,在登萊基本看不見。


這樣的水師家底,就算明王朝政通人和,全力擴充軍力,想要跨海攻擊,也不是一朝一夕。何況重建強大水師,需要的是更天價的軍餉投入。為毛文龍的軍餉都斤斤計較的明朝短視君臣們,又怎會同意?


一個黨爭內鬥不止的明王朝,又偏偏要為上一代的短視買單。這樣的晚明,想要幡然振作,確實步履維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智取生辰綱」里,楊志他們買酒解暑氣,不會越喝越熱嗎?
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神秘古國,在諸侯紛爭中沉浮二百年

TAG:我們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