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轟炸機可繞地球80圈,坦克可跑4000公里,這就是冷戰黑科技

轟炸機可繞地球80圈,坦克可跑4000公里,這就是冷戰黑科技

如果你問一個生活在冷戰時代,尤其是60年代至70年代末這段時間裡的人,最厲害的武器是什麼?那他的答案必然是核武器,「原子彈」這個詞在當時的世人眼中,基本上就是世界末日的代言者。美蘇雙方的最終競爭都發展到了核武上了。在此期間出現了你根本就想不到的核武裝備。

冷戰開始後,東、西方兩個陣營進行了全方位的比拼,並生產了不計其數的各種武器裝備進行威懾。裏海怪物:要說代表蘇聯冷戰時期最具代表性且獨一無二的武器,就是被稱為「裏海怪物」的地效飛行器。蘇聯早於1923年已開始研究翼地效應,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研製的KM地效飛行器在1966年首飛成功,這是一架機長100米,體重490噸的龐然大物。

西方國家到了1980年代初通過偵察衛星在裏海發現這種巨大的飛行器的存在,在驚訝之餘將其命名為「裏海怪物」。此後,蘇聯還發展了代號「903工程」的「花尾鴿」地效導彈艦,背部安裝有6具「白蛉」大型超音速反艦導彈發射筒,具有驅逐艦級別的反艦打擊能力,航速更達到550千米/小時。此外,蘇聯還研製了小型的S-23「小鷹」地效飛行器。

除了這些稀奇古怪的武器,在常規武器上,美蘇雙方也都曾試過以核技術來抵消對方的優勢的做法,比如美國曾計劃造一種核動力坦克來抗衡蘇聯強大的地面裝甲力量,而蘇聯也曾計劃造核動力轟炸機來彌補自己沒有能有效打擊美國本土的轟炸機的短板,若不是因技術水平限制太多關鍵問題無法解決,恐怕我們現在能看見的就不止有核潛艇和核航母了。

把核動力應用到坦克上,讓其成為不受燃油制約的「陸戰之王」,就是美國武器研究歷史上的一大創新。早在上世紀50年代,克萊斯勒公司就提出了TV-8核動力坦克計劃。這個坦克把成員組、武器、動力系統全部安置在一個豆莢形的炮塔里,炮塔下面是一個輕型的底盤。該坦克總重量大約25噸,其中炮塔有15噸、底盤只有10噸。為了保護成員不受戰術核武器爆炸時的輻射,車裡採用一套閉路電視系統,同時也可用來擴展車內的視野。該坦克採用了一個蒸汽循環微型核反應堆作為動力源,核燃料艙與炮塔中的成員組分開,在裝甲防護的炮塔內提供了四個成員的空間。由於這個重裝甲炮塔由一層輕型殼體包圍,所以看起來像個豆莢一樣,具備水密性的炮塔外殼使得這種坦克既可以浮渡,又能夠在水下潛行。

按理說這種坦克最大的優勢就在於續航能力了,但是經過評測發現,這玩意的續航能力比常規坦克差遠了——不是說它跑不遠(加一次燃料大概可以跑4000公里),而是它每跑兩小時就得換一批車組成員,否則輻射過度,那麼未來發生變異的就不只是這種坦克了......

在冷戰時期,帶有核能驅動的戰略轟炸機確實被搞了出來。在當時,以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所研發的圖119「燕子」核動力戰略轟炸機為典型代表,我們可以想像,這樣一架核動力戰略轟戰機就像是一艘在空中隨時巡航,而且可以一直帶有核炸彈隨時隨地的趕往任何一個需要被轟炸的區域,而且它本身就是一枚舉行炸彈的,就像是一把利劍,可以不分晝夜的就待在敵人的腦袋之上。

圖95LAL一共試飛了34次,但只有幾次是開啟了核反應堆的,也就是這幾次開啟充分驗證了核動力飛機的可行性,據初步估算,圖95LAL一次性能夠繞地球赤道飛行80圈不停歇,只要飛行員還沒死……,可想而知,這是一款多麼有威懾力的武器,但是為什麼沒有發展起來呢?原因只有一個不安全!

1946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在美國富爾頓發表"鐵幕演說",正式拉開了冷戰序幕。1947年3月12日,美國杜魯門主義,標誌著冷戰開始。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成立標誌著兩極格局的形成。1991年華約解散,之後蘇聯解體,說明了蘇聯模式下的社會主義失敗,標誌著冷戰結束,同時也標誌兩極格局結束,前後共44年。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格局變為世界多極化進程中的"一超多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二次方 的精彩文章:

我國四代核武研究有新突破,令外媒驚訝:不可能,做不出來
希特勒這個發明解決了萬千士兵的生理問題,現今仍被一國用來賺錢

TAG:軍武二次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