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你可以裹足不前,生活卻不會原地等候

你可以裹足不前,生活卻不會原地等候


 來源:遇見寧靜(ID:chenqifengqing)


1




  大學畢業的時候,同學小艾到一家房屋中介公司做數據統計,薪水不算多,倒是很清閑。




  小艾說:自己不賺那麼多錢,也不受那麼多苦。況且有人受了苦,賺得也未必多。生活是用來享受的,不是用來受虐的。




  忙時做做報表,閑時追追劇。轉眼,四五年就過去了。

公司里的人走馬燈似地換來換去,別人的薪水也是打著滾地一路上漲,只有小艾還是老樣子。



  她也想過換換工作,可不想環境太差,不想薪水太低,還不想活得太拼,猶猶豫豫地,就一直沒動。




  有一次,同事瑤瑤自己忘了報數據卻拍著桌子來「聲討」小艾,兩個人吵起來。老闆不問青紅皂白,就訓了小艾一通:「能做就做好,不能做就走人。」




  小艾氣得眼淚劈里啪啦地往下掉,可是,也沒敢懟回去。

因為,要是自己辭職,一分鐘後就會有人頂上來,而出了這個門,想要找到這樣的工作就難了。



  而瑤瑤不同,她業績優秀,想挖她的公司好多,老闆生怕瑤瑤跳槽走人。




  小艾安逸了這麼多年,身邊的很多人卻是拚命勤奮了這麼多年。

不思進取的人,生活不會在原地等候。


 


2




  家裡的大伯,過去真的很能幹。

最早的時候在工地上「拋磚」,就是房子建到一半的時候站在地上向上「拋磚」,上面的人接住。只是技術含量不高,親戚朋友勸他學個手藝,可大伯不肯。




  再後來,工地上沒有了「拋磚」,大伯開始到處尋找體力活,一般都是單價很低,靠做得多漲薪水。



  前年,五十歲的大伯在一家不正規的煤礦里幹活,左腿被砸斷了。這麼多年的傷病,再加上年邁,已經干不動力氣活了。




  大伯經常慨嘆著,坐吃山空啊。再去哪尋找既不要力氣,也不需要技術的合適工作呢?




  當年大伯出力越多賺得越多,可現在,工地上人和機器搶飯碗。

我們還是二十年前的做工方式,二十年後的生活願不願意等一等我們?



  

身邊好多人都是願意讓雙腳踏遍千山萬水、雙手磨遍千辛萬苦,可就是不願意讓自己的腦子受點累。


 


3



  曾和一位讀者柳柳聊天。她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做人力資源,一做就是五年,但是從未接觸核心業務,都是外圍打雜。

也想著向前一步,無奈公司的培訓課程自己看著就頭疼。

後來結婚了,家住得遠,索性就辭職了。




  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網店的庫房負責理貨、打單子,那家店並不大,銷量一般,柳柳自然也算是清閑。




  她想著自己開個網店,或是考個會計證做財務。無奈,網店開了,幾天都沒人買;會計證別說考,報名都嫌費力。

又安逸了兩年,她去朋友的藥店幫忙做財務。做了大半年,因為懷孕又辭職了。




  現在孩子上幼兒園了,柳柳想著找份工作貼補家用。可是三十幾歲了,簡歷上都不知道怎麼寫,沒有什麼可以稱道的,甚至不知道該入哪一行,又似乎哪一行都一樣。




  就好比甲乙兩個人挖井,甲挖幾鍬就換一個地方,最後挖了好多個坑也未見水,他慨嘆著,這個地方就沒水。乙在一個地方一直挖一直挖,最終挖成了井,甘冽的井水好像還有點甜。




  

柳柳這些年,就是在淺嘗輒止地挖了一個又一個坑,最終也沒有一眼自己的井。


 


4




  一歲年齡一歲心,四歲的時候能背幾首唐詩,抱著洋娃娃不弄丟,就是一個好聰明的孩子。十幾歲的時候要懂得讀書,二十幾歲的時候要能擔得起自己,三十四十就是而立和不惑。


      


  就怕,該讀書的時候,不懂得讀書的重要;該自立的時候,還在啃老;該撐起全家的時候,卻說自己還未準備好。




  裹足不前的人,機會自然不會交到他的手上。

誰的時間成本都很高,誰又敢把賭注壓在浪費光陰的人身上呢。




  

見識、情感、能力,都禁不起原地踏步。時光在流逝,一旦這些反比拉開,就是生活無情拋棄我們的時候。

霧裡看花的每一次選擇,都會將自己推得更遠。




  

人生不易,禁不起蹉跎,因為生活不會站在原地等候,且行且努力。


  



來源:遇見寧靜 (ID:chenqifengqing) | 作者:寧靜,只書寫溫暖而有力量的文字。


推薦閱讀




給女孩底線教育,給男孩陽光教育




周潤發: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




上了985、211才知道,讀書無用論都是騙人的




百億身家,卻一分錢不留給兒子!原因竟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周文摘 的精彩文章:

你的養胃觀念該更新了!守住這些準則,5天後便能」蛻變「出一個全新的胃
當我要去養老院的時候,才明白每個人需要的並不多

TAG:每周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