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每天一點國學:什麼是姓,什麼是氏,很多人都搞錯了

每天一點國學:什麼是姓,什麼是氏,很多人都搞錯了

任何時代,人與人之間交互大多從姓甚名誰開始。比如張三自我介紹姓張名三,張三就是此人的姓名,代表這個人的存在符號。這是在現代,在古代除了姓名,還有字和號,比如張飛字翼德,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有姓有名,還有字型大小,對人尊稱喊字或者號,長輩對晚輩才使用姓名。

日常我們也常常將姓名稱為姓氏的說法。在很多人眼裡,一提到姓氏,就會想到古裝劇里的張氏,李氏等等。認為「氏」是對女人的一種特定稱呼,比如姓張的女人就簡稱為張氏,姓李的女人就稱為李氏。

這種說法對也不對,對是因為確實在歷史對女人有這樣的稱呼,說不對在於姓與氏實際是兩種不同的稱號,尤其在秦朝之前,兩者有著嚴格區分。姓和氏到了漢朝才逐漸模糊混用,以至於司馬遷在《史記》中時常以氏為姓,並在之後的朝代逐漸被姓所替代,氏逐漸代指姓。

什麼是姓,什麼是氏呢?

與現在「姓」繼承父系不一樣,「姓」一開始繼承母系。《說文解字》說「姓」從女從生,意思就是「女所生」。眾所周知,人類社會開始於母系社會,以母親血系確定家族,同姓意味著擁有同一個老祖母,而不是同一個爺爺。

正因為以母係為正統,中國上古八個姓名「姬、姜、姒、嬴、妘、媯、姚、姞「全是女字旁,以女人為尊,繼承血統以女為姓,按照《通志·氏族略序》的說法即是:「女生為姓,故姓之字多從女。「

姓從出現之始,就是為了區別不同母系,杜絕同母后代結婚,從而保證後代健康(古人幾千年前就發現了「近親不婚」的優生學原理)而「氏」則在進入父系氏族社會才出現。

隨著生產方式的革新,社會進入農耕時代,女性勞動地位被男人替代,父系逐漸成為了社會主體。人口的增長帶來了戰爭,加劇了父系氏族的分化。原有的姓已經無法滿足區分後代的需要,「氏」便應運而生。

各個父系氏族都有各自首領,首領的氏便是部族之氏,如軒轅氏、神農氏、伏羲氏等等。構成了最高貴的第一代氏,每一次的社會分化,都讓這些大氏族分裂出若干的小氏族,為了區分勢力,這些新生的氏族又根據各種不同,誕生了新的氏名,有了趙,李,孫等等。

《說文解字·氏》說:「姓者,統於上者也;氏者,別於下者也。」「姓」是用來別婚姻的,「氏」則是用來別貴賤的。在先秦時期,男子有姓有氏,女子則有姓無氏。女子有姓則主要是為了避免近親結婚的,男子有氏則主要是為了別尊卑貴賤的。如秦始皇,姓嬴氏趙,《史記》有時也稱他為「趙政」,就是以氏來論的。因為嬴政的先祖封在「趙」,後代就以趙為氏。

還有一個大家熟悉的人物也是以封地作為氏名,姜子牙,也叫呂尚。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

現在大家應該明白了,「姓」的本意是區別母系血統,而氏則意味著祖上有著貴族身份。

那「張氏」,「李氏」又是怎麼回事呢?

隨著「姓氏」的混用,氏代指姓,古代女子尤其出生在普通人家,往往沒有名字(男尊女卑)。為了方便稱呼,出嫁前以父姓稱呼,出嫁後以夫姓稱呼,有時也會加上父稱。比如已婚婦女張氏意味她的丈夫姓張,如果叫做「張李氏」意味著她丈夫姓張,父親姓李。

當然,女性出嫁改姓的做法,在「婦女頂上大半天」的中國是沒有了,只有國外(包括日韓,歐美)還保留著這個傳統,離婚後再恢復為本姓。

更多資訊請關注「酒歌說文」,為您提供更多國學知識。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博大精深的國學,只需每天看上一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酒歌說文 的精彩文章:

襄陽六座城門不僅東西南北門,大多數人不知道大名和來歷

TAG:酒歌說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