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詩人李之儀對亡故妻兒的自白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詩人李之儀對亡故妻兒的自白

提到「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大家或許會為這首耳熟能詳的愛情詞中的濃濃深情所感動。其實這句出自李之儀的一首寫愛情的詞《卜運算元》。下面讓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他。

李之儀,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姑溪老農。他是北宋時期的詞人,和一代文豪蘇軾有著很深的友誼。作為北宋中後期"蘇門"文人集團的重要成員,他與蘇軾的深厚友情傳為佳話,一直流傳至今。

儘管在仕途上,李之儀並沒有做到出人頭地的地步,官職也不夠顯赫,但是他以那首有著「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的《卜運算元》而萬世流芳。李之儀是元佑文人集團的成員,蘇軾門人之一,擅長創作深婉含蓄的詞。他在當時還以尺牘出名而且也能夠創作詩歌,這兩方面的成就都受到蘇軾的稱讚以及相應的指導。

出身名門望族而且才華超絕的李之儀在22歲的時候就進士及第,要知道,在古代一直有著「三十老明經,七十少進士」的說法。琴棋書畫無所不能的他被清代紀曉嵐主持編的《四庫全書》稱為"神鋒俊逸,往往具有蘇軾之體"。李之儀的文章寫得如此好,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蘇軾的指導與熏陶。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他的仕途非常坎坷,也與他的恩師蘇軾的影響。因為蘇軾在年齡上比李之儀年長,所以李之儀把蘇軾視為自己的兄長與老師,時刻聆聽他的諄諄教誨。

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蘇軾因為與王安石意見相悖,所以受到排擠,出職杭州、密州、徐州,再貶黃州,顛沛流離了十餘年。李之儀對王安石被排擠出京城甚為不平,他積極地聯繫一些舊日好友和正直的官員在朝中活動,想要使蘇軾早返京師。他把自己的思念、想法寫在一封信之中,投到了蘇軾所居的黃州之地。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李之儀對蘇軾的深厚感情與深切思念。

正是因為和蘇軾的深厚友誼,李之儀被打上了蘇軾門人的烙印,在仕途上受到了各種困厄與挫折。到了北宋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仕途多蹇的李之儀又被貶到了太平州。如果說這是一些政治對手帶有政治偏見的貶謫,那麼這在他的心上也不會造成過於巨大的傷害。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先是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女兒及兒子相繼去世,接著那位與自己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胡淑修也溘然長逝了。

這給他造成了巨大的打擊,使得他的內心有萬千的痛苦與不盡的愁緒。這年秋天,李之儀攜楊姝來到長江邊,想起了和自己相守了那麼多年的妻子孩子。又面對著這浩浩東流的長江水,李之儀感慨萬千,寫下了下面這首感人至深並且萬世流芳的詞作: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這首詞首先以浩浩蕩蕩的長江開始起興----「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以「我」「君」對起,而一住江頭而一住江尾,見雙方空間距離之遙遠,也在隱隱約約之中暗喻了相思之情的悠長。這種場景彷彿可以使人感觸到主人公深沉的思念與嘆息,在閨中遙首思念的女子形象於此江山萬里的悠廣背景下凸現出來。「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江頭江尾的天各一方,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見君」這一全詞的核心;而同住長江之濱,則引出了「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長江之水,悠悠東流,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離別之恨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停歇。用「幾時休」「何時已」這樣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觀上期盼自己的憤恨愁苦能夠停止,另一方面又在客觀上暗暗之中表明這種徹骨的愁苦無法排遣盡。滾滾的江水永不停歇地向東流去,自己的相思別離的愁苦憤恨也永遠無法停止。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我心」既然是永無停歇的江水,綿綿不盡的相思也始終無法停止,自然而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必然也不負我相思之意。江頭江尾的遙遠相隔固然不能飛越,而彼此摯愛的心靈卻始終相通。這樣一來,單方面的相思便變為雙方的期許,永不停歇的離愁別恨便化為永恆的相愛與期待。這樣,兩相阻隔的雙方心靈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潤與慰藉。

這首飽含深情的詞以長江水為貫穿始終的抒情載體,以「日日思君不見君」為核心。李之儀沒有纏綿繾綣地抒發相思之情,亦或是抑鬱不已地回憶惋惜過去,而是通過「長江水」為載體來抒發內心裡的情感。這其中的情感卻迴環往複,一直纏綿在字裡行間。正是的這份深沉的情感與復沓的語句,成為傳唱至今的經典之作。

文 | 青舟(三度平台簽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叄度 的精彩文章:

他是最孤獨的田園詩人,是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三首送別詩,看一代天才王勃的落魄愁緒

TAG:叄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