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太監偷偷改了皇帝詔書中的一個字,卻救了1000條人命
在我們的印象中,似乎太監都是壞的,的確也是,歷史上有名的太監都是壞人,比如趙高、張讓、魚朝恩、魏忠賢等等,沒有一個好人,那麼,歷史上有仁慈、仁義,比較好的太監嗎?有。比如下面這位。此人就是因為不忍心,而偷偷改了皇帝詔書中的一個字,結果救了一千條人命。他就是張居翰。
張居翰,出身不詳細,總之,不可能是大富大貴之家,大富大貴家的孩子不可能進宮當太監。張居翰可能是為了生存,一狠心入宮當了太監。
張居翰當太監那會,已經是唐朝末期了,當時的唐朝,早已不復當年的繁華,已經千瘡百孔,藩鎮割據、宦官干政、朝黨之爭愈演愈烈。
而張居翰進宮後,追隨唐懿宗時期大太監張從玫,成為其養子,這就是尋找靠山了,有了靠山後,就好辦,而且張居翰這個人辦事認真、為人嚴謹。所以,被唐僖宗看上,20多歲就被任命為南護軍判官。後來被皇帝信任有加,而被外派擔任幽州節度使劉仁恭的監軍。
太監監軍是唐玄宗的發明。可以說這個發明非常壞,監軍卻是名副其實的「攪屎棍」,作戰時瞎指揮,獲勝時搶功勞,失利時甩黑鍋。所以,太監監軍,弊大於利。好歹,張居翰為人不錯。
張居翰不僅對皇帝忠心耿耿,報效皇帝的恩情,而且來到幽州之後,張居翰絲毫不敢懈怠,幾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與節度使劉仁恭相處的相當融洽。
後來張居翰任期已滿,不得不奉旨返回京城,重情重義的劉仁恭捨不得他走,連夜寫了一封奏摺,請求皇帝讓張居翰繼續留在幽州,得到了允許。可見二人關係非同一般,也可以得見張居翰的為人。
後來手握重軍的朱溫得勢,要挾唐朝皇帝下令誅殺所有宦官,而張居翰就是因為劉仁恭力保,而幸免於難。據說當時散處各地的監軍被殺的比例高達九成以上,只有兩人倖免,一個就是張居翰,另外一位便是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的監軍張承業。
後來唐朝滅亡後,張居翰投奔到李克用的帳下。別看他是個太監,打起仗來一點都不含糊,其最出彩的功績在於著名的潞州保衛戰。
當時張居翰作為潞州守將李嗣昭的監軍,面對後梁大軍的重重包圍,多次拒絕朱溫的引誘勸降,而且每次出征張居翰都是身先士卒,恨不得親手殺掉朱溫。得益於張居翰和李嗣昭二人的努力,潞州保衛戰才得以成功。
之後張居翰得到李存勖的賞識,後來李存勖稱帝滅梁後,任命張居翰為樞密使。
後來李存瑁命太子李繼岌、樞密使郭崇韜出征後蜀,蜀主王衍自知抵擋不住,於是上表乞降。李存瑁接受投降,並鄭重承諾保證前蜀皇帝王衍一家大小的性命安全,並令其隨遠征軍一起回朝。
不過等到王衍群臣一行人眾到達秦川驛站時,庄宗卻聽從伶人景進的挑撥,於是下詔書說:「王衍一行,並宜殺戮。」由宦官向延嗣負責執行。
張居翰在複查詔書時,認為王衍既己投降,現在又出爾反爾,把他斬首,實在不合天理人情,而張居翰本來就心存不忍之心,仁義、仁慈。因此,他冒著殺頭的危險將『行』字塗掉,改為『家』字,於是「王衍一行。便成了「王衍一家」。結果挽救了王衍手下1000多士兵及隨從的性命。
此事在《新五代史·宦者傳》中有詳細記載:居翰發視之,詔書言「誅衍一行」,居翰以謂殺降不祥,乃以詔傅柱,揩去「行」字,改為「家」。時蜀降人與衍俱東者千餘人,皆獲免。
如果張居翰沒有悲天憫人、大慈大悲的情懷,是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可謂功莫大焉!
那麼,問題是,沒人發現嗎?
所幸的是,向延嗣根本沒有想到張居翰居然有勇氣偷改詔書,因而接到詔書時並未懷疑。而且不久之後,庄宗李存勖就被乾哥李嗣源奪了位子。之後張居翰便主動請求養老。
公元928年,張居翰病逝於長安,享年71歲。
張居翰不恃勢招事攬權,冒死更改詔書以救無事,在宦官中不失為正人君子,以致後來大文豪歐陽修對他也是稱讚不已。
※美國人問毛主席:為什麼你不害怕戰爭?毛主席的回答太經典
※七情六慾是哪「七情、六欲」,十惡不赦是哪「十惡」?大漲知識
TAG:周秦漢唐明 |