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對地理知識的完全缺乏導致十字軍兩次遠征埃及以慘敗告終

對地理知識的完全缺乏導致十字軍兩次遠征埃及以慘敗告終

〔英〕查爾斯·威廉·歐曼 著

王子午 譯

13世紀,由於法蘭克人對大海的完全統治,他們在敘利亞以外進行了兩次大規模軍事行動,這兩次行動分別為1218年至1220年和1249年至1250年對埃及的入侵,二者分別由布里耶納的約翰(John de Brienne)和聖路易(St.Louis)領導。

1218年從阿克出發前往埃及的十字軍艦隊

埃及是一個十分誘人的獵物,那裡要比其他地方更為富庶,人民也不好戰,其統治者所依賴的軍事資源並非本族士兵,而是由突厥人、庫爾德人、敘利亞人和阿拉伯人組成的傭兵部隊。而且在1219年,埃及和敘利亞也分別處於阿尤布王朝的兩個支系統治之下,艾爾-卡米爾(El-Kamil)在開羅統治著埃及,艾爾-穆阿扎姆(El-Muazzam)在大馬士革統治著敘利亞,雖然二者並不敵視對方,但也很少合作。因此,作為與保衛巴勒斯坦完全不相關的行動,1219年和1249年征服埃及的兩次嘗試都吸引了不少關注。倘若在一位指揮有方的統帥帶領下,無論是約翰還是路易的軍隊都有可能完成這一目標,唯一值得商榷的只是在征服當地之後,如何守住佔領區。無論如何,這一計劃都是值得一試的。

可即使該計劃可行,實施時也仍需要遵循軍事戰略的基本原則方能獲得成功。通常而言,一支軍隊只要能夠大膽地向開羅進軍,就總是能夠「扼住埃及的喉嚨」。通往開羅的可行道路只有兩條,進攻者還要絕對避免被尼羅河三角洲地區數不清的運河和水道絆住手腳。第一條道路首先要在亞歷山大里亞附近登陸,南進過程中始終保持在尼羅河最西部一條支流以西(如拿破崙在1798年所做的那樣),之後經由達曼胡爾(Damanhour)向吉薩(Gizeh)前進。這條道路的缺點在於,其最初兩到三個階段的行軍必須穿越沙漠,向開羅的反方向前進,而且最後還是要跨越尼羅河。在面對敵軍的情況下橫渡尼羅河幹流,對於一支已經深入內陸的軍隊而言很可能帶來巨大風險。第二條路顯然要更加適宜,這條路線起於古代的佩盧西烏姆(Pelusium)附近,經由薩拉耶(Salahieh)和伯貝司(Berbeis)前往開羅。這條道路可以使入侵者直搗開羅,其間不需要跨越任何運河或者水道,而整個行軍的距離也不超過一百英里。不過這條道路也要面對同樣的問題,就是在最初兩段路程上必須穿越沙漠。想要入侵埃及之人通常都會選擇這條道路,岡比西斯(Cambyses)、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安條克四世(Antiochus IV Epiphanes)、阿穆魯(Amru)以及塞利姆一世(Selim I)等人都是依此行事。因此,布里耶納的約翰和聖路易二人全都忽略了這條顯而易見的順路而去選擇在杜姆亞特附近登陸,就非常令人驚訝了。

從杜姆亞特通向開羅的道路要從尼羅河三角洲正中央穿過,其間有數不盡的運河和尼羅河的四條主要支流,為守軍提供了大量可以設防的堅強陣地。只要當地統帥的勇氣和才幹不比常人更差,沿這條道路入侵埃及就幾乎是註定要失敗的。反而是法蘭克人兩次遠征的命運足以證明入侵者統帥的能力水準之低——布里耶納的約翰經過了八個月的圍攻才佔領了杜姆亞特,等到他開始向三角洲前進時,其軍隊已經力竭。在阿什蒙運河一線(Ashmoun Canal),面對河對岸艾爾-卡米爾蘇丹的大軍,十字軍被迫停下腳步。雖然他們曾多次嘗試突破防線,但都沒能取得成功。在得知自己與作戰基地杜姆亞特之間的土地已經全部被敵軍收復之後,約翰對於成功也開始感到絕望。尼羅河此時正在上漲,埃及人又掘開了大壩,迫使十字軍慌忙地向杜姆亞特撤退,不過洪水並沒有蔓延到所有地區,這也使蘇丹大軍能夠緊追在他們身後。最終,為了避免因饑荒或洪水而全軍覆沒,十字軍被迫與對方議和。艾爾-卡米爾允許十字軍自由離開,條件則是必須撤出杜姆亞特(1221年8月)。

