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最愛招士兵的地方,日寇見了都怕,以械鬥起家,如今依然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鄉村的治理和建設,其實一直在掌控在鄉紳和宗族的手中,那些有威望的大鄉紳和一族之長,才是基層最有話語權的一類人物。而宗族的抱團行為,也常常會引發和其他宗族的矛盾與糾紛,由此產生了令封建帝王都深感頭疼的械鬥行為。
在常人的印象中,中國古代最講義氣、最能打的地方是燕趙地區的人士,這些地方的民眾,在習武強身的基礎上,形成了彪悍的民風,一言不合就以拳腳論高下,誰的拳腳硬,誰就站在了真理的一方。
但實際上,在明清時期,最能打的地方還不是燕趙的民眾,而是福建和廣東一帶的客家人。談到客家人的歷史,其實是中國古代民眾因戰亂遷徙的結果,這些北方人在老家待不下去了,只好舉家、整村地前往時局相對穩定的南方,由此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客家群體。
在明清時期,福建漳州和廣東潮汕一帶的客家人,非常能打,極具戰鬥力,動不動就拿起鋤頭、鐵鍬大幹一場,為什麼他們這麼喜歡惡鬥呢?其實很多還是生活中的小事情,比如因為爭搶水源的問題,或者是宗族之間的婚姻問題,只要發生了矛盾,在缺乏司法調解的年代,最終只能以宗族為單位實行大規模的械鬥了。
為此即使是以嚴酷著稱的雍正也深感頭疼。他在接到這些地區大規模的械鬥奏章後,不由無奈地感慨說:「此兩府地,為國家所效力者,實不乏人,但民風強悍,為天下所共知,亦天下所共鄙。」雍正話語的意思是說,從整體上看,這些地方的民眾表現還不錯,然而因為強悍的民風,也「聞名天下」,不過這種名聲卻不是什麼好名聲,讓人產生鄙視的心理。
雍正帝的話語,側面透露出了這些地區強悍的民風。比如在光緒年間,這裡的民眾就因為一場小小的賭博,從而爆發了大規模的械鬥,前後長達數年的時間,死於械鬥的民眾不下一百人。
正因為如此,當年戚繼光在抗擊倭寇的時候,招募兵勇,最喜歡的士兵來源就是這兩個地區。無論是福建漳州還是廣東潮汕,都靠近東南沿海,一方面就地招募兵勇比較方便,另一方面就是看重了他們彪悍的民風。說白了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衝鋒,不怕死是根本。
也可以這麼理解,正是戚繼光不拘一格降人才,大量招募這些地區的民眾參軍,才使得戚繼光的部隊極具戰鬥力,鋤頭、鐵鍬都可以當作武器使用的人們,一旦受過了正規的軍事訓練,強大的戰鬥力便立即爆發了出來,遇上日本浪人根本不用招呼,直接就衝上去一頓砍殺,讓敵人聞風喪膽,以至於戚繼光的部隊最終以「戚家軍」的名號彪炳史冊。
※此人54歲成大國總統,上台後國家分為十五部分,如今還說不後悔
※此國離中國幾萬里,圖騰、紋飾跟中國類似,說:這可能是中國後裔
TAG:慕楓歌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