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晉繁盛一時的太康之治,為何只是曇花一現?

西晉繁盛一時的太康之治,為何只是曇花一現?

原標題:西晉繁盛一時的太康之治,為何只是曇花一現?


作者: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在大家心目中,西晉是一個以短命和混亂而著稱的朝代。實際上,西晉也曾有一段世人稱頌的「治世」,筆者就為大家來簡單介紹一下這段為人忽略的歷史。



晉武帝司馬炎


所謂「太康之治」,由於其發生在晉武帝太康年間(公元280年—289年)而得名。西晉攻滅東吳孫氏政權後,三國復歸一統,歷經了長時間戰亂的廣大群眾終於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晉武帝司馬炎首先採取了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一、屢次責令郡縣官勸課農桑,並嚴禁私募佃客。二、招募原吳、蜀地區人民北來,充實遭受戰火蹂躪的北方。三、廢屯田制,使屯田民成為州郡編戶。《晉書·食貨志》說:「平吳之後,……天下無事,賦稅平均,人咸安其業而樂其事。」在促進農業生產、加強財政制度等諸方面中最重要的措施,莫過於占田令。



西晉統一局面


太康元年(280年)晉武帝頒布占田令「以名占田」,分王室、官員及平民三種。(1)王室:王、公、侯,應以封國為家,但可在京城有房屋一棟。大國國王得郊田15頃、次國得10頃、小國得7頃;(2)官員:依照官員的品第准許其佔據一定面積的田地、蔭客數及蔭戶數;(3)平民:人民向國家登記戶口,並呈報所佔田畝數。占田令規定男子一人佔70畝,女子30畝。可以見得,占田制既保護了政府收入,又保護了士族特權。占田制在曹魏原來屯田制破壞後,允許農民佔有開墾無主荒地。對於貴族官僚而言,確認與保護他們的已佔有的大量土地與人口,從制度上保障了其經濟利益。干寶的《晉紀總論》中對「太康之治」有一段記載:「太康之中,天下書同文,車同軌,牛馬被野,餘糧棲畝,行旅草舍,外閭不閉。……故於時有天下無窮人之諺。」可見在太康年間,社會經濟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展,階級矛盾有所緩和,相比於戰亂期間,老百姓的日子好過了,權貴的利益也有了某些保證。



西晉末期混亂局面


不過,「太康之治」的光輝背後潛藏著不少隱患,晉武帝為首的統治集團揮霍無度,奢侈成風。地方制度上某種程度上恢復了王國,諸王手握兵權,對中央不利。邊境少數民族也虎視眈眈。這些問題都成為了後來西晉走向衰亡的伏筆。


參考資料:


1.房玄齡等:晉書

2.劉精誠:兩晉南北朝史話


3.趙昆生:晉武帝與「太康之治」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趙培文


歡迎訂閱季我努沙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沙龍 的精彩文章:

弘光政權中的奸賊馬士英,是如何上位的?
汝穎卿相與譙沛將帥40年鬥法,曹魏政權內兩大政治集團的產生與競爭!

TAG:季我努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