十字軍東征中的杜姆亞特圍攻戰

聖路易在1249年嘗試從同一路線發動入侵時所遭遇的命運要比前者更為悲慘。考慮到布里耶納的約翰已經在此折戟沉沙,聖路易還要冒險選擇這條道路就更為讓人驚訝了。在入侵開始階段,其運氣似乎要比前任更好,他僅與穆斯林進行了一次小規模交鋒便佔領了杜姆亞特。但在那之後,他卻花費了不少於六個月的時間等待補給和增援,而蘇丹則利用這段時間擴充麾下軍隊,並在這位法國國王的前進道路上布下了大量障礙。到1249年11月路易國王終於開始進軍之後,他便立刻被約翰所遭遇的同一道障礙所阻——埃及人據守的阿什蒙運河根本無法跨越,他不斷建造的各種橋樑、堤道都被敵軍的遠程武器所摧毀。最終,路易找到了一個僅能供騎兵使用而步兵無法跟隨的深水渡口,在夜間帶領騎兵涉渡而過。起初埃及人受到了奇襲,但國王的弟弟,阿圖瓦的羅伯特(Robert of Artois)在國王親率主力抵達戰場之前便帶領前衛部隊魯莽地衝進了曼索拉城(Mansourah)街道,使路易喪失了獲勝的可能性。羅伯特及其手下部隊全軍覆沒,路易抵達後付出了一半騎士傷亡的代價才進抵曼索拉周邊地區。不過路易最終還是成功抵達了自己營地的對岸,步兵們也終於得以完成他們早已花費了大量勞力去建造的堤道,與國王會合。這樣一來,法國人便在阿什蒙運河對岸建立了一個橋頭堡,但由於損失過於慘重,軍隊已經無力繼續前進。他們在曼索拉附近徘徊數月時間,既無力前進又不願撤退,直到軍隊中爆發了饑荒和瘟疫後才被迫放棄入侵。可到了此時,埃及人早已破壞了十字軍與杜姆亞特之間的道路,在向北掙扎撤退的過程中,他們又在連續數日的撤退戰中被切成了碎片,最終國王本人也被敵軍包圍,成了階下囚。在那之後不久,全軍所剩的少量殘部也放下了武器,他們甚至無法像1221年的約翰那樣與敵軍議和,而大部分俘虜也都被埃及人冷血地屠殺。

被埃及人俘虜的法王路易九世

對於法王路易的整個計劃而言,即使他能夠在抵達阿什蒙之後立刻成功渡河,他仍要繼續面對尼羅河的三條寬闊支流以及無數運河才能到達開羅,而這些河流都是十分易守難攻的。對於十字軍之所以兩次瘋狂地選擇根本不可行的杜姆亞特—曼索拉—本哈(Benha)一線,而沿非薩拉耶和伯貝司的開闊道路前往開羅,只能解釋為這是他們極度缺乏地理知識所導致的結果。很顯然,十字軍被杜姆亞特的港口和要塞所吸引,認為在佩盧西烏姆以東完全沒有任何城鎮的情況下,可以將此處作為非常優秀的前進基地和補給站,並將這裡視為南下的最佳起點。除此以外我們也無法找到任何的其他解釋。在完全佔據制海權的情況下,一支軍隊可以隨意選擇在任何地點登陸。佩盧西烏姆以東的海岸雖然水位相對較淺,但對於13世紀那些輕型船隻而言根本不構成任何障礙。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如今英國地形測量局繪製的尼羅河三角洲官方地圖就能發現,在佩盧西烏姆以及周邊沼澤以東有一片沙灘,其水深足以供輕型船隻靠岸。由於這裡距離埃及的軍事中心十分遙遠,當地根本不可能組織起任何抵抗行動。

因此我們可以公正地判斷,13世紀對埃及進行的兩次大規模入侵失敗主因,即是在缺乏地理知識的情況下選擇了不可行的進軍道路。如果他們選擇更加明智的道路,原本有很大可能會獲致成功。關於這一點,穆斯林歷史學家們一致認為在基督徒初戰獲勝之後,埃及人已經軍心渙散。1220年,艾爾-卡米爾甚至曾提出只要十字軍能夠撤離杜姆亞特並返回家鄉,他就將耶路撒冷、太巴列、吉布萊特、阿斯卡隆、拿撒勒(Nazareth)以及勞迪西亞割讓給他們。到了1249年,穆斯林幾乎在沒有遭到任何攻擊的情況下就撤離了杜姆亞特,而集結在阿什蒙運河背後的大軍事實上也是秩序混亂、士氣低落。倘若這支軍隊在薩拉耶和伯貝司附近沒有寬大河流保護的開闊地區被迫應戰,他們肯定無法守住陣地。

與試圖征服埃及的兩次災難性遠征相同,1101年普羅旺斯的十字軍以及1248年路易七世的大軍也同樣是因為對地理知識的完全缺乏才招致毀滅。

本文摘自《中世紀戰爭藝術史》(第一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拿破崙的帝國騎兵,繆拉完成史上最不可思議的大追擊
還好,日軍在「航空主兵」和「艦炮主兵」上做出了錯誤選擇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