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生態保護中的形象工程:盲目攀比發達地區,人造濕地成臭水坑…
首發:9月28日《新華每日電訊》調查·觀察周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建
有關部門和地方應該對各地開展的生態環境保護工程進行梳理,對一些財力本來就緊張卻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大搞形象工程的做法堅決叫停
2013年8月29日,某地大樹被賣掉後留下的深坑。一些城市為了達到用3年至5年時間建造「生態園林城市」的目的,寄希望於通過移植大樹快速造「綠」。一些不法分子不惜鋌而走險,致使違法濫挖盜挖生態防護林區樹木的事件激增。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不應是為追求政績而建設的「面子工程」。新華社資料片
最近,記者在基層調研時發現,一些財政不寬裕的地方,為追求「立竿見影」的治理效果,熱衷於在生態保護方面上一些見效快、看得見的工程。比如,罔顧地方實際盲目打造濕地公園、綠地草坪、豪華廁所等華而不實的「盆景」;再比如,選擇性地上一些便於上級部門或有關領導看到的工程。與之相對,生態保護工作中本該優先解決的河流水質、水源地環境、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等問題,卻遲遲得不到根本性改善。對於生態保護工作中的形象工程,應高度警惕。
生態環境保護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採取一系列超常規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加大環保督察力度,促使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認識到了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但不容忽視的是,一些地方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問題依然較多。比如,一些地方長期重經濟發展、輕生態保護,還有很多生態環境方面的歷史欠賬待補——不僅自然保護區有大量的歷史遺留問題尚未解決,連城市污水處理廠、城市水源地、垃圾處理設施等基礎設施方面也還有諸多不足,需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的生態環境需要。尤其一些地方的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往往生態環境問題累積較多,生態環境保護投入更是長期欠賬。
對於這些欠發達地區而言,如何利用好有限的資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才是正道。然而,一些地方在尚未徹底解決水源地保護、河流污水治理和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等問題的情況下,盲目攀比發達地區,超前設計並建設大面積的濕地公園,投入巨資建設相關配套設施,這樣的做法值得商榷。
以東北一些地方熱衷的人工濕地為例。由於一些城市片面向南方先進城市看齊,不考慮本地寒冷氣候條件,建設了大面積的草坪,沒到一年草坪就大面積死亡,濕地公園到處雜草叢生。這些工程雖然短時間內贏得了有關領導的讚譽,在一定程度上整治了髒亂差,但實質上大量的錢花到道路、房屋、棧道、花草樹木上,流域水質並未實質性改善。
這是一些地方領導幹部政績觀出現偏差、生態保護觀念扭曲的集中體現。試想,如果一個地方的飲用水源地尚且無法得到有效保護,百姓家裡需要安裝凈水設施才可以放心飲水,就算有豪華的廁所、偌大的濕地、大片的花海草地等形象工程,又有什麼意義?再進一步講,如果一些濕地項目建設不僅沒有起到凈化水之作用,反而成為新的黑臭水體,濕地環境沒有得到持續維護,這樣的工程是否應追究有關負責人的責任?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強調,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讓自然生態美景永駐人間,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也就是說,保護環境並不一定要「大幹快上」有關工程,人工建設的濕地公園並非首選,保留原生態的環境,通過自然恢復才是最佳途徑。一味地通過人工方式改善生態環境,再加上不考慮當地實際情況大搞生態環境治理工程,就算花了巨資也可能事與願違。當然,如果一些地方財力允許,且符合當地實際條件,又能起到河流凈化水質的作用,濕地公園完全可以搞起來,讓百姓享受到幸福感。
當前,有關部門和地方應該對各地開展的生態環境保護工程進行梳理,對一些財力本來就緊張卻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大搞形象工程的做法堅決叫停,對一些已建成卻不能達到預期治理污染目標的工程要嚴肅問責。唯有如此,才能倒逼有關地方將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迎難而上首先解決廣大群眾迫切希望改變的基本生態環境問題,扎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
※「意見箱里沒意見」困境:不敢提,怕被報復;不想提,提了沒用
※37年前,費孝通「下本錢」辦的這個培訓班牛在哪
TAG: